关于普通中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论文_李利

关于普通中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论文_李利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中小学校李利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做好课堂作业设计是一个高效手段。2010年,我校就开展了新课程目标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作为课题参与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能力素质。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背景1、教材的习题量减少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矛盾。目前,攀枝花市初中数学教材为华东师大版本,该教材突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提高,对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有些章节的习题层次不分明,难度仍然较大。以“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这个知识点为例,从教材中的例题、课后练习、章节练习、章节复习四个板块中涉及到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只有15个小题,并且与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差公式、分组分解混合在一起,条理不清、层次不分明。而“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方法在以后的勾股定理、分式计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等以及高中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教材、分析知识点,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补充适量的习题。

2、机械的作业形成学生新的“包袱”。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往往每天布置一些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若教师不精选设计作业,就会导致优秀学生做一些重复性、机械无效的作业,造成时间浪费,无法去完成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就更没有时间去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中等生等则因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其他因素,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从而造成学生都感觉作业量过大。作业似乎已经成了学生的“包袱”。

3、课后作业的效果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普通中学学生而言,数学作业的效果特别是课后作业、周末作业的效果很差,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课后抄袭作业现象十分严重;根本起不到作业应发挥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作用。

既然心知肚明学生在课后抄袭作业,还不如在课堂上强化练习,让所有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的规律,作业的编制甚至排列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做作业的积极性。应把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层层展现,在练习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新颖的解题思路,体验知识到能力质变过程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创造能力。

3、多样性原则。目前教材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所垄断,课堂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题型设计要坚持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探究者,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4、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因此,多选择、编辑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良好的前提。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作业分层设计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再次唤醒了教师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相互学习中展示最好的自我,数学课堂作业分层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1、学生的分层。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正视这种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分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消除思想顾虑,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爱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有所进步,分层是暂时的,在一定周期内(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通过平时的作业、练习、测试、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对各组人员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例如八年级的因式分解教学,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中,我将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①公因式是单独的数字或字母;②公因式是单项式的;③公因式是多项式的;④要进行分组才能找出公因式的。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中,也将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①底数是单独的字母或数字;②底数是单项式的;③底数是多项式的;④提出公因式后才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每个目标配置相应的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方法,通过练习,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从而提高能力。

3、教学内容的分层。课堂仍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根据目标层次性和学生层次,精心设置相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的练习题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梯度的分层作业将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目标发展。我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创设分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二是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通过这样有趣的实际问题,把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就不会感觉数学枯燥无味,数学课堂变成了生活课堂。三是在课堂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每一点进步。

总之,作业分层设计,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也是适合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一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同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

论文作者:李利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关于普通中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论文_李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