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地论文,美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现状及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0世纪末,世界上的国际旅游业达到了特别高的水平。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实体的美国旅游业也保持了强劲的势头,1998年,美国的旅游收入为74.24亿美元, 居全球第一,在国际旅游总收入4447.41亿美元中占16.7%,大大高于传统的旅游强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而美国在1980年的旅游收入只占全球收入的9.5%,与上述三国相差无几。为何美国在全球经济并不景气的这二十年旅游业却有如此的进步,这与美国的旅游业特别是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全美各地对旅游增长模式(MANAGE TOURISM GROWTH)的应用。
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实践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是由“可持续性”的概念演化而成。鉴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国际社会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特别是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出版后,伴随着可持续理论的日益成熟,可持续旅游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旅游国际大会上,最早明确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目的地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平衡关系”(《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1995,4)。1997年6月,作为对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即《21世纪议程》)的回应,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创世纪议程》,这份议程可看作是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指南,是全球旅游业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端。
表1 1980年至1998年期间旅游业收入情况表
19981980
平均年
国别
单位:
比例
单位: 比例
增长率
排名
排名
百万美元 (%) 百万美元 (%)(%)
美国
74.240
1
16.7 10.059
1
9.510.7
意大利 30.427
2
6.8
8.213
3
7.8 7.6
法国
29.700
3
6.7
8.235
2
7.8 7.4
西班牙 29.585
4
6.7
6.968
4
6.6 8.4
英国
21.295
5
4.8
6.893
5
6.5 6.5
德国
16.840
6
3.8
6.566
6
6.2 5.4
中国
12.500
7
2.8
0.555
36
0.518.9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概况,1999》,马德里版,1999年。
尽管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一种理念,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同,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各地生产结构方式的不统一,个体和经济实体以及政府在落实过程中很难真正实现。当自身利益与人类长远利益或者地方局部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进行保障,而仅仅靠人们树立的所谓观念来实行是绝对行不通的。通过美国近几年的实践,尽管也有很多问题,但可以给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践
(一)旅游增长管理模式
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实践之一的旅游增长管理模式在美国得到大力推广。以下将通过美国不同地区的四个案例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应用旅游增长管理模式的。所谓“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就是“政府有意识的计划, 意图是在地方权限内影响速度、总量、 类型、地点和未来的发展质量”conscious governmental program intended to influence the rate, amount, type, location, and/or quality of future development within a local jurisdiction.(David Gousechock and David Brower)。增长管理在美国原来主要是针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现在应用在旅游管理上,通过以下的案例可以看出,同样非常的有用。目前,旅游增长管理在美国旅游景区应用已成为主流(Gary Paul Green, 2002)。
旅游增长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有一些管理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一些策略集中关注发展的“质”,目标是鼓励那些能达到一定水准的发展,这是对“质量”管理。就品质控制具体策略来说,可以采用分区策略,执行标准策略,或者交换策略。(2)其他策略通过控制发展速度和最终容量来管理“量”, 这是对“数量”管理。对于数量管理策略来说,就是采取保护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还是渐进发展策略。(3)还有很多策略的重点放在发展的选址上, 扩大或缩小现有的旅游增长区,抑或将增长转移到新地点,这是对“地理”管理。对于位置强化策略来说,是扩大战略,分散战略,还是集中战略或者是确定新的旅游资源。
比较成熟的景区也许会同时考虑到增长管理的三个方面,但多数情况下也会把其中的一个目标放在优先地位。当然以上的三个方面的策略也不是单独孤立的,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往往都是多种策略的结合。以下介绍的几个案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同时采用了多种策略。
(二)管理模式的过程和内容因素
旅游发展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体上,最成功的管理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致力于满足景区社会及当地居民的意图和要求;
2.全面而客观地反映景区当地社会的特性;
3.能够适应并及时调整当地条件变化。
尽管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并非静止不变,不同景区又独具特色,因而没有万能的“公式型”旅游管理战略。如果景区的旅游增长速度,已经威胁或将要威胁到当地的旅游资源,使其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那么该景区就应该采取增长限制策略,直接控制旅游发展数量。在考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时候,还要特别考虑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和情感。如果没有他们的认同和支持,而仅仅依靠政府所做的规划和开发商的开发,都是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如何确保所采取的策略符合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和社会要求,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社会积极有效地参与下,制定出旅游发展的战略及措施。充分调动各个群体的主动性,共同承担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他们的参与,将确保旅游发展的受益和负担能够在全体社会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
(三)案例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华达山脉,位于旧金山东部150英里处, 是美国最好的国家公园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关管理部门为保护公园的自然环境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能避免人为过渡开发的现象。到1980年,公园地区的住家、车库、商店、旅馆及餐馆等设施已经超过1000个。更严重的是,人们在山谷中修筑了一条近30英里长的公路。每年将近有100万辆轿车、卡车和客车在这条公路上来往穿梭。很显然,这个美丽的山谷已经呈现出过度拥挤的迹象。
公园在1980年制定了一个总体管理方案,对公园内旅馆、宿营地和汽车泊位的数量进行严格限制,以有效控制游客和汽车的数量。1980年的管理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园的环境,但并未促成其根本改观的局面。据统计,1997年公园游客总数超过400万,比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旅游高峰期,公园车辆总数有时候超过6000辆,交通拥挤不堪,游客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约塞米蒂山谷管理实施规划出台了。它明确指出,交通拥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影响了诸如空气质量等自然资源,使游客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得不到旅游观光的充分享受。同时,游客私车过多,致使区间客车得不到充分利用。公园管理部门原本为限制汽车数量而减少车位,但经常出现游客因找不到车位而胡乱停车的现象,反而对自然资源造成额外的不良影响。
1997年管理实施规划草案以各种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影响等诸多方面,对方案的利弊优劣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配以图表,对众多因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广泛、详尽的分析。这些因素包括:空气和水的质量,野生动植物,考古挖掘地点,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特性,历史文化遗迹和景观,游客观光游览及宣传、教育、娱乐等。
1998年12月,为强调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所做努力的重要意义,美国前内政部长布鲁斯·巴比特亲自以个人名义宣布:1999年5月,新的规划正式向公众宣布。 随后,国家公园和保护联合会主席托马斯·坎南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规划建议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建立另外一套交通体系,白天禁止所有汽车进入公园园区,同时对核心景区、宿营地和不敏感区域都进行清晰的分区界定。对于在什么区域如何进行旅游开发作了细致严格的界定。把餐馆、纪念品商店、旅店都改建在宿营地附近靠近人群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这项议案刚刚公布四个月,公园管理委员会就收到4000多封表达反对和抱怨的信函。
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案例可以看出,公园管理部门在数量管理战略中主要使用了限制发展战略,主要是限制私车以及旅馆和宿营地的数量;但是在限制的同时,在品质控制战略中,使用的是分区战略,对核心景区、宿营地和不敏感区域都进行清晰的分区界定;在位置强化战略中,使用了集中战略,把餐馆、纪念品商店、旅店都改建在宿营地附近靠近人群和交通便利的地方。相信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新规划,将对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太浩湖
太浩湖,被称为“天空之湖”,因其迷人的美和洁净的水而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湖泊。因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整个湖区由两个州的四个县分割管辖。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尽管太浩湖总的卫生情况还不错,但仍有无数退化迹象。太浩湖的首要魅力就是晶莹剔透的水质,然而遍布湖区的“溪流环境区”(SEZS)严重影响了湖水的清洁和高品质。同时,由于发展旅游业,周边土地的开发破坏了湖盆的斜坡,导致侵蚀和水污染。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加州和内华达州成立了太浩湖区域规划署(TRPA)。两个州有效地赋予了TRPA对于太浩湖盆土地的委派管理权,而这个机构不由两个州的任何一方控制。1987年,TRPA的规划通过了限制居民的、商业的和旅游的设施开发达到保护水质的重要目标和步骤。其中一个值得称道的是对“开发和完成优先性”解释。通过了四个“优先”来减少所有开发带来的水质、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具体的优先措施由于比较复杂,这里不进行详细介绍了,需要说明的是开发权转移计划TDR是一个精细和高度细化的方法。通过对这些计划的实施, 尽管现在的争论尤其是当地居民与开发署之间关于土地转移的问题,但可以预计的是,太浩湖的环境在将来必然会有改观。
这个案例主要是说明了太浩湖在品质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标准手段。结合了建立在仔细设计的标准上的评估。这些标准包括管理地点和发展步骤的程序性方法,目的是保护脆弱的环境资源。执行标准策略是一个法律约束,来调控开发项目的物质和可计算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景区可以要求一个开发项目的物质特点与一定标准相符,同时不产生可计量的影响。
3.威斯康星州的多尔县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多尔县,是一个乡村地区,旅游开发的时间比较短,旅游业刚刚起步。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多尔县描述成为“一个十分美妙的王国”,自此,名声鹊起,已经成为威斯康星州的主要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但是县里的许多村庄,甚至没有区域性行政管理机构, 更谈不上限制土地开发利用的规章制度。所以当地发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当地的事件,如“80幢公寓大厦建设项目”等等,他们改变了当地整个自然景观。当地的商业团体达成共识,他们成立了一个组织——贸易促进会,敦促出台管理规划,虽然异乎寻常,但富有成效。
这个案例主要是应用了数量管理战略中的渐进发展战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景区的压力增大,同时,当地社会的文化也发生着令人不安的变化。限制发展策略虽然可以确保旅游发展不超出当地环境及设施承受力,但对大多数景区而言,并非一定需要如此严格而强硬的措施。如果继续吸引游客,当地社会不得不损害自身社会生活质量。这时,景区就需要有一个战略方案对发展旅游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保证自身原有的社会价值不能丧失。
4.纽约的时代广场
纽约的时代广场在20世纪60年代房地产业崩溃和之后的经济衰退,周围许多新落成的高层大厦的所有者被迫宣布破产,很多公司商店撤出了时代广场,当时的时代广场一片萧条,“成人用品”公司趁机进驻进来。与此同时,艳舞表演和按摩房乘虚而入,妓女在街上游荡,吸毒人数和犯罪率不断上升。为了重现时代广场的雄姿,1992年,时代广场商业促进区(BID)形成了。几年以后,纽约市通过严格的分区制法律,允许一些商家从事与色情业相关的行业。纽约市还与迪斯尼公司合作,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来时代广场游玩。市和州还为时代广场举办的新主题活动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虽然犯罪问题依然存在,但通过成立商家自愿组织,实行严格的分区制、政府资助、私人投资等一系列综合行动,时代广场这个世界著名的景区还是获得了新生。
这个案例在位置强化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集中战略。集中战略主张集中在特定的地点或时间段来发展旅游业。集中战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旅游行业本身会在一个地区不断加强。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个结果也是人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四、美国旅游地的管理开发的教训和经验
美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针对旅游地的旅游增长管理的各种策略以外,以下方面的保障和影响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一)从管理的思路上来看
美国的旅游地的自然保护的意识非常强烈,比如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管理当局,尽管大量的游客可以给景区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而美国的国家公园资金严重短缺(韦夏婵2003.12),但是如果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他们会通过立法来进行约束和限制。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这是美国经验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它既是风景游览区,又是自然保护区:一方面向广大游客开放;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自然保护。美国旅游地的管理机关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而不是业主的角色。他们认为旅游区的继承人是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体美国公民,管理者对景区只有照看和维护的义务,而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
这种景区保护中的伦理观念,在我国应予以提倡。我国各地的旅游景区尤其是自然遗迹是全中国人民以及后代子孙的共同财富,我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任何个人、单位或地方政府都没有资格、也没有任何理由窃取遗产的继承权,任何管理政策和建设行为都要站在全体国民和子孙后代的立场上去权衡和取舍。
(二)从法律体系上来看
美国旅游景区保护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很多旅游地都有独立立法,还有很多独立的法规条例,美国旅游地的设立及其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依据。二十多部联邦法律,几十部规则、标准和执行命令保证了美国各旅游地作为国家遗产在联邦公共支出中的财政地位,也避免了旅游景区当地与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特许经营法》,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管理者和经营者角色的分离,避免了重经济效益、轻资源保护的弊端。
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将国家重要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是有效保护国家遗产的长远之计。目前除了原地质矿产部颁布的《地址以及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试行)》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的通知》外,仍无其他法规、政策出台。尽管我国的很多旅游地、保护区的建设刚刚起步,但总的来说,评定条件还比较笼统和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
(三)从行政管理上来看
美国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地方政府在对本地的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很多景区是当地单独管理,很多事情由当地议会决定,而国家公园则一般是由美国政府直接管理。有的景区如果涉及到地方行政的交叉,如前面的案例太浩湖,则采用两州授权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类似于一个县或自治市”。
我国虽然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来进行旅游资源的管理,但“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非独立存在的地址以及资源保护区的管理上,由于牵涉的部门很多,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各种审批程序复杂,管辖内容交错。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体制很难通畅,尤其在一定时期内,部门壁垒在政府管理体制中还难以消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更加难以协调。
(四)从旅游景区的设计规划上来看
旅游规划从本质上来说是为大众利益服务的,因此公众应当参与其所在地区旅游事业的规划和发展。除此以外,旅游地规划还要尽量体现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因为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人的经济状况有无改善,文化受到了何种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就规划的体系和统计口径来看,美国旅游地的规划也相当科学。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规划设计。丹佛规划设计中心的志愿报考风景园林、身体、生物、地质、水文、气象的有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家。美国国家公园和很多重要景区的规划设计、监理都是由本中心负责,以确保规划的整体质量。事前监督与事后执行相呼应,体现了管理体系的周密与协调,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公开性。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规划是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部级规划时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由国务院计划部门同级综合平衡后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县级以上的规划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但规划设计权力下放,设计单位五花八门,因而,规划的编制、审批和执行艰巨,仍缺少统一性、权威性管理(郑敏,张家义2003)。很多单位虽然进行市场调研,但是仅仅采取问卷的形式,时间又比较短,很难真正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意愿,甚至对当地居民的建议和意见不当一回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如人口与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不同,美国国家公园基本上不作农业及工业之用,而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有人居住,并且多是贫困人口居住。因此,对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方式就会不同。讨论与分析国外经验的时候,还要考虑中国特色的问题。
旅游增长管理模式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具体的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限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及应用。实际上在我国的部分景区,增长管理模式中的各种策略也有应用,北京的故宫就采用了集中战略,还有部分景区为了保证环境限制游客人数。但是仅仅在数量上限制是不够的,还要提高旅游地的整体质量,建立良性机制分散游客,提高游客的旅行体验,保证旅游地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本土文化不受破坏,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
标签:旅游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