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论文_宋薇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76.74%(33/43)、93.02%(40/4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7.21%(16/43)、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5.46,P<0.05);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3/43)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12/43),组间差异显著(??=6.54,P<0.05)。结论: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不同方法;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妇科良性疾病以发病率高、具有侵袭、复发、转移能力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度上升而呈现出显著增长的发展趋势[1]。本院将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以上病患均经超声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等相关临床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43例,平均年龄:(35.26±1.87)岁,年龄范围:23-69岁;女性21例,男性22例;剖宫产术后5个月-7.5年,平均时间:(2.33±0.95)年;切口类型:30例横切口,13例纵切口;异位病灶直径:2.2-8.8cm,平均:(4.34±0.58)cm。参照组43例,平均年龄:(35.32±1.89)岁,年龄范围:24-66岁;女性20例,男性23例;发病时间:剖宫产术后4个月-7年,平均时间:(2.31±0.94)年;切口类型:31例横切口,12例纵切口;异位病灶直径:2-8.5cm,平均:(4.36±0.54)cm。病患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本组病患给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给予病患剂量为2.5 mg/次的孕烯三酮口服,2 次/周,共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

1.2.2 研究组

本组病患给予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在原切口位置处将手术瘢痕组织梭形切除,手术过程中对病患的病灶均累及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后鞘情况进行探查,将病灶以及周围至少5cm的正常组织进行切除,然后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边缘是否存在残留等情况进行明确诊断,务必做到切缘没有残留病变组织,对切口边缘皮下脂肪与前鞘相连处采用电刀潜形切开并置入美国巴德公司的Bard 无张力疝补片,对病患进行修补,手术结束后将切口缝合[2]。手术结束后给予病患剂量为10mg/d的米非司酮,共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病患的肿块显著缩小,6个月后对病患进行肝功能检测显示为正常,未出现月经过多、痛经等情况,则判定为治愈;治疗后病患的肿块出现缩小迹象,6个月后对病患进行肝功能检测显示为正常,但是病患存在月经过多、痛经等情况,则判定为好转;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或者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3];对两组病患进行为期8-12个月的随访工作,对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文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正态计量数据用“ ”表示,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40/4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5.46,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x±s,n/%)

注:与参照组相比,* P<0.05

2.2 复发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有12例病患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7.91%;研究组中有3例病患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98%。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的复发率6.98%显著低于参照组27.91%,组间差异显著(??=6.54,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育龄期妇女疾病是由于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导致的,主要发生于羊膜腔穿刺术、子宫切除、阑尾切除术、剖宫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4]。近年来,随着巨大儿的增多,剖宫产手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加上医护人员和病患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导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5]。传统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口服孕三烯酮药物为主,这种药物能够对促卵泡素及黄体生成素的合成进行有效抑制,使血雌孕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从而能够使子宫内膜细胞调亡加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这种药物治疗后病患经常会出现复发情况。无张力疝补片手术能够将病灶彻底切除,能够显著缓解病患的疼痛,具有手术时间短、耐受良好、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诸多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6]。

在本次研究中,将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中,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93.02%明显高于参照组74.42%;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 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因此,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兵兵.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5(5):98-99.

[2] 赵舸,张炳太,郝敏,等.疝补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4(1):37-38.

[3] 唐利群.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8):97-98.

[4] 计雪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18-219.

[5] 黄华,杨艳,黄瑶.6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4):443-443.

[6] 白银枝.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10):45-46.

论文作者:宋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论文_宋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