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胜利小学 715600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是反映思想感情和意志、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它根植于中国土壤,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民族声乐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它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特点,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中国式歌唱艺术。
关键词:民族声乐 演唱风格 80年代中后期
从现在社会议论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界开始了对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成立了民演唱班、民族歌剧班及本科的民族声乐专业,从这时起,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走进了高等教育音乐学府。在演唱方法和流唱风格上,开始了全面细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的民族声乐已经是艺术百花园里的花,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解放到商业性的快感消费阶段时,1986年5月9日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中国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崔健在那简陋的舞台上,吼出了他那首中国滚乐的开山之作——《一无所有》,从此,中国摇滚乐在开始它破冰之旅的同时也开始了它的艰难之旅。崔健声嘶力竭的演唱风格、震越人心的旋律与节奏等所有这些形式对早已习了革命歌曲、主旋律音乐和传统民族民歌而今初次遭遇摇滚的中国大陆听众的耳朵而言,带来了视听感官上的强力冲力和震撼效果。在边缘,唱出一个执着青年试图抛弃旧有秩序寻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渴望,唱出了专属于20世纪80年代那一个时代的愤怒青年普遍存在的文化反抗、社会批判情绪的新异声音。
同时在这音乐激流的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彻底从那正统的、压抑的音乐氛围中解脱了出来,使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更加的自由、开放、个性化,更加的体现并突出了自我的特性。在此期间还现出许多的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者,彭丽媛的演唱就有自己的特点。她学得灵活,不局限跟着一个老师学习,善于吸收各家所长。在她进入中国圣源学院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歌唱潜力被大幅度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期间,她不仅全方位地接受院系系统地教育和训练,同时,金老师教学中强调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民放乐发展的创新历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以开放式的求学心态、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演唱。
1981年,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晓光正巧在四川、安徽农村等地深入生活,他亲眼看到处处充满蓬勃的生机,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晓光仅用一天时间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乡土气息歌词朴实、曲调优美流畅上口,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并通过这种具有浓厚乡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形象描绘,将上世纪80年代农村欣欣向荣的画面表现得淋淋漓尽致,让人们由衷地从心底产生自豪感。
这首清新自然、充满乡土气息的歌曲,由彭丽媛通过活泼、热情、亲切,富有新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激情的演唱风格演唱时,把中国民歌、戏曲的韵味和进行曲的节奏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既体现出时代精神,又洋溢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唱出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在演出《白毛女》期间,她又拜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为师,在口、手、眼、身、步的一招一式里,领悟郭兰英大师的独特魅力,将中国吸取表演体系里的基本功,灵活地运用在现代歌剧的舞台创作中,在正式出演的《白毛女》中,塑造了同郭兰英不一样的崭新的喜儿形象。
为顺应以追求“共同利益”为旨归的国家仪式形态,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整个阶层的话语。诉求和艺术需要,换言之,董文华的歌大都与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关,而彭丽媛的歌又多以雄壮刚健为基调。由于两者这种相类似的宏大叙述方式采取的都是一种刻板的,已经被新主流意识形态所质疑的话语形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声音,那就是以宋祖英为代表的“新民歌”的出现,走民歌唱法的声线,不再采用美声唱法。某位歌唱家所言:“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清新,旋律优美,格调高雅,情感细腻,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能给人以澎湃的激情和心灵的震撼……”
宋祖英的演唱活泼大方、热情奔放,有一种感染力和号召力。经她演唱的歌曲很快在国内家喻户晓,并在海外华人中流行开来。近二十年的舞台生涯,使她以自身独特的演唱风格,成为新时期中国歌坛最具影响力的唱家之一。
在这一时期段,她演唱的民族声乐曲目众多,每首都把她那热情、开朗、明媚的演唱风格贯穿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人不同的感受,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明显的多元化、自主化,更能体现出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80年代的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更具独特、多变的特性。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更个性化、自主化、丰富化、开放化,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们兼收并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使整个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提高了一个新的阶段,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旅程。
随着时代的前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发展,品味作品、理解作品、欣赏作品,使现代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更加的多元化、个性化,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把握时代节奏,了解时代背景,紧跟时代脚步,创造属于我们的更新的演唱风格。
论文作者:孙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声乐论文; 民族论文; 风格论文; 中国论文; 艺术论文; 唱法论文; 音乐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