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对策_国有经济论文

我国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小企业分析

我国主要是按所有制、产业、地区等方面来对企业进行统计的。如果单从企业数目上看,绝大多数大企业都集中在涉及能源、化工、钢铁、铁路、邮电等基础性产业,属于国有企业,数量很少,仅占4%,96%的国有企业属小企业;99%以上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都属于小企业。

1.我国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经过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取代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我们可以从对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的统计资料的分析中发现三个特点。

(1)非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更是空前。1978年乡镇企业的企业数和职工数分别为152.4万个和2826.6万人,1996年乡镇企业的企业数、职工数分别为2336.3万个和13508万人。乡镇企业成为全国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乡镇企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24.4%、全国工业净增加值的41%、外贸出口商品交货净增量的44.9%、农民纯收入净增量的35.2%,均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分别从1990年的2105万人和170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3776万人和648万人,5年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分别增长了1.8倍和3.8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人员下岗分流,以及我国现阶段鼓励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政策,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增长势头将会持续下去。

(2)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表现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中,但各种所有制经济在不同行业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就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来看(见表1),在企业数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17.1%、73.7%和9.2%;在工业增加值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53.6%、28.0%和18.4%;在资本金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56.6%、21.6%和21.8%。

同样情况,就建筑业来看(见表2),在企业数量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31.1%、65.2%和3.7%;在增加值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68.5%、29.5%和2.0%;在资本金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分别占了65.2%、32.0%和2.8%。(3)在另一些行业中,非公有经济在数量、从业人员的数量上显示了绝对的优势。从批发零售业来看(见表3),在网点的数量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分别占4.3%、7.9%和87.8%;在就业人数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分别占24.7%、19.3%和56.0%;在销售额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分别占69.3%、24.9%和5.8%。

同样情况,就餐饮业来看(见表4),在网点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分别占了1.2%、3.2%和95.6%;在就业人数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分别占了8.4%、11.2%和80.4%。

可见,非公有经济的重要性不是表现在销售额上,而是反映在其吸纳的就业人员数上,因此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整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我国小企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般说来,第二产业技术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些,而第三产业劳动密集程度和知识密集程度要高些,这决定了第三产业小企业的比例要高于第二产业小企业的比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和国内生产值总占的从业人员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见表5)。

从表5可见,第三产业无论是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上还是从业人员的比例上,都是增长最快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小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们通常把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称为第四产业。在我国的高科技开发区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科技小企业。1996年全国高科技开发区共有52个,高科技开发区的企业总数为13722个、职工总人数为1290980人、总产值和总收入分别为21422906万元和23002587万元。企业平均人数为94人。除少数如联想集团、四通集团等高科技大企业外,大部分都是高科技小企业,并且高科技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数越多,高科技小企业数也越多。

3.我国小企业地域结构分析

小企业的地域结构主要把我国地域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来进行。若从每10万人所拥有的企业数来看,东部地区人口为近5亿人,中西部地区人口为近7亿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每10万人所拥有的大企业、国有工业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数,统计资料显示,除在每10万人拥有乡镇企业数上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数字(东部地区为每10万人2045个,中西部地区为每10万人2025)接近以外,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每10万人拥有大企业数,国有工业企业数、集体企业数、私营企业数和个体户数上,分别为0.66和0.26,9.40和7.16,41和25,59和17,2219和1482,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扶持小企业的政策

1.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建立和健全专门的政府统一管理机构,利用多种形式和不同渠道形成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的管理、指导和扶持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迄今为止,我国尚未设置全国统一的专门机构来管理、指导和扶持中小企业。不同部门的中小企业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的领导,如现实中,乡镇企业就有农委、计委、经贸委等的多头管理,这既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也不利于有效地对它们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应尽快在国务院以及省、市、地区和县等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或地区中小企业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行政的从属关系,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税后利润分配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管理机构主要是通过经济、法律和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引导。

2.通盘全局,长期规划

要把发展中小企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欧共体执委会发展司的一位官员指出:只有在政治上清醒地认识到中小企业的贡献,把中小企业的种种需要体现在有关国外供应、筹措资金、市场销售以及教育和训练等全面的政策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它们因此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才能得到保证。我国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长期战略,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上对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的安排,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横向联合,分工协作

要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鼓励大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在现代分工协作体系中,大中小企业并存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居于主导地位。与国外相比,我国大中小企业之间目前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大中小企业尚未形成比较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战略高度上思考和统筹规划。要注意引导中小企业将投资主要用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第三产业,使各生产部门形成合理的广泛协作关系,消除“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我国正在兴起的企业集团,有助于重新配置资金、原材料、设备、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新型的协作关系,促进了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大企业提高了人才、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而且通过辐射,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素质。与大企业协作的地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技术设备也得到了改造。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提高了地区内配套服务能力和工业组织水平。

4.发挥优势,区别对待

要从全国地区经济布局的战略思想出发,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促进落后经济带的开发,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创造条件。我国在经济地理上存在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带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但资源缺乏,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大量资源未被利用。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人才,地方财力单薄,交通运输不便,人口密度小,目前还无法成为全国经济开发的重点,不具备大规模投资、兴办大型企业的条件。为此要避开上述弱点,在有重点地兴建少量国家急需而又对中西部地区有支持作用的骨干项目的同时,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发展大批包括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来加速推动当地脱贫致富,强化这些地区的“造血”机能,为未来的经济振兴积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下一步的规模开发准备一个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5.对外合作,先进适用

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引进战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利用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化国外先进适用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计划基本上是从大型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出发,部署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引进也主要是由大型企业来进行的。这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中小企业工艺老化、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科技计划应该把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中小企业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增强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技术引进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复引进、分散对外和吸收消化不良。在我国劳动力过剩、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大批区域急需技术改造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引进战略,侧重点放在哪里,应当认真思考。近年来国外的许多调查表明,那些曾促使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先进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在引入贫穷落后国家后,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的工业结构、教育结构、人力结构和其他配套措施,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在技术引进时必须结合国情,坚持从我国的资源、人力、技术等条件出发。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尖端的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引进有利于促进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中间技术”。要帮助中小企业和外商建立业务联系,引进必要的外资和适用技术,还要注意使大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尽快传递、转移到中小企业去,发挥引进技术的最大效益。

6.外部扶持,手段多样

要运用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保护、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运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在税收、信贷、利率、财政补贴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优惠条件,特别是对社会急需或有利于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加出口的中小企业,以及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更应当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我国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相对技术水平很低,技术人员奇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培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这些弱点需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来克服。因此要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和管理咨询机构,利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和其他咨询。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培训点,为中小企业培训管理、技术人员。最后,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引导中小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要把一些有关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化。

标签:;  ;  ;  ;  ;  

我国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对策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