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手法是落实设计构思,解决设计矛盾的技巧或手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建筑师创作的必经之路。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合适的建筑设计手法,有助于建筑师更有效地解决特殊的设计问题,表达特定的建筑创作理念。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贝律铭的作品为例,从建筑设计技法的视角,对苏州博物馆中极具特色和借鉴意义的设计手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这些设计手法所达到的影响与效果。
关键词:贝律铭;传统观念;苏州园林;留白;自然光线;材料
前言
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人们对它的印象旧印象依然停留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苏州的传统园林设计对苏州现代设计影响深厚。贝律铭设计建筑的苏州博物馆,对传统苏州的形象在扬弃的基础上做了新的诠释,以下在几个特定的角度之上,对他的设计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释。
一、“留白”的设计手法
留白是一种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绘画中的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压抑感,并留有想象的余地,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在中国画中,留白有着深远的历史,是画家在创作过程自觉形成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发展于唐朝,宋代达到盛期。山水画和中国建筑设计本是同根同源的关系,中国的建筑随山水画的演变而发展。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参照,当绘画的技法被衍生成为了建筑的设计手法,留白作为中国画中重要艺术手段,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留白手法。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中的典范,“留白”也是苏州园林设计中最为精妙之处,无论是拙政园还是网师园,狮子园,园林中都有留白设计的体现。最为常见的是把白墙用做一张宣纸,远看那些山水庭阁都像是画在纸上一样。此外是苏州园林中的水池,也是很有智慧的留白,水池这类地方虽然没有布置一些实体的物件,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不仅可以调节园中的气候,而且水面的空使空间开朗疏阔。若缺少了水,也缺少了许多诗情画意。苏州园林的另一个特色是门洞留白,门洞是景与景之间的过渡,门洞一般是开在白墙之上,视觉上白墙又变成了背景,墙上的黛瓦框定了背景的范围,门洞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他却可以使后面的景观为他添彩。这种留白比单体墙面的留白更为巧妙。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所谓“虚实生白”换一种说法来说就是“留白”。
1.2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留白手法。
第一,环境相对于建筑的留白,在苏州博物馆入口的设计上,贝律铭没有用过多的景观进行装饰,而是利用了南侧的步行街,将博物馆的入口和街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相对馆内建筑来说,外部入口的留白设计增强了空间感和神秘感。第二,庭院作为馆内空间的留白。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对传统的造园方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将庭院设计在博物馆内,以一个主庭院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小的建筑。庭院中设计了许多水景,大面积水面相对于建筑形成了视觉上的留白,使得馆内空间更加开阔。第三,墙面的留白。每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都可以看作是多个二维空间的组合,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的整体是以白墙为背景,留白的墙体是留给景观的舞台,不同的光线环境下,都有不同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体意义上的留白是环境与建筑之间形成的色彩上的空白,立体的留白拓宽了平面留白的深度,加强了纵深感,在光阴的作用下,具有更大的张力。
二、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2.1自然光的设计。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律铭的名言。在苏州博物馆中随处可以对光的小心处理。苏州博物馆的内厅和走廊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材质的构架和顶棚,不仅可以很好的采集光线,还能对光进行过滤,以免让馆内艺术品受到损害,同时给参观者提供了好的视线。在外国窗户就是窗户,是透入空气和阳光的口子,然而在中国有了新的定义,因为中国的窗外才是真正的景,窗户是景的一个画框或是剪影。贝律铭对窗做以镂空处理,配上遮光片,包容了漏光和窗外的疏影,让自然光透进来,使空间生动起来。
2.2新建筑材料的运用。
建筑也要经历时间的洗刷,特殊的材料可以使它相对“永恒”。苏州传统建筑采用的是青瓦,而青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雨天受到潮湿之后再经太阳晒很容易发裂。于是贝律铭在苏州博物馆的顶部采用了新型材料花岗岩石片,这种新型石片黑中带灰,在阳光下呈现淡雅的灰色,但是在雨中,会变成深沉的黑,与江南烟雨朦胧的气候相对应。苏州博物馆的建造中大量运用到了现代的材料玻璃,钢结构,石料,和混凝土。这是当代价值取向的体现。也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材料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对材料的运用有了新的了解。
2.3造型的突破。
苏州博物馆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大屋顶”形象,采用了立体几何形的框架的设计。整个建筑将三角形作为最突出的造型元素,在展厅内,顶部的框架线由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玻璃材质与白之间天花板交相呼应,形成不规则的几何曲线。
结语
通过对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手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好的设计都是有源可寻的,从“留白”到与生态结合,设计中透露出浓厚的传统的文化气息,同时又加入了当代的新元素。能够在尊重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方式才是现代建筑所需要的。对于建筑设计的思考,也无非是对一个地域文化的哲学思考。宗白华曾言:在一个情和景交融相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渗透了最深的景。建筑的美应该是与世界发展一致前进的,而作为设计师应该适应,顺应,最后超越社会,做出有深度耐人寻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冰心,《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技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北农机》20187期
[2]池从文,《西方当代建筑设计手法剖析与研究》浙江大学 2012
[3]姜川,《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艺术探索》 2007年 3期
[4]袁佩,王凯,《浅谈贝聿铭作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3年 11期
[5]宗白华,《宗白华“空灵”美学思想论》中南大学 2009
论文作者:徐圣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苏州论文; 建筑论文; 博物馆论文; 手法论文; 中国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