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合兴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5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开展,城市化建设日益深入,原本城郊的农田也逐渐划入城建规划之中,因此原本城市周边的城郊公路也将逐渐改建成城市道路,但因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原本的功用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别,在改建过程中,必须对城市公路改建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科学详尽地分析,以确保城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路改造;城市道路设计;绿化
引言:
公路改城市道路工程中经常面临路面拓宽,改变道路排水模式,在如何充分利用原有路面的问题。与公路相比,城市道路的组成就显得更为复杂,其功能也就更加多样化。本文结合了工程实践经验,探讨了传统道路设计要点和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抛砖引玉、汲取经验、找出不足,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一.公路改城市道路设计的概述
与公路相比,城市道路的组成更为复杂,其功能也更加多样化。早些年修建的城市周边的公路因无配套管线、宽度不足、路面破坏、等级过低等原因需要改造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作为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城市道路的类型众多,主要是由各种等级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组成。我国一些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随着城市规划不断调整,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在交通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中,城市道路还包括高架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大型立体交叉工程等设施,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设计综合性很强,所以这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二.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2.1整体性理念
首先应以道路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应综合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道路两边的建筑设施综合考虑,一种良好的秩序感是一条具有整体统一性的道路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诸如青岛、厦门一些城市的古老街道,直到现在仍能给人以美的认同,主要原因主要是这些街道有种统一的整体感。
2.2连续性理念
当今道路设计的一大准则是可识别的道路,应当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具体表现为:一般来讲,过于笔直的道路很难有强的感染力,只有秉承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设计,将所有的机要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曲折有度,错落有致的空间视觉,这样既不会使使用者在驾驶中过于疲劳,也会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融入感。
2.3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了人是城市的主人,也是道路的使用者,所以所有的道路设计应围绕人这一主题来展开和发展。一条道路的设计最终取决于其能否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或者使用的舒适度。因此道路的设计应以人的角度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市民的行为和需求,如在交通拥堵的地方多设置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分流,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这个讲究节约的大背景下,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主要指城市道路设计要有一个总的整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可能对自然因素和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充分的体现社会的综合的效益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短期效应。
2.5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建设往往带来诸多的生态的破坏,如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城市绿地减少引起的热反射等等,这些都给人们的居住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生态设计理念,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
三.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城建基础性附属设施
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标线、标牌、人行道护栏、公交站点、车道护栏等,因此在改建过程中,需要将附属设施进行完善配备,以达到提高城市道路建设实效性的目的。公路基础设施的配备,要以保障车辆与行人安全为工作主要导向,改建中最好就设置人性化的人行护栏以及车道护栏,并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加长等设置。同时对于标志、标牌等设施,应该加入体现城市风貌的景观性设计,要符合适当、标准、美观以及醒目等特点。同时及时增设公交站点,以及站牌,达到加速进行城市化建设的目的。
3.2 通车能力最优化
通车能力的最优化是一直是道路设计工作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道路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析,其中我国现如今的交通道路规划跟西方国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规划水平差不多,与这些国家比较,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3.3 道路线性的设计问题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交通运输状态及其使用的便捷性。也就是说好的线形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捷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的角度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要好得多。对于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适合采取较多的转折,一般的道路则是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和自然景色也随之产生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长直线的单调感降到最低,从而消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3.4重视环境保护和道路的绿化
城市是人们集中进行生产和居住生活的地方,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大量机动车辆在道路上快速行驶,必然会产生尾气排放污染和噪音的干扰,在城市中成为一个流动的污染源。所以在规划设计道路时,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注意结合道路性质,自然地形,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加强绿化,并在确定城市道路网密度之后,保持居住建筑区和交通干道有一定的消音距离。这些,我们可以根据国外在高速的快速道路两侧设置宽达10到20m的防护带。
四.公路改城市道路设计的难点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
4.1 新老路基结合部裂缝
老路的路基沉降,经过多年的运营,已基本稳定,而拓宽部分的填筑荷载作为附加,既会对地基产生新的不稳定,也会对老路路基和路面产生拉应力,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路面开裂并破坏路面。我们可以拓宽部分路基的填筑,为了尽量减小拓宽部分的沉降,在路基填筑之前,就应妥善处理好该处的软基。为尽量减小因填筑速度过快而产生剪切变形引起的沉降量,填筑速度常常需要严格的控制。
4.2 路面排水
平原地区修建的公路常以路堤式、小纵坡甚至无纵坡居多。在路面排水的问题上,这个我们必须就得实地勘察,充分的了解该地的地势。之后再制定相应的方案来满足城市道路排水的要求。
4.3 反射裂缝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以沥青混凝土罩面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原水泥路面修建时间不长、破损度小的情况下,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既经济,又快捷。假如罩面层出现反射裂缝现象,那么在路面的使用寿命上我们就无法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破碎和稳定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之间设置夹层和缓解层、预锯缝、改善加铺层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这几个方面着重考虑。而实践证明,效果也是非常的显著。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与城市道路都是人与人联系的一种方法,人或物的利用交通工具在上面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空间上的转换。随着城市的扩大,公路改城市道路已成为市政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一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琼.公路改城市道路设计方法[J].中华建设,2011(07)
[2].董俊红.公路改城市道路设计方法分析与探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0)
[3].张欣.城市道路设计新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3(05)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城市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公路论文; 路面论文; 城市论文; 混凝土论文; 路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