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五中学校,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个问题贯穿了语文教学的整个环节。仅仅依靠老师提问是不够的。它还要求学生就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导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意识的教育。问题意识在主体的学习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要培训的学生不是只会死而盲目学习的学生。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并且能够大胆质疑书中的知识。如果学生只知道阅读而不思考,他们很可能会受到书籍内容的影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大力的培养。
1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也被称之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在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经常会意识到或者出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充满困惑的理论问题或者现实问题,并且由此会产生一种焦虑、怀疑、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有利于不断激发自我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初中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走向高级中学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学生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这一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甚至对于完善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2.1注重基础,激发提问意识
在提问时,教师要保证问题难易的适宜性,并且要从基础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提问意识都激发出来。相反,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侧重于难点知识,那么部分学生会产生胆怯的心理,他们不敢发言,从而导致整节语文课堂的氛围并不活跃,而是死气沉沉的。
我们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济南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它温和。通过描写济南的冬天,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都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在构思本篇课文时,作者围绕着“温晴”这一词展开的,角度独特新颖,语言生动,因此,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要认真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中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独特。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冬天有哪些特色?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家乡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尽管学生所提的问题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起来联系并不密切,其实,该问题能引导从地理条件等因素正确的认识这二者间的差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
2.2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中,一个人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以及心理安全的情况下,他的创造能力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发展以及表现。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情境中时,他们的思维才能够更加的活跃。所以,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学习中既能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可以营造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例如,童话《七颗钻石》是七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对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一定的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程开始之初,我对学生说,在课前,我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随着我深入的阅读思考,却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同学们可以猜一猜,这个老师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小姑娘为什么会得到好报;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为什么小水罐这样神奇,等等。面对我的提问,学生们探寻答案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阅读思考的过程。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既然小姑娘充满了爱心,为什么还要安排水罐进行四次变化呢。由此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再一次的激发,课堂教学也走向更加理性的深层次的讨论。
2.3多模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的改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提问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堂设计相关游戏活动,可以采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的游戏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语文学习材料,增加语文课堂内容的典型化,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知识。同时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将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根据课堂内容抓住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从日常生活中找寻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熟悉程度。
2.4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在课堂上多问一些这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但事实上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抓住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课本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探究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平等地和学生进行对话。并且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语文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学生也可以引导教师,彼此交流,这样可以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2.5传授方法,强化提问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要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强化學生的提问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他们能在不同的地方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我们以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课文通过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这十二个词语将西双版纳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于本篇课文的难度不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西双版纳的美是无法复制的?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与我们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吗?本篇文章中描写了很多稀奇的动物和植物,那里还有更稀罕的动植物吗?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提问中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
结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思维和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提出方面的思维还欠缺培养,未来,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21:136.
[2]陈雪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 学周刊,2017,25:26-27.
[3]赵秀红.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7,27:200-201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济南论文; 西双版纳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