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任务驱动”强化培训方案设计在发电企业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田奕权

(国电长源荆州热电有限公司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现代发电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新员工要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合格值班员,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培训。短的需要3年、长的需要5年甚至更长。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尽快上岗的员工,“快、低成本”是企业培训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培训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导致员工被动学习,效率低下成长缓慢。本文尝试在发电企业中引入职业教育“任务驱动法”先进理念,阐述强化培训方案设计,引导学员在构建的任务情景中,感悟任务带来的问题、责任,围绕任务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使知识体系化、实用化,避免了传统、单调填鸭式方法的局限性,进而让学员快速成长。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构建情景 确定角色 做中教做中学

电力企业在不同程度的范围内开展着对员工的培训,其内容大多包括每月一次的现场技术考问、一月两次事故预想、每季度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半年一次运规考试和安规考试、半年一次技术比武等,特点就是“快、成本低”,缺乏科学、专业的培训手段。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学员在任务完成时还会有专业技术上的疑问,统计学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订制”培训课程,聘请院校老师进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按需培训的特色。具体培训方案设计如下:

一、构建一个任务情景

比如,某机组一台汽泵要退出运行交检修。检修完毕后重新启动恢复运行。让学员分别担任一台机组的不同值班员角色(包括机组长、主值班员、副值班员、巡操)上仿真机操作。

二、任务解析

1.对整个工作部序进行风险点分析。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影响,对学员进行讲解。

2.出现问题后,各岗位如何配合、协调,分工到人。

3.需要哪些基本技能、掌握哪些专业知识,才能完成任务。

三、任务基本操作及难点解析示范

指导者上仿真机操作演示、讲解。

四、学员自己动手“做”完成任务

学员自主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者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指导。

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聘请高等院校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授课。

六、提升操作技能

1.提升操作效率训练

2.关联事故、故障及异常案列讲解及模拟工况处理。

七、任务总结及延伸

1.任务完成总结。

2.技能与专业知识要点归纳,

3.学员评价,并建立学员个人培训档案。

4.后续任务布置与准备。

任务驱动培训方案案列

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一个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对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不断评估和完善。本方案在实施后的评估如下:

一、培训内容是否符合需求。各要素前后基本一致、员工基本上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较好的选择。

二、受训对象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由于有角色选择,在还没有建立起团队分工协作意识的学员中,感受到了工作职责赋有的担当和责任,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反应符合预期。

三、学习内容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学员解决了诸如给水泵并泵、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等重要操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重难点及风险点控制。

结论、

通过培训方案的强化、优化,培训有了“套路”就像选择商品一样,一个个方案摆在眼前,方案的目的、实施过程、注意事项等一目了然。方案以学员自觉地承担操作任务和责任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学员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

本方案的实施是教育理论在电力企业培训工作中的有益尝试,企业的培训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对于团队精神的形成、和企业形象提高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顺德,孔羽尤. 混合学习原理在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9):243-245

[2]曹福安. 基于少人值守及一岗多能的运行培训管理实践[J]. 云南水力发电,2018,(2)

论文作者:田奕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突出“任务驱动”强化培训方案设计在发电企业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田奕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