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述评论文,主义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新凯恩斯主义是西方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均衡分析”等新方法,综合或改进了西方当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其现实和合理性方面,值得注意和研究。
关键词 新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竞争 均衡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它一方面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非均衡波动,政府政策干预有效等等;另一方面又从理论上改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吸收和借鉴了新古典主义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成果,建立了一系列工资、价格刚性模型。也就是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是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寻找一种新的微观基础;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不拘泥于探究凯恩斯理论的本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包括保罗·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持批判态度,同时又受到新古典主义特别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创建了一些新的分析方法,突出表现为三种:
一、不完全信息方法
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是与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相对应的,“完全信息是指一个竞争经济中的市场参加者对一系列当前和未来的价格状况,以及商品和劳动的所在位置,具有完整的知识和预见,任何偏离这种情况都可视为信息不完全”[1]。
新凯恩斯主义所应用的不完全信息方法,最早由阿罗提出,主要指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得出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机制,用以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
60年代,阿罗在研究保险市场承保人与投保人行为差异时采用了信息研究方法,具体地讲,他认为在保险市场上,承保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契约是针对未来风险分担的一种契约。而未来具有不可知性,有关未来风险的信息在两者间呈不对称分布,即投保人对自身风险大小的信息必然多于承保人所掌握的信息,结果可能出现一种无形的人为风险——败德行为(moral hazard),比如,如果防火需要成本,火灾保险可能诱使一个理智的人不那么注意防火。又如“健康保险”即所谓对医疗费用的保险,一旦取得这种保险,相当于降低了医疗护理的价格,因而有理性的人将会增加他的消费量,这又增加了医疗保险支付的数量,最终引起保险费的上涨,这就是一种社会成本。这样,无论是承担风险的服务,还是医疗服务的使用,都是低效率的。这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及其败德行为,导致了经济的非最优分配。
G·阿克洛夫于1970年发表了《次货市场:质量不确性市场机制》[2]一文,比较详细地阐明了产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机制。阿克洛夫给出了一个消费品的市场模型,在这个市场里,有100个人要出售他们用过的二手汽车,还有100个人想要购买二手汽车,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汽车中有50辆是“俏货”,另有50辆是“次货”。次货所有者希望能卖1000美元,俏货的所有者希望能卖2000美元,汽车的购买者愿意对俏货支付2400美元,对次货支付1200美元。如果汽车的质量容易估定,那么这个市场就不存在问题。但如果购买者不能估定汽车的质量,情况又会怎样呢?那么购买者不得不对每辆车价值作出猜测。假定,一辆汽车是俏货或次货的可能性相等,那么购买者愿意支付每辆汽车的期望值为:1/2×1200+1/2×2400=1800美元。谁愿意按这个价格出售他们的汽车呢?只有次货的所有者,俏货的所有者是不愿意出售他们的汽车的,因为根据假设,他们至少需要2000美元才肯出让他们的汽车。购买者愿意对“平均质量的”汽车支付的价格,小于俏货销售者放弃他们的汽车所想要的价格。因此按1800美元的价格,只有次货可供出售。
但是,如果购买者确定他将得到次货的话,他就再也不愿意对它支付1800美元了。事实上,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一定在1000美元和1200美元之间的某个地方。对于这个范围内的价格来说,只有次货的所有者才出售汽车,因此,购买者的预期是正确的,他只能得到次货。这个市场上永远没有俏货出售!
这种市场失灵的原因很明显,主要是产品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不完全了解所购买产品质量的高低,产品的卖方对此则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即旧汽车的出售者对其产品的性能的了解肯定多于购买者。
现实中,市场以下述方式解决这种“市场失灵”,即经过买卖双方的多次博弈,买方形成一种广泛的信念,产品价格愈高,其质量愈高,或者说,买方根据价格来确定质量;在这里,价格被赋予了两种功能:携带质量信息与影响人们的行为;因而价格一经确定不易变动,否则,降低价格就会被理解为质量下降(虽然不存在质量下降的事实),这就是一种逆向选择。
从特定的市场现象得出的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机制具有普遍意义。新凯恩斯主义者不仅直接应用这一方法分析产品市场上的交换行为,而且还广泛地把它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交换行为。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因担心降低价格会被买方理解成产品质量下降,而不轻易地降价。由此解释了价格的刚性或粘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对称信息表现为企业在雇佣和培训工人之前,不能准确地判定工人的生产能力高低。企业降低工资一方面可能导致应聘者的平均“质量”下降,高生产能力的工人不愿接受低工资而拒绝前来应聘(逆向选择效应)。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努力水平下降(败德行为效应)。结果,企业不会轻易地降低工资,否则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率,工资刚性由此得到了说明。这就是效率工资模型。
在资本市场上,不对称信息表现为:银行预先无法精确地判定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水平高低。有关违约的概率,借款人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在这种前提下,当利息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即使存在资金供不应求,企业愿意支付更高利率获得贷款,银行也不提高利率。否则,贷款申请者的平均“质量”会下降(逆向选择效应);已获得贷款的人会从事高风险的活动,提高违约风险(败德行为效应),降低银行的预期利润率。于是,资本市场上有可能出现信贷配给和利息率的刚性现象。
二、不完全竞争方法
大部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一般假定单个企业的价格具有刚性。但这种假定不能说明价格是如何被确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价格处于非瓦尔拉斯均衡水平上,为什么理性的经济人不改变价格以提高自身的利益。所以,这种“外生”的刚性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新凯恩斯主义者为了从微观上说明刚性价格的成因,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或者假定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利用经济的不完全竞争性质来说明产量、就业的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文献中,有几种不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方法的应用理论,比如,哈特(Oliver Hart)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曼丘的(Gregory Mankiw)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模型,还有格林沃德、斯蒂格莉兹近期的资本市场不完全竞争模型。在这些不完全模型中,引进了一些“磨擦”因素,如“菜单成本”,“非单位弹性”等等。得出了许多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新结论:
第一、价格刚性的私人成本是二阶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名义价格调整的收益很大。例如:当名义需求上升,价格不调整时,将会出现超额需求。此时,单个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而不减少销售量,结果利润大幅度上升,而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提高价格总是意味着销售额下降。于是,当出现外部冲击时,企业不调整价格的损失必然是较小的。当出现调价的“菜单成本”时,单个垄断企业宁愿维持“错误”的价格不变。
第二、名义刚性具有总需求外部性。在完全竞争假定下,单个企业可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出售它们想要出售的所有产品,因而不必关心总需求水平。而在不完全竞争中,实际总需求影响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名义价格刚性就会有一种外部性。单个企业的价格刚性有助于总体价格刚性的形成,总体价格刚性又会导致实际总需求波动,进一步使所有企业受害。这就是曼丘著名的“菜单成本”论中的观点[3]。
第三、需求决定产品。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企业制定价格,然后去满足需求,即所谓价格的制定者,销售量的接受者,因此需求决定产出是一项自然的结论。例如,当需求上升时,企业即使不调整价格,也能幸运地增加销售量,因为价格最初就超过边际成本。需求变化总能导致产出以相同的方向变化。这种结论就与完全竞争情况相反。
第四、实际工资不是逆周期的。在传统凯恩斯理论中,实际工资是逆周期的,高涨阶段实际工资下降,衰退阶段实际工资上升。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实际工资显示具有非周期性特性或顺周期特征。新凯恩斯主义运用不完全竞争方法得出了劳动力边际产量不变或逆周期的结论,进而发现就业波动与实际工资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取决于实际总需求的变化。
第五、繁荣能够增加福利。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波动的均衡产出水平是最有效率的,因而任何波动都会降低福利。相反,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使无波动产出水平低于最优水平,只有在周期的繁荣阶段,产出才会接近或达到社会最优水平,进而福利增加。
三、均衡方法
自瓦尔拉斯创立一般均衡分析以来,均衡分析方法对经济学的影响是深刻的。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无论在长期内还是短期内都趋于均衡,并且在市场出清前提下强化了这一看法。而凯恩斯的分析中尽管也有长期预期和短期预期,但他分析的重点是短期均衡。因为“长期内我们都会死去”。“在暴风雨的季节里,他们(指那些注重于长期均衡的经济学家们)所能告诉人们的仅仅是暴风雨过后,大海将恢复平静而已”[4]。
而新凯恩斯主义对长期均衡的看法有所变化,他们承认长期均衡分析是有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自然率概念,长期内经济会回到自然率水平上,菲利普斯曲线是否有效?实际失业率水平短期内是否会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等等,都与传统凯恩斯主义不相一致。
四、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构建凯恩斯主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一种学说。它首先承认产量和就业量是经常波动的,且这种波动具有非均衡波动性质,而不是具有新自由主义特点的宏观经济学所认为的均衡波动,这是各种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共同点。但是新凯恩斯主义由于方法论上的创新,它把非均衡波动的本质原因归结为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在这里,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包括不完全市场(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以及不对称)信息等等。这一方面表明,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相对立的,后者把它们所谓的均衡波动(注意:不是非均衡波动)归结为信息障碍周期理论。同时也表明,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特别强调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因而突破了70年代非均衡学派的框架;对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刚性假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就使其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般看来,这也是其分析方法较为现实的一面。
当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目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研究方法也不尽一致,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还有一个基本倾向,即加强了数理分析,在其模型中,复杂的数学公式比比皆是;而且由于新凯恩斯主义分析的是贴近现实经济的非均衡状态,还较多地运用时髦的博奕论解释有关理论,并改写了传统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某些理论,如寡头垄断及其拐折的需求曲线,这是其分析方法的创新之处,但对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普及无疑会有阻碍作用。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中,“不完全信息”方法占有优势地位;一般认为,它能克服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片面性”,例如:新凯恩斯主义的各种价格刚性理论尽管能够说明总需求的冲击会造成就业量和产量的波动,但是不能说明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而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效率工资”模型则既能解释周期性波动,又能说明非自愿失业。甚至有人认为:“不完全信息”也许是一种能够统一新凯恩斯主义眼花缭乱的各种理论的唯一方法,因为,“不完全信息”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解释市场不完全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波动和周期,而且能包容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商品、劳动力、资本)价格刚性的所有模型。
当然,尽管新凯恩斯主义综合或改进了西方当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其各种研究方法有其现实和合理的一面,但是把资本主义存在的严重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痼疾仅仅归结于经济体系的不完全,即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等等,是不够的,应该看到,这些只是资本主义市场失灵的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企图离开这个根本的原因,进行一些表面肤浅的抽象分析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的。
收稿日期:1996年10月4日
注释:
[1][英]戴维·W·皮尔斯:《现代经济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2]《经济学季刊》,84卷,第488-500页。
[3]Mankiw,Gregory 1985."Small menu Costs and largeBusiness cycle;A macroecomic Model monoply"quarterly JournalofEconomics(may):529-539.
[4][美]R·G·金:《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会复兴IS-LM模型吗?》,《经济展望杂志》,1993年第1期,第67-82页。
标签:凯恩斯主义论文; 完全竞争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刚需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