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沿街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的研究论文_孙靓

城市沿街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的研究论文_孙靓

孙靓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所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沿街住宅的主要问题在于声环境的改善、外观的整治以及私密性的提高等方面。本文主要就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改善既有沿街住宅的居住环境,为要建沿街住宅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沿街住宅;居住环境;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几年人口数也在逐渐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住宅的开发规模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噪声污染、尾气污染、外观杂乱无序、私密性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沿街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变得异常恶劣。本文主要就改善沿街住宅居住环境品质的方法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

1.居住现状

1.1声环境现状

由于城市建设和城市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沿街住宅的环境噪声干扰主要是住宅外部的噪声源发生的,其传播途径是通过建筑物的外维护结构进行传播,比如外墙、门窗及阳台等;有时也会以振动的方式传入室内,激发轻质构件发声,形成二次噪声源。对于城市沿街住宅的居民来说,噪声污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治理环境噪声问题的措施,可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效果不显著的缺陷,因此,应该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城市沿街住宅的居住环境。

1.2外观现状

沿街住宅的外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这些住宅整洁与否直接决定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然而,我国有些城市的沿街住宅外观存在着设计无规划,住户乱搭乱盖,外墙破损等问题。城市沿街住宅的外观问题都是由于政府及住户个人不重视导致的,只有意识到沿街住宅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沿街住宅的外观问题。

1.3私密性现状

私密性是人类对住宅功能的基本需求之一。“私密性”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能否满足私密性,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家园的依赖感与归属感。沿街住宅由于其位置处于街道两旁,尤其是对于低层住宅的居民来说,存在很大的私密性问题,道路上的行人就很容易直接看见窗户里面的景象,靠近墙壁就能听到住宅里的声音,沿街住宅的居民的隐私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2. 需要改善的问题

2.1噪声防治的问题

治理交通噪声应该从声源入手,但是造成交通噪声的原因太多,不容易控制。交通噪声来源包括车辆引擎噪声、车辆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噪声、机动车鸣笛噪声等,这些治理措施要有足够的技术和金钱的投入才能予以实现,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也应注意提升机动车司机本身的素质,在行车过程中尽量减少鸣笛。

2.2外观改善的问题

调研发现,对既有沿街住宅立面景观影响最大的一是沿街居民出于防盗需求自行安装的钢筋防盗网,二是空调机位的随意摆放。随意摆放的原因主要也有两点,一是年代久远的住宅在设计时没有预见到空调机位的安放问题;二是有些空调机位的位置设计不合理,不方便居民的使用。

还有些住宅由于最初建造时对原材料要求低,使用的质量较差的原料,而且年久失修,导致了屋面的破损和外观的损坏;还有一些住户随意改造阳台来拓展空间,或者添加包括雨篷、晾衣架等附属构件。

这些做法直接破坏了住宅的干净整洁。要想改善沿街住宅的外观,必须从屋顶、外墙、外窗、空调位、阳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来进行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提高私密性的问题

沿街住宅存在私密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沿街住宅的位置正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而且在住宅外面没有遮挡的条件下更容易被暴露于大众的视线当中,因此要提高沿街住宅的私密性,可以考虑建造一些遮挡设施或者直接不让居民居住在私密性不严密的住宅中。

3. 改善措施

3.1声环境整治措施

(1)建筑设计

对沿街住宅噪声污染的改善应从声源、传播途径就进行控制,进而采取一套自上而下的建筑措施,从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区规划布局、住宅单体技术设计等角度逐层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合理的功能分区,居住区的声环境规划,必须要考虑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台,严格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控制。采用“闹静分离”的设计原则,减少噪声对住宅的影响。横向上,可以采取沿街道住宅空错退让布置的方式,在道路与建筑退让出的空地间布置绿地。视像上,可以采取逐步退台的方式,以减弱街道两侧建筑对空间的围合程度,并利用退台出的屋面布置绿化。这样不仅可降低混响声级,而且退台的屋面绿化,减弱了街道两侧建筑物之间所产生的多重回声现象,对控制空通噪声具有一定的作用。

对住宅本身采取一些降噪措施。住宅本身的隔声薄弱环节主要包括门窗、阳台等部位,因此可以在一些敏感房间的门窗上使用隔声窗,在阳台使用封闭阳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居住环境的损害。

(2)交通监管

交通噪声污染的根本原因就是车辆产生的噪声源。车辆行驶发出的声音以及鸣笛声为主要声源,可以通过交通监管对机动车,尤其是大型车辆,主要控制其通车时间段和夜间行车路线,避免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内通行。对于一般机动车,要控制其车速,降低汽车本身行驶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此外,也要尽量减少汽车鸣笛,文明行车。

(3)沿街绿化

研究表明,植物可以有效缓解噪声带来的危害。对于一般的道路来说,可以采取加强绿化的措施,在道路两旁以及住宅周围多种植树木或花草,进行住宅建设之前就应该留出足够的种植植被的空间,以免绿化面积过小,不能有效降低噪音。

3.2外观整治措施

(1)屋顶改造

屋顶在建筑学上也被称为“第五立面”,对屋顶的改造可以直接改造屋顶,或在屋顶加建构架。屋顶的造型应该与环境相协调才能达到外观整治的目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确保不要影响到相邻建筑的日照及视野。此外,在屋顶加建构架时可以采用轻钢或者木制的结构作为支撑,再辅以藤蔓类植物作为装饰,这样使住宅的屋顶既美观,又有了使用价值。

(2)外墙及外窗改造

对既有住宅的立面整治,可以利用大构件进行整合。既可以是竖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把杂乱的因素遮挡起来,形成完整的立面;对要建住宅的立面设计要把居民的需求真正考虑进击,立面的凹凸进行防盗考虑,减少罪犯攀爬的可能性。空调机位的位置要与水电工程师配合,真正便于居民的安装摆放。

(3)阳台改造

沿街住宅的阳台应该统一化的室内或者室外,如果室内化,应该对封闭阳台所使用的窗扇也进行统一,同时窗扇的保温隔热及隔声等功能更是不容忽视的。

3.3提高私密性措施

平面交通的影响防治

(1)利用地坪高差。在分隔街道公共性与住宅私密性空间时应该多采用地面高差这种较为自然、灵活的过度方式,从而使空间隔而不断,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居住行为的私密性要求。具体来说,沿街住宅可设置半地下室.使一层室内地坪与室外高差加大,有效地避免外界通过窗户对户内视线的干扰。

(2)适度的空间分隔。分隔主要是通过制造围墙,将私密空间从其它空间中圈定出来。水平方向,可种植一定宽度的树篙和灌木,拉大行人与住宅的距离,减少外界视线的穿透性.达到对低层住户私密性的保护。竖直方向,宜将围墙做成透空的形式,并注意营造围墙的艺术美感,使街道空间与住宅空间互相融合和渗透。

(3)改变底层住宅使用功能。改变使用功能后的住宅底层可以用于商业、服务等类型。既丰富了街道周边现有的城市资源,又可以补充、完善一些服务功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结语:

城市沿街住宅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沿街住宅的外观对于城市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改善沿街住宅的声环境,给广大居民一个安静平和的居住环境也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并重视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们,改善城市沿街住宅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江天昊. 南京市上海路沿街既有住宅外观整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论文作者:孙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城市沿街住宅居住环境改善的研究论文_孙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