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论文看我国科学的现状_科学论文

从科学论文看我国科学的现状_科学论文

涓流何日成沧海——从科学论文看中国科学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沧海论文,现状论文,科学论文,国科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状况可以近似地由发表论文的情况来反映。中国科学家在世界著名杂志发表论文,大概始于20世纪初叶。到1979年,中国大约每10年在《自然》杂志有1篇论文。20世纪90年代,《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各发表过约40篇和20篇在中国独立做的研究论文,大多数是地学和考古,有少数物理和化学论文。而2001年前11个月,中国约有8篇《自然》和12篇《科学》研究论文,因此成为中国有史以来在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最多的一年。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科学令人乐观的迹象。这些迹象与近年中国经济发展、科技教育投入增多应该有紧密关系。一些成果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出现,与1998年开始的知识创新工程有关。政策变化和投入增加使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可以说2001年是知识创新计划初见成果的一年。中国少数一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在近年也有长足的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看到这些喜人的迹象时不能造成不准确的印象:认为中国已经或很快要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自然》和《科学》每年各有约800篇研究论文,2000年中国在这些杂志的论文数量不到1%。如果以2001年的论文《自然》和《科学》数量算,中国刚过1%,但是如果加上《细胞》和《自然》的分科杂志,则又低于1%。在一般的好杂志,中国论文数量也不到1%。有些当代科学重要研究方面,中国还不到世界的0.1%。比如,基因剔除技术是1988年以后世界常用的技术,迄今已经有7000多个基因被剔除,而除了台湾和香港剔除过少数几个基因以外,中国大陆还没有完全成功地进行基因剔除。

正如我不认为中国科学史留下的都是优秀传统一样,我也不认为中国科技教育界的现状都是一片美丽景象。科技教育体制近年有改革,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包括国家对科学的支持、科技教育体制、科学文化环境、科学家素质和科研人员培养等。

中国对于科学的投入还远低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比重和中国人口对于科学的要求。从生命科学来看,中国实际研究的总规模目前还很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对于非常依赖于生命科学的生物技术产业,能否在中国目前生命科学薄弱的环境下成长,我是有怀疑的。如果要在中国持续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还需要显著地提高对生物科学的研究规模和质量。

专业人员为主导的体制在中国科学院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行政后勤还没有彻底回归辅助地位。在大学和部委这类问题更大。一般的行政人员和财政部门对科学经费有审核权,这可能会负性干扰科学研究。

急于求成的习惯还没有普遍被取代,以致难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钻研而作出根本性发现、形成有特点的体系。设计美妙的实验还不多。对科学研究的功利的重视远大于对优雅研究的欣赏和为科学发现而激动。中国的研究生教学还要极大地改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必然影响多数学生的水平。中国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还有待改进,认为中国国内合作容易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每次合作急于有最好回报,不利于长期良好互动。

中国科学家到高水平杂志去发表论文时,首先要有好的研究。实验室负责人需要教育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非常谨慎小心,更不能违反科学道德。这是世界科学界都面临过的问题。在中国被世界科学家读的论文还很少的今天,如果发表到著名杂志的论文中有少数有问题,可能会对中国整体科学名声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常讨论什么时候能有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20年内中国本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他说的是物理学,我会得到鼓舞;但他说中国生命科学更有希望,对此我现在还没有足够信心。一个国家科学发达相当时间后,也不一定可以得诺贝尔奖。日本的生命科学已经发达多年,且有几项诺贝尔奖级的工作成果,但至今无诺贝尔生理奖。中国现在并没有达到日本20年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绝对水平,也不到日本当时在世界上的相对水平,所以,没有根据说中国20年内在生命科学可以得诺贝尔奖。即使某国有人因特别天才而得诺贝尔奖,但如果不是在整个国家科技发达的基础上,对国家的意义也有限。如印度早有因完全在本国研究发现拉曼光谱而获1930年物理奖的拉曼,也在90年前就有过世界顶尖的数学天才拉玛奴柬,但是印度并没有因此全面进入世界科技优秀国家行列。对中国,更重要的不是偶尔的诺贝尔奖,而是科学技术整体发达。这还需要许多努力。

我希望这样的时间会比较快地到来,那时将无法用历数几个杂志的论文发表情况来观测中国科学的进步——或者因为论文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者因为研究水平用杂志名称或论文篇数来计算就如海水用斗量一般。

标签:;  ;  ;  ;  ;  

从科学论文看我国科学的现状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