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县首阳中学 748100
摘 要: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让中国人写汉字,这应当是我国国学教育的基本,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在校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来看是越来越差,汉字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脏乱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规范刻不容缓。
关键词:汉字书写 现状 对策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然而,在当下社会,在这样一个知识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来关注我们中国汉字的书写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居然不能写出漂亮的汉字呢?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在2002年5月,就已经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对于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中小学各课程都应该重视写字教学”,“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能力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对我校36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的书写状况进行了一番细致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所得结论统计如下:
一、学生写字时不善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的字美观,大方,很有功底,能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课本的字,字帖上字就更不用说了。而大多数学生就是不善于观察和比较,只是注重急着抄写,写完也不观察自己的字哪个笔画不匀称,也不和老师的字、和书上的字比较一下,不思考自己的字不好是结构安排不妥,是“密”还是“疏”;是“大”了还是“小”了等。学生没有好的观察习惯,是字不成形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的写字姿势不规范
有相当多的学生的坐姿不正确:有的学生写字时头趴在桌子上;有的学生写字时脊柱弯曲;有的斜着身子写字……;另一方面是拿笔姿势不正确:有的学生执笔过低;有的学生执笔过紧;有的学生执笔时手腕没有立起来,而是手腕与笔平行状态;再者,好多老师教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坐姿或不经常强调写字姿势,致使学生们养成了这些不良的习惯。
三、应试教育的冲击
学校教育中应试课程对写字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位老师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心切,所以每天课后学生都有许多学校和家长布置的作业要完成。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们只有加快写作业速度了,再也顾不得写好字这一头了。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有关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指出: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的字写得正确,记得扎实,常常让学生反复抄写生字,更有低年级教师让学生把一个生字写一行或数行,高年级教师还因学生背不会课文而加以数遍罚抄……。在这些繁重的写字任务面前,学生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而没有达到工整端正的要求,更别说把字写得美观了。
四、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书写能为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1.学校、教师、学生都应高度重视书写能为。最近几年有些省首次出台高考命题说明:“为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现代汉字的字形放在写作中考查,提高书写的要求: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调为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还有些省份规定一个字扣一分,不封顶。这些足以说明书写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应从社会责任感出发,重视和引导中学生书写问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更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传承汉字的重任,所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写好字。
2.设立书写课,聘请专业老师。书写教学不是光嘴上重视,会上强调就能提高的,必须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像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不但出现在课程表上,而且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上课,常年上课。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老师至关重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就现在的学校而言,真正懂得书写的老师并不多,好多老师本身的字就难以恭维,又怎么能把学生“领进门”?学生“门”都进不去,又何谈“修行”呢?所以学校应该有专业的书法老师,从专业角度来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提高书写能力。
3.持之以恒,坚持不解。书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把字写好,必须不怕吃苦,长期坚持。中学生最初练字时,会感觉很累,很枯燥,这样的感觉会使很多人半途而废,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兴趣。教师应制定双重评价制度,学生每完成一篇作品,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够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鼓劲儿;教师阅完作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恰当的表扬,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教师评价是助推器,是润滑剂,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还要时常进行书法比赛,以此来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其他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坚信,只要学校、老师、学生都能够提高认识,齐抓共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前景,也定能够把“汉字”这项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论文作者:史耀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汉字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