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南安四府”经济协作区——赣州西部策应“对接长珠闽”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安论文,经济协作区论文,赣州论文,战略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安四府”是指赣州西部的南康、大余、崇义、上犹四县(市),其历史悠久,明洪武二十五年(1365年)设南安府,自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至民国初年一直是与赣州并列的行政中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南安四府”已逐步发展成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布局趋向合理的活力经济区域。2002年,“南安四府”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市的19.5%和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0%,已具备构建经济协作区的条件。
一、构建基础:“四大优势”
1.同一板块的区位。“南安四府”同处“红三角”经济协作区中心腹地,东临赣州,西连湖南,南接广东,北界吉安,与广东“珠三角”、湖南“长株潭”邻近。改革开放以来,“南安四府”交通运输、数字通信、能源网络、旅游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立体覆盖,互为循环。尤其是赣电粤送、韶赣高速、昆厦高速的建设,将使“南安四府”的板块优势更加凸现,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2.同一体系的资源。四县(市)山水相连,资源同系,是竹木、矿产、水电、食品、生态资源富集的山区县(市)体系。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条件。
3.类型趋同的经济。四县(市)同为经济总量不大、外向度不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县(市),二、三产业有所提升,但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四县(市)同样面临推进工业化与市场结构变化、缺少投资、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之间的三对矛盾。同有优化经济结构的共同需求。
4.水乳交融的人文。四县(市)同属客家,语言相通,文化同祖,信仰同宗,民俗同根。打造经济协作区具备文化层面的认同感和心理上的归依感。
二、构建意义:“四大效应”
1.在开放层面上,有利于赣州南接“珠三角”,西联“长株潭”。利用“南安四府”突显的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内联通道,加快区域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协作联合,使之成为“南联北接”的产业基地、原材料运输和加工基地。加速形成“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将有利于整个赣州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2.在产业导向层面上,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共同协作的产业链。通过经济协作区的形式,重新调配和整合资源,形成既互相统一、又有分工合作的大市场,从而明确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3.在均衡发展的层面上,有利于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通过区域间的共同协作,带动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各城市功能的完善,如增大就业容量等。“南安四府”的融合发展,强强合作,各产业将可尽快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通过发挥整体优势,又可最大程度地辐射、拉动整个赣州经济的加速发展。
4.在集约发展层面上,有利于区域经济整体做大做强。着眼“南安四府”经济发展的需要,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联合发展的路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协作区产业优势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
三、构建思路:“四大运作”
(一)理念运作:遵循“五项原则”。(1)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2)加快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3)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4)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5)形成合理分工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建立以利益为纽带、区域内共同发展的经济协作领导机构和协调组织,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进而带动、辐射全市。
(二)对接运作:推进“五个一体化”。即旨在消除要素和产品流动障碍的市场一体化;能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的产业一体化;以公路、铁路的衔接配套和交通、物流网络的完善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信息一体化;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态、完善城市功能的城市布局一体化;旨在规范各县(市)政府行为的制度一体化。
(三)资源运作:整合“五个产业经济圈”。
1.工业经济圈。各县(市)应着力于发展特色产品,提高某些重要的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可将崇义的木竹资源、上犹的电力资源与南康的家具、服装等产业对接,将南康打造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生产加工批发基地、大京九铁路线上的新兴工贸城市;还可将上犹、南康的钨、锡、铜等矿产与崇义章源钨业公司、耀升工贸公司、大余伟良钨业公司对接,将崇义、大余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钨生产加工基地。
2.旅游经济圈。依托“南安四府”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完善四县(市)旅游设施,打造一个区域性旅游产业品牌(如南安绿色旅游),形成一个旅游文化,融合成旅游产业群。根据品牌文化的整体要求,将四县(市)旅游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设计、统一推介,实行强强联手,特色组合,突出“南安四府”的民俗文化,把区域内旅游亮点连为一体,构建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等系列。
3.绿色食品经济圈。依托良好的水果、野菜、水产、畜牧、笋竹等食品资源,将崇义、大余、上犹的绿色食品如南酸枣糕、高山茶叶、南安板鸭等对接,将崇义、大余打造成京九线上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4.教育产业圈。在“南安四府”四县(市)中,祟义职业中专与南康职业中学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要放宽县域间学生教育的壁垒限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取消一切不利的束缚,让学生可自由流动,自主择学。重新合理配置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走好教育产业化路子。充分发挥南康、崇义职业教育基础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基地,盘活大余、上犹资源存量,延伸教育产业链条,建成职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南联北接”培养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
5.文化产业圈。依托客家灯彩、民舞、民俗、民间艺术等资源走市场化、产业化路子,建成集竹、奇石、刺绣、根雕、灯彩为一体的华东最大民俗艺术中心,做大文化产业,形成在海内外有影响、有市场份额的南安四府文化产业航母。
(四)配套运作:改革“五项体制”。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由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共同组建一个半官方的经济协作协调仲裁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研究制定经济协作统一发展规划和统一政策、组织协商协调以及仲裁经济纠纷。其中,仲裁职能可以借鉴世界贸易组织的做法。目前可以选择影响经济协作最突出的一些问题,如招商引资、土地批租、人才流动、技术开发、工程招标、信息共享等方面,通过共同协商,形成经济协作区内无特别差异政策的公约或规则。考虑到某些经济体的水平和条件的悬殊,应允许存在一定的政策差异,使之有利于相对落后经济体的发展。
2.改革财税征管分配体制。税收利益分配体制构成行政区划之间经济的相互干预和市场封锁,争夺他地资源。因此,务必要建立横向利益分配体制,在进行横向经济联合、投资或产业转移时,分属不同县(市)的投资主体按投资比例分享产值、销售收入和税收,实行“财税划块,利益共享”,以消除跨县(市)联合重组的障碍。
3.改革干部能绩考核体制。一是在测评指标的设定上针对区域合作工作,反映出在这种特殊位置上的真实情况。二是融入单项考核,使量化测评结果最大限度地反映出考核对象的真实素质与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指标,恰当地运用考核结果,让干部了解自己在同层面干部队伍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分析原因,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既有助于建立区域合作体系,也能在干部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4.改革企业投融资体制。行政区划导致的融资“瓶颈”,使企业跨县(市)发展面临困难。现行金融机构的“门户”体制缩小了区域间企业兼并、认购的幅面,亟需形成区域间更顺畅的融资渠道和更广泛的融资空间,比如成立区域金融机构合作协议框架等。
5.改革社会事业发展体制。区域经济的整合,亟需全面推进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区域间社会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做大做强区域间的教育、科技、物流、公益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