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 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 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SDSS因子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的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NOSIE各因子评分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技能训练;慢性病;精神分裂症;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23-02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做出各种适应性改变,从而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由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缺陷[1],因此,可能会破坏社会治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本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技能训练,调查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以期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诊断标准[2],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性别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为19~65岁,平均年龄(44.58±7.5)岁;病程5~26年,平均病程(17.56±5.4)年;小学及以下2例,中学13例,高中以上15例。研究组患者性别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为21~67岁,平均年龄(43.79±8.1)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8.14±6.8)年;小学及以下1例,中学12例,高中以上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具有有可比性。
1.2 训练内容与方法
1.2.1训练内容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心理技能训练,其训练内容参考杜荣荣[1]和甘景梨[2]的研究:(1)社交技能训练。组织开展患者座谈、自我介绍、病友间问候、朗读比赛、看书读报等活动,让患者畅所欲言、敞开心扉,一方面提高患者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指导患者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2)能力展示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组织唱歌、下棋、跑步、演讲等竞赛游戏,了解患者特长与不足,对接受能力强,表现力强的患者,让其带教其它患者或向大家做好示范,增加其荣誉感,在病友中树立威信;对表现欲望强烈的患者,采取引导的方式,防止过分骄傲;对接受能力差的患者,以温和、尊重、热情、激励的方式给予帮助,并且多关注,多表扬和奖励,增强其意志和信心;对年龄过高,体弱患病的患者,适当减弱训练强度,缩短训练时间,安排足够的休息等。(3)情绪调节训练。指导患者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调节认知等,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鼓励宣泄,帮助患者分析非理性思维产生的根源,提高患者处理情绪的能力,使其有效应对社会偏见和歧视。
1.2.2训练方法 研究组患者入院时,首先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全面评估病情及主要治疗疑难点,确立心理技能训练目标,制定计划,组织训练小组。针对个人或集体,采用讲解示范、社会实践、相互交流、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每天训练1~2h。根据训练的结果和患者反馈的信息,逐渐调整优化训练内容,并针对部分患者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
1.3 评价指标
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当P<0.01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极显著。
2.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等SDSS因子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各因子评分均有所下降。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的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
2.2 两组患者NOSIE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护理和训练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评分均发生了变化,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等积极心理活动评分增加,而幻觉、抑郁、激惹、迟缓等消极心理活动评分降低,两组比较,这些NOSIE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思维、感知、情感与行为上的障碍、活动不协调。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与致残率较高。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能够对精神病症状进行控制,在防止疾病复发上具有明确的疗效,但是大多数患者往往会残留部分症状,社会功能上存在缺损。这是由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不定期反复发病,表现为回避社交活动,离群独处,出现感知觉障碍,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不切实际的妄想,易激惹等症状,个别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因此,对家庭和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4]。
目前,大量[1-3]研究表明,虽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缺陷,但是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技能训练等方式,缓解病情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心理社会干预、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在一系列治疗理论与原则下,帮助精神病患者提高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的治疗形式。大部分学者都指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心理社会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最好的对症状进行控制,并获得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技能的良好掌握,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实施心理技能训练的患者与未实施的患者相比,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等SDSS因子和NOSIE因子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明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荣荣,徐燕,陈思思.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2(10):1023-1025.
[2]王怀静.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38-39.
[3]高亚娇,王伟卓,王春梅.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0(8):27-29.
[4]武爽,王诚,王东升,龚建民等.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3(21):328-330.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5-78.
论文作者:张红霞,孙洪光,赵笑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论文; 技能训练论文; 差异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