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工作与实践工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虚拟工作与实践工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虚功实做,软件硬抓——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虚功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几点思考论文,软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中心,面向群众,虚功实做,软件硬抓,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努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把握六个规律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只有在实践中正确地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1.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四有”目标,始终不渝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2.把握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效率优先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社会消极现象。因此,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抑制“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调整一些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协调的观念及其支配下的行为。鼓励人们增强竞争意识,但不能淡化互助精神;增强创造意识,但不能淡化律己要求;增强市场意识,但不能淡化公益思想;增强求富意识,但不能淡化求知愿望。努力形成扶危济困,救人危难,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3.把握努力提高人的素质的规律。加快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除了自然的因素外,导致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文化落后,人的素质低。因此,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克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墨守成规、迷信经验、夜郎自大和固步自封等陈旧观念,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实施科教战略,着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这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4.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规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一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转变成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的“感性道理”。二是塑造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现实生活意识的道德榜样,使之成为引导群众进步的先进典型。三是抓“小事”,集“小”成大。从战略上着眼,从“小事”上抓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5.把握确立符合实际目标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也要不断地调整变化。因此,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脱离实际,过高过急;又不能安于现状,降格以求。必须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解决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当成突破口。一是要抓职业道德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敬业精神。二是要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努力形成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通过改善政德政风带动民德民风的进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6.把握围绕中心搞好服务的规律。经济建设是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全党的工作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自觉地服从并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产生凝聚力,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脱离经济建设工作实际,精神文明建设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二、建立五个机制

全方位构筑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关键在领导,活力在机制。

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全面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上。一是加强政策理论教育。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政策理论的渗透力。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党政干部中,要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吴金印等模范人物活动,强化公仆意识,树立公仆形象;在企业干部职工中,要重点开展改革开放形势和艰苦创业教育,增强改革意识;注重“三德”教育效果,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建立载体拉动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必须坚持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选准载体,用好载体。一是在城镇,要发挥创建文明城镇的载体作用。要从“把垃圾装起来”入手,发动群众整治卫生环境;从“把马路让出来”入手,整顿商贸秩序和交通秩序;从把“门前包起来”入手,动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从整修街道,改善硬环境入手,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二是在机关,要发挥加强机关建设的载体作用。要按照“内强素质、治政从严、从政规范、外树形象、行政高效、为政清廉”的要求,着力抓好机关建设。要抓理论学习,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要抓机关作风,形成一个好的精神风貌;要抓环境建设,形成一个好的机关形象;要抓制度建设,形成一个好的约束机制。三是在农村,要发挥创建文明村镇的载体作用。要从反对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入手,深入开展“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户”评比活动,努力推进创建文明村镇的步伐。

建立典型带动机制。抓典型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要按照倡导什么就树立什么,要求人们怎样做就树立什么样的典型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总结、树立、宣传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形成一个强大的典型群体,使精神文明建设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必须社会联动促进,齐心合力开拓。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要以“勤政有实绩、廉洁有形象”为目标,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各级干部的创业热情和工作干劲,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健全责任、检查、监督、奖惩等制度,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三是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要加速实施科教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要抓好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保护三项国策的落实,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在领导体制上硬起来。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坚持专业部门专门抓。逐级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强化宣传部、文明办专抓职能,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经常性;要坚持各个部门配合抓。要立足职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硬起来。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套制度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双目标、双计划、双责任、双落实、双奖惩。三是要在规范管理上硬起来。要按照“既重教育,提高素质;又重法制,强化管理”的思路,制定精神文明建设法规性文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把握规律指导建设,建立机制保障建设,才能全方位构筑起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标签:;  ;  ;  

虚拟工作与实践工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