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不畅、货款拖欠是制约民营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货款论文,不畅论文,工业发展论文,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我国民营工业发展的七大特点
1、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时,民营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普查结果表明,当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已有16684家,实现销售收入4728亿元,在当时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中,企业数占8%,销售收入占8.4%。1997年和1998年,全国各地的国有和集体小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工作,这项工作近年来一直在继续,不少国有和集体小型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在大力发展。到2001年底,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已经达到64438家,实现销售收入18542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数占37.6%,销售收入占20.9%,分别比1995年上升29.6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
2、影响领域不断增加,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阵地
随着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民营工业在大部分行业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已经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不断增加。
2001年,民营工业在大部分行业中所占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占比例低于20%的行业只有14个,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和一些特殊行业,如石油开采和加工、烟草、武器弹药、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其余的26个行业中,所占比例超过30%的就有13个。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行业是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占46.9%,其余12个行业,依次是服装(36.9%)、纺织(36.6%)、电气机械(35.9%)、金属制品(35.4%)、专用设备(34.5%)、家具制造(34.5%)、食品加工(33.8%)、非金属矿物制品(33.4%)、普通机械制造(32.8%)、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31.8%)、其他制造业(31.6%)和塑料制品(30.7%)。
近年来,部分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寻求发展,同时,也有一大批小型民营企业,为一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一些技术比较单一的配套零部件,因此,部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逐渐成为民营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从投资少、进入门槛比较低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起家的,在发展过程中,这类行业也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民营工业中仍占主导地位。2001年,在民营企业总体中所占比例(按销售收入计算)超过3 %的行业有13个,依次是纺织业(9.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2%)、食品加工业(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3%)、普通机械制造业(5.4%)、金属制品业(4.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7%)、服装(4.6%)、专用设备制造业(3.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6%)和塑料制品业(3.2%)。这13个行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民营企业的73.1%,是民营工业的主体;所占比例在1%-3%的行业有11个,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所占比例低于1%的行业有16个,主要是基础产业和一些特殊行业,如采掘业、煤气、自来水行业以及烟草等行业。
3、各地发展都较快,但东南沿海地区仍是民营工业的大本营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民营工业均有较快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总量来看,民营工业仍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就集中了55.3%的民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所占比例接近2/3,如果再加上河北、上海、福建和天津四省市,企业数和销售收入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7.8%和73.9%。另外,大部分规模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到2001年底,全国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有63.8%集中在浙江、 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销售收入占69.2%;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有76.1%集中在上述4省,销售收入占81.3%。
从民营工业占本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例(按销售收入计算)来看,浙江省最高,达到53.8%,其次是江苏省,为32.4%,四川、重庆、山东和河北的比例也较高,均超过了20%。
4、平均规模有所扩大,大型企业不断涌现, 但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没变
从企业的平均规模来看,1995年,全国民营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平均是2834万元,到2001年,这个平均值达到3034万元,比1995年上升了7.1%。
从大型企业的数量来看,1995年,全国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 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只有621家。到2001年,已发展到3053家,相当于1995年的4.9倍,其中,有9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10亿元。
但从总体上来看,规模较小的企业仍在民营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年产品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下的民营工业企业共有56827家,占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88.2%,销售收入占40.9%,其中,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占的比例明显不同。在私营独资企业和私营合伙企业中,小企业占主体,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下的企业, 企业数分别占94%和94.7%,销售收入分别占67.1%和70.8%;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大企业占有较高的比例,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企业数分别占17.1%和7.9%,销售收入分别占77.7%和53%(详见下表)。
不同规模企业在各种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注:大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 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低于5千万元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 均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下同。
5、组织结构不断改善,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民营工业的主力军
从民营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看,有限责任公司增长很快,比重不断提高,股份有限公司的增长和民营工业保持同步,比重基本保持稳定。2001年和1998年相比,全国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已由9835家,增加到了36567家,增长了2.7倍,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由36.4%上升到56.8%,比1998年上升了20.4个百分点;年销售收入已由1998年的3162.5亿元增加到了2001年的13749.4亿元,增长了3.3倍,在民营工业中的比重由48.5%上升到了70.2%,上升了21.7个百分点。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增加及比例的上升,表明了民营工业企业的管理正在向规范化和正规化迈进,如今的民营企业,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家庭式小作坊,而是正在成为走向工业化的中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下表)。
不同类型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所占据的比例
6、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品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9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084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890亿元,占8.2%。到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6245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49.8%;而同期, 民营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684.3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2倍多, 大大高于全部工业的增长比例。在出口交货值中,民营工业所占比例上升到16.5%,比1998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民营企业将逐步获得更多的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机会,因此,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在对外出口方面,民营企业将大有作为。
7、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由于民营企业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发展,所以,正在壮大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从200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的资产占13.7%,实现的销售收入占20.9%,但吸纳的劳动力占23%。在未来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将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融资和拖欠问题,削弱了民营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1、融资渠道不畅、 成本较高是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融资问题,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仍然困扰并制约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面临着以下两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一是融资成本明显偏高,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和发展能力。2001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负债所负担的利息平均为2.2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元,而私营独资和私营合伙企业均为2.7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2.6和2.5元,均高于平均水平和国有企业水平。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百元负债所负担的利息高于5元的企业共有近2万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
二是缺乏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不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目前,民营工业企业的长期负债比例大大低于其他类型企业。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长期负债所占比例平均近30%,其中,国有企业为36.9%,而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分别为14.6%、16.8%、13.1%、15.8%和15.7%,均低于平均水平和国有企业水平(见下表)。
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成本及流动负债比例对比表
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包括国有控股企业。
2、货款拖欠问题对民营工业企业的稳步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从90年代后期开始,货款拖欠问题就一直是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正常经营的一个严重问题。尽管各级政府曾组织各方力量,专门进行过三角债的清理工作,缓解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从目前的统计资料来看,民营工业企业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货款拖欠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1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货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5.7%,其中,民营工业企业为26.8%,比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高3.9个百分点。
分企业看,应收货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较高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范围内,应收货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超过50%的企业和在30%—50%的分别有3.4万家和3.8万家(不包括生产不正常的3千多家企业),分别占20%和22.4%,其中分别有42.5%和40.2%是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中,这两类企业分别占22.4%和23.7%,这个比例,比全部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高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高6.7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
应收帐款相对较低的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200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应收货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低于20%的企业共有7.2万多家,占43.1%,其中民营企业有2.5万多家,占民营企业总数的39.6%。这个比例,比全部工业企业的比例低3.5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的比例低10.9个百分点。
重庆市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私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货款拖欠的困扰,有的因此已危及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同时,由于这些拖欠货款的单位大多是大型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主要业务合作单位,这更增加了追收欠款的困难。
3、面对WTO,民营企业以规范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WTO 框架下,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1990年以前开业的企业只占21.9%,同时,大部分企业的规模也比较小,2001年,资产和年销售收入都超过2千万元的企业不到1/5(19%)。因此,在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开拓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科技创新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实际上是采取一种尾随模仿的方式,但在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的条件下, 这种做法面临着侵犯知识产权的指控,难以长期为继。另外,有些小企业为了保持产品价格的低廉,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惜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为代价,这种做法,不仅带来了假冒伪劣等信用问题,而且对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均造成不良冲击,部分企业虽然获得了短期效益,但会给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三、民营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要逐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已出台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十条指导意见,在此之前,中国工商银行也已经出台了类似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肯定将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如何落实这些指导意见,如何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民营企业的实际问题,还需要金融系统做扎扎实实的具体工作和努力才能实现。
当前,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首先建立健全面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组织体系,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并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切实满足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另外,在改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民营企业目前贷款难的局面:一是容许成立专门面对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的发展银行,其功能主要是向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提供直接贷款,或为这些企业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二是支持和鼓励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开展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评定的工作,并跟踪掌握其经营及效益状况,为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另外,对于经营业绩好且有一定信誉的私营企业,可以加大上市筹资的力度。
2、要逐步解决不正常的贷款拖欠问题
拖欠货款的问题,目前不仅是民营企业的问题,也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全局性问题。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经济立法的途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是否可以在某些经济法规中,加入一些条款,明确界定非正常拖欠(或恶意拖欠)的范围,规定超过一定时期(比如一年)的拖欠货款,即为非正常拖欠(或恶意拖欠),对这种拖欠行为,要作出相应的经济处罚规定(比如,对超过规定期限的拖欠货款,明确规定债务方要支付高于银行长期贷款利息的资金占用费),要改变目前“拖欠有利”的现实状况,同时,要规定这种拖欠的最长期限,如果债务方超过最长期限仍不支付欠款,债权方有权要求查封并拍卖债务方的资产。
对待货款拖欠问题,要本着面向未来,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首先要杜绝产生新的不正常的拖欠,在此基础上,逐步清理旧的欠帐。各级政府要委托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和具体执行。
3、要推动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规模不大、信息不灵、科技开发能力有限、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对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因此,要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产品设计、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策划、产品推广、信贷担保等中介服务,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4、要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民营企业的风险意识
目前,大部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不规范行为。比如,2001年,年销售收入低于5千万元的56827家民营工业企业中,有30529家企业, 未按有关法规为企业职工交纳“职工劳动、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占53.7%,比同样规模的非民营企业高10.4个百分点。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的力度,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另外,相当部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在年销售收入低于5千万元的企业中,有68%的企业未上“财产保险”。因此, 积极引导这些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抵御意外的能力,是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