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音韵学综述_发音方法论文

陈述音系学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系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02)05—0040—04

引言

陈述音系学(declarative phonology)是20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以Shieber(1986)所阐述的合一语法(unification grammar)形式化方法为基础的一种音系学理论。陈述音系学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学者主要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约克大学的几位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博士论文于90年代初期完成,90年代末正式出版。如:JamesScobbie 于1991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特征值音系学”(Attribute- value Phonology )于1997 年整理、 改名后正式出版(Scobbie 1997);Steven Bird于1990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以制约为基础的音系学”于1995年扩充、调整、改名后正式出版(Bird 1995); John Coleman于1991年在约克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修改后于1998年正式出版。(Coleman 1998)但“陈述音系学”这一名称直到1996年才正式被确定下来。(Scobbie,Coleman & Bird 1996)除上述三篇论文外,Bird(1991a,b);Broe(1993);Coleman(1992,1995);Local (1992);Scobbie(1993);Bird et al.(forthcoming )等也都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理论的由来、基本主张和理论框架做一介绍。

一、理论的由来

1968年,Chomsky和Halle合著的《英语音系》一书出版,该书所阐述的理论被音系学界称为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以下简称SPE)。SPE认为音系描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面、音系表征(representation)和音系规则。具体地说,音系有底层和表层两个平面,位于这些平面之上的是由无序的特征矩阵组成的线性结构表征形式,音系规则是一种语境制约改写规则(rewrite rules), 它们通过有序的推导(derivation)把不同平面的结构表征形式联结起来。由于SPE 认为音系单位和音系表征形式比较简单,因此音系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把底层与表层音系结构联系起来的音系规则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音系学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SPE 音系学理论受到了挑战。自主音段音系学、依存音系学(dependency phonology)、节律音系学等非线性音系学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音系结构的复杂性。一些音系学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SPE 认为比较简单的音系单位和音系结构的表征上,音系规则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过去在SPE 中没有任何地位的韵律单位,如音步、音节、音节成分等(注:SPE 认为音系单位有三种:区别特征、音段和语符串。音段是一个由一些无序的特征组成的集合,语符串则是一组音段的序列。)被纳入到整个音系研究的框架之中,并得到了迅速发展。80年代,建立对音系结构表征的制约以削减由音系改写规则有序推导引起的音系结构改变的研究逐渐在音系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有的音系学家,如Kaye等人(1985:305 )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用具有制约作用的原则取代改写规则的音系学理论,并规定音系推导不可改变词汇层面建立起来的结构成分之间的管辖关系。(Kaye et al.1990:221)Rice(1989:331)也指出近来音系学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放弃语法中那种结构改变的程序化做法。因此可以说,对音系结构表征以及制约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音系学研究的重点,音系学也越加变得陈述化。(Bird 1995:48)

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些无转换、无推导、以合一为基础的句法理论,如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蒙塔古语法、词汇函项语法(注:有关这三种合一语法的理论内容,读者可参见《国外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的有关介绍文章或余如珍、金顺德(1994)的相关论述。),为陈述音系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事实上,陈述音系学就是在这些合一语法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研究特征理论、音节理论以及非线性音系学各主要流派的形式化方法之后提出来的。

陈述音系学家强调对音系表层结构的制约。他们认为SPE 主要是通过一组规则的有序推导把抽象的底层音系形式转化为实际体现的语音形式,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转换语音学”。 (Coleman 1998:168 )SPE之后的自主音段音系学、节律音系学、 管辖音系学等理论在形式化方法上纠正了SPE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它们仍保留SPE音系理论所提出的转换和推导的思想,因此仍没能克服音系描写制约性不强的问题。 (Coleman 1995:337)换言之, 这些音系学理论所提出的制约手段主要不是针对音系形式本身,而是其理论所假定的底层音系形式开始的音系变化过程。无论是以规则为主导的SPE理论, 还是当今一些以原则和参数为基础的生成音系学理论,其制约性都不足以克服产生不合格(ill-formed)的表层形式。有鉴于此,他们提出了一种对音系表层表征进行严格制约的、单层面、单调性(monotonic)、无转换、 无推导、非音段(non-segmental)的陈述音系学理论。

二、陈述音系学的基本主张

首先应指出的是,陈述音系学虽然是在研究生成音系学的一些非线性理论之后提出来的,但由于其理论基础是合一语法理论,因此它与生成音系学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只有一个音系结构表征平面

陈述语法认为语法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输入语法的是语言中所有词的自由串联形式,即词的所有可能性组合的集合,语法的任务就是要选出那些合乎语法的词的序列。(Ladusaw 1986)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陈述音系学提出了一种没有任何转换和语境改写规则、只有一个音系表征平面的音系学理论。陈述音系学就是要通过直接对表层音系表征形式的制约来说明哪些音系形式是合格的,哪些是不合格的。由于只有一个音系结构表征平面,原先生成音系学中底层到表层的程序化规则的有序推导过程,在陈述音系学中也就不存在了。陈述音系学的音系操作和表征都必须满足各种制约原则,满足制约是确定音系形式正确的方式和手段。这就是说,陈述音系学主张只有一个表层音系平面,是通过直接制约这个表层平面的音系结构形式来达到严格制约的目的。

2.2 作为音系表征一部分的音系规则

陈述音系学中的规则与生成音系学中的规则有所不同。生成音系学中的规则是一种改写规则,在规则给出的条件得到满足时便得到应用,规则的应用具有强制性。例如在规则A→B/C__D中,规则给出的条件是A前面出现C后面出现D,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A就必须变成B。 但陈述音系学中的规则则不同,它不是以有序的系列步骤把语符串映射到语符串的手段,而是对音系结构的一种描写,即规则说明什么样的音系结构是合格的或合乎语法的。规则实际上是对音系结构的一种制约条件。例如规则σ→OR和σ→R(这里,σ表示“音节”,O表示“首音”,R 代表“韵音”),在陈述音系学中,前一条规则说明一个音节是由首音和韵音两部分组成的,这样组合的音节是合格的;后一条规则说明一个音节是由韵音部分组成的,这样组合的音节也是合格的。由此可以看出,陈述音系学中的规则和音系表征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规则就是整个音系表征的一部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音系规则是直接说明音系结构的合格性,是正确音系结构的一种直接陈述。所以陈述音系学认为任何规则都不可以改变或删除音系结构所具有的信息,只能增加信息,因此是单调性的,其应用是无序的,即陈述音系学的规则是一种语境自由(context-free)规则。

2.3 严格区分音系与语音

生成音系学认为语音表层形式是从抽象的底层音系形式推导而来的,语音形式和音系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但陈述音系学则认为音系和语音在语音描写中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音系是以音系表征方式对言语信息的一种编码,即把不可预知的词汇信息与可预知的“规则”信息按照满足制约的要求组合起来的结构形式,而语音只是对信息编码的音系符号作出语音上的解释。他们指出生成语义学把语义关系归入句法之中去解决,结果出现问题。现在的生成音系学又重犯生成语义学所犯的错误,即把许多语音关系归为音系关系进行处理。(Coleman 1998:171)所以,陈述音系学严格区分音系与语音,指出音系结构的表征是纯形式化的、有结构的、无内容的,在代数领域中构成的。语音解释是对音系形式的语音解释,是有内容的,是在物理学领域中建立起来的。

三、陈述音系学的音系表征

在合一语法中,语言的信息是从组合与聚合两个维度上进行表征的。组合维度说明较小结构形式是如何组合成较大的结构形式,聚合维度说明表征形式之间不同信息是如何编码的。在陈述音系学中,音系的组合结构是用从非线性音系学的树形图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向非循环图(注:这里,“有向”是指图中的每一条线都是有方向的,“非循环”是说该理论不允许沿箭头所指方向从一个节点出发后再返回到这个节点上。见图(2)和(4a)。注意DAG中终端节点上的标记是原子值,另外图(4 )中“…”表示下面的子结构被省略。 )”( Directed Acyclic Graph,以下简称DAG)来表征的, 而音系的聚合结构是用特征值结构来表征的。(Coleman 1992:9-10)

在陈述音系学中,特征值结构通常表示为[特征:值],如[浊音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陈述音系学的特征不同于生成音系学通常所使用的特征,它们不一定是建立音系短语的原子性音系单位(注:在SPE中,音系特征是用以表征音段的原子性的初始音系单位, 而在陈述音系学中,特征(attribute)并非总是如此。 这一点可以从下面陈述音系学的音系表征中看出。),而很可能是一种“种类”(sort)或“类型”(type)特征,即本身可能是一个范畴。陈述音系学规定在一个范畴内,每一个特征只可以有一个值。这种规定确保了所有的范畴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像(1 )中那种不相一致的范畴在陈述音系表征中是不会出现的。

此外,每个特征只有一个值的规定,并不妨碍几个值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作为一个“复杂值”使用。例如,一个词在单/双/复数语言系统中常既可用作双数,又可用作复数。对此,陈述音系学使用析取(disjunction)运算符号“V”来组成复杂的特征值偶对,即[数:双V复],它等于[数:双]V[数:复]。 另外, 还可以采用否定式(negation),即写成[数:┐单]或┐[数:单]。虽然上述描写的句法不同,但所描写的范畴是相同的。

把特征值限定为仅一个值, 是由特征集到值集的偏函数(partialfunction)的规定所导致的。特征值范畴是偏函数的这一事实就意味着它们也可以表征为一种有向非循环图,即DAG。 注意这里每一个特征值偶对被表示为一个箭头,箭体上标有这个特征的名称,箭头标有该特征的值,如(2a)所示。

(2)尾音/l/的音系表征(Coleman 1998:201)

图(2)是尾音/l/的音系表征。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①(2a)是用DAG表征的,而(2b)是用特征值偶对纵阵(colurnn)表征的,两种表征方式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说,在陈述音系学中这两种表征方式没有区别性,在实际表征中选择哪种方式都可以;②结构范畴在这里被广泛应用。如一个简单的音系成分由多至3个范畴值特征, [辅音性]、[元音性]和[声源](source)组成,这三个范畴值特征大致相当于特征架构理论中的[部位](place)、[舌背](dorsal )和[喉音](laryngeal)三个范畴特征(Clements 1985);③特征[辅音性]把辅音的发音部位范畴作为自己的值;[元音性]把元音的发音部位范畴作为自己的值;[声源]把各种其他特征如[浊音性]、[延续性](见图4)和[鼻音性]的组合作为自己的值; ④使用范畴值特征[辅音性]和[元音性]可允许特征[低沉性](grave )和[聚集性](compact)根据主和次发音的位置以不同的值使用。如/l/的主发音是齿龈音[-低沉性,-聚集性],而次发音是软腭音[+低沉性,+聚集性];⑤在音系学的其他地方使用的某些特征,如[圆唇性]或[浊音性],在此范畴中不出现,这是因为它们在此范畴可能出现的结构位置上无区别性。换言之,范畴可能是不完全赋值的;⑥这种音系表征方式可以说明像/l/和/r/这样的流音是那种明显具有[辅音性]和[元音性]次范畴的范畴。塞音在英语里明显不具有[元音性]次范畴,尽管它有[元音性]特征。元音没有[辅音性]次范畴,/h /既没有[辅音性],也没有[元音性],只有[声源]。

现在,我们可以按照音节组合性规则(3)把英语单词full 音系表征为(4)。

很显然,DAG类似于非线性生成音系学中所使用的树形图, 但也有所不同。Coleman(1992:11)指出它在三个方面与树形图不同:①DAG是无序的。这是因为图示本身具有结构层级之间关系的信息,这种层级结构关系的信息已经说明各成分节点之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排序是多余;②DAG的某些节点,即所谓的“并入”(re-entrant)节点, 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母节点,这样陈述音系学便可以巧妙地用它来说明诸如两栖辅音(ambisyllabic consonant)、同化等语音现象;③DAG 的某些节点(如4a中的首音和核心所统领的元音性节点)也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根节点。

除上述三点外, 这里还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①[浊音性](voice)只出现在首音的声源中, 这是因为它在这个“结构的部位”上是有区别性的;②这里核心的[元音性]值与首音的[元音性]值是共同的,即“核心:元音性=首音:元音性”。这是因为真正的辅音如非浊化的擦音在英语中本身没有[元音性]的标记,但与它同音的核心通过共有[元音性]的标记协同发音。这种协同发音部分是音系,不是语音决定的;③在表示特征值为两个范畴特征共有时,DAG 是通过图示表示的,而在特征值结构纵阵中则是通过整数指数来表示的,即具有同样指数的特征为共有特征(4b)。④陈述音系学的音系范畴特征不可以理解为生成音系学通常使用的特征所表示的含义。在陈述音系学中,音系范畴有时并不表示在语音上相对应的发音,如[+浊音性]有时可能表示语音上的非浊化发音。这就是说,[+浊音性]是一个音系范畴,不是实际的发音,这就好像不可以简单地把语法上的性(gender)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性”等同起来一样; ⑤陈述音系学的音系特征并不像SPE那样组合起来用以标记某一个音段, 它们显然具有非音段性的特点;⑥我们知道树形图不便于计算处理,而陈述音系学的DAG 可以转换为相应的特征值偶对纵阵,这为在计算机上的处理提供了方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陈述音系学的音系表征结构是通过规则按照满足制约的要求从小到大组合而成的。这里,音系规则表现为一种联结性的音系操作,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系结构合二为一。注意陈述音系学中的合一操作有几个特点:①合一操作是单调性的,它不删除或改变任何特征的值,以什么顺序进行合一操作是无关紧要的,所得出的表征结构是一样的;②没有规则的有序性只有一个音系表征平面将使其在计算上比规则有序性和转换推导理论更简单、更易于操作;③以合一为基础的语法中不准许出现不相一致的范畴值,即音系的初始实体是合格的,那么两个合格的初始实体合一产生的音系实体也一定是合格的。

四、陈述音系学中的语音解释

我们知道,陈述音系学严格区分音系与语音,认为语音是对作为言语信息编码的音系所做的一种解释。陈述音系学的语音解释主要是从音系各结构成分的时长和参数等方面进行的。

Coleman(1998)论证了音节成分之间的时长关系, 指出主位在时长的语音解释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所提出的各音节成分之间的时长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5)Coleman(1998:224)

音节时长

韵音时长

核心时长

首音时长尾音时长

表(5 )说明了音节韵音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与该音节起始和结束时间相同,即韵音、核心时长与音节时长相等;核心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与韵音或音节的起始和结束时间相同,即核心时长=韵音时长=音节时长。但首音和尾音则不同:首音的起始时间与音节(或韵音、核心)起始时间相同,但结束时间不同;尾音的起始时间与音节(或韵音、核心)不同,但结束时间相同,即①核心起始时间=韵音起始时间=音节起始时间=首音起始时间;②核心结束时间=韵音结束时间=音节结束时间=尾音结束时间。由此不难看出,对音节成分时长的这种语音解释不仅能够发现音节成分之间的时长关系,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处理诸如协同发音等语音现象。

参数化语音解释是结构中各位置上的音系范畴(特征结构)与参数截点(parameter section)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 即音节各节点在时间上的参数值。例如,参数截点集合是[(t1,v1),(t2,v2),(t3,v3)],这表示在t1时间的值是v1,在t2时间的值是v2,在t3时间的值是v3。时间可以是在毫秒上表示绝对时间的一个常数,也可以是表示相对时间的、由对获得值的结构成分的时长解释所决定的间歇起始与结束时间的函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陈述音系学家已用上述方式进行语音合成,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见Coleman 1992b;Local 1992)

结语

陈述音系学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音系学理论,该理论以其高度的形式化和计算上的可操作性引起音系学界的注意。著名语调音系学家、MIT语言学博士Janet Pierrehumbert称这一理论很具吸引力。陈述音系学家自己说他们的理论是一种“理想”的音系学理论。 (Coleman 1998:15)最近连续出版的有关这一理论的三本专著足以说明语言学界对它关注的程度。但究竟这一理论是不是如陈述音系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理想”的音系学理论,还有待于人们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标签:;  ;  ;  

陈述性音韵学综述_发音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