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县中医院儿科 07235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单纯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遗尿患儿采用针灸加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中药内服;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症,主要是指5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无法自主控制小便而不自觉排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一日数次。患儿长期遗尿会对其人格发展、心理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长此以往易使患儿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1]。但是现代医学针对小儿遗尿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47例小儿遗尿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7例小儿遗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男31例,女16例;遗尿频率在每周2-7次至每夜3次,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4年。所有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形体偏瘦,怕冷易疲劳,舌淡、苔白、脉沉弱;所有患儿均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尿。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47例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遗尿频率等自然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组方如下[2]:桑螵蛸、益智仁、山药、白芍各10g;桂枝、乌药各6g,400ml水煎服,煎药时放入生姜3片,红刺5枚,每日1剂,早晚服用,1个疗程10d,间隔3d后继续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取穴以任脉穴、足太阳膀胱穴为主,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为主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太溪,脾肺气虚者加太渊、足三里。毫针刺用补法、加灸,患儿取侧臣位,稍垫下肢窝处,取30号1.5寸针于关元、中极处快速进针,提插捻转至穴位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取30号针1.0寸毫针于肾俞、膀胱俞穴快速进针;取30号1.5寸针在足三里、三阴交处快速进针;针太渊穴注意避开桡动脉。每次留针30min,10d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3d,共治疗3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标准[3]
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不再遗尿,且随访1年无复发评价为治愈;经过治疗后遗尿频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评价为显效;经过治疗遗尿频率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评价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评价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达到治愈标准者8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5例,无一例无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达到治愈标准者5例,显效8例,有效7例,余者3例无效,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导致遗尿的因素比较复杂,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中枢功能失调所致,常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睡眠一觉醒障碍、血管加压素分泌异常、心理因素、膀胱功能障碍等,通常缺乏训练易兴奋、胆小、过于敏感的患儿发病率较高。中医理论认为小儿遗尿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功能失调有直接相关性。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未坚,心智发育不完全,再加之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易使其发生肾气亏虚、气化失常、下关不固、膀胱之约的现象;此外,患儿如遇病后体弱,此时肺脾气虚,上虚不能制下,上虚不能承上,水道无权约束而发生遗尿。故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需得温肾益气固涩,兼顾脾肺[4]。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所用中药方剂由桑螵蛸加缩泉丸合桂枝汤组成,方中君药包括桑螵蛸、益智仁,其中桑螵蛸可起补肾固精止遗之功,益智仁则性辛温,可暖肾固精缩尿;臣药包桂枝、乌药、山药、白芍等,其中桂枝可温通卫阳,乌药可温肾袪寒,山药可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兼固涩,白芍可养血敛阴,兼具调和营卫之功;诸药配伍与生姜、大枣等补脾和胃之物共用,可达到温阳化气、固肾促膀胱气化止遗尿之作用。而针灸取穴膀胱募穴中极与膀胱愈,属愈募配穴,可补益膀胱之气,提高膀胱机能,且用灸膀胱愈可大大增强补益作用;关元为任脉穴,此穴用灸可起到温肾壮阳、培补元气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取之能调补脾肾之气,增强膀胱的约束作用。治疗中以主穴为主,再根据不同病因,辨证配穴,二者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经上述治疗脾气能升、肺气能降、肾气充实则膀胱约束有权,则遗尿可止[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达到了100%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遗尿患儿采用针灸加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洪敏,於悦.综合治疗小儿遗尿症45例[J].四川中医,2015,26(10):91.
[2]胡思源,马融,刘小凡,等.小儿遗尿颗粒与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对照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Ⅲ期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13(1):107-109
[3]王喜聪.益元开窍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64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0(7):28.
[4]范华山.针刺腧穴治疗小儿遗尿2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9(2):184.
[5]朱梅,黄琼,朱湘红.耳穴按压配合敷脐治疗小儿遗尿46例[J].中医研究,2015,22(8):56.
作者简介:高亚静,女,(1982.2.26-)大学本科 主治中医师 工作单位:河北唐县中医院儿科。
论文作者:高亚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膀胱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针灸论文; 桑螵蛸论文; 中药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