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军事改革及其加强军队的计划_军事论文

普京的军事改革及其加强军队的计划_军事论文

普京的军事改革与强军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划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京上台后,强军建设成为其振兴俄罗斯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普京第二任期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俄罗斯决心从国家实际能力和国防安全的现实需要出发,重整军备,提高军队战斗力,恢复军事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在2004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提出到2010年实现武装力量现代化的中期发展战略。

一 加快改革

在过去4年里, 普京推动军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是在军队中安排自己的亲信。叶利钦时期军事改革步履蹒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除威信不高的格拉乔夫外,后几任国防部长均不是叶利钦的亲信,在建军思想上与总统有较大的分歧。而2001年普京执政时期,其挚友谢尔盖·伊万诺夫出任国防部长后,新的改革方案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特别是2004年6月明确了国防部长统领军队的地位后,总统的建军思想可以更顺利地得到贯彻。同样重要的是,俄罗斯议会也不再是总统的绊脚石。

普京的军事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2003年10月前,改革是前一阶段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基本内容是理顺关系、确立法律基础和继续前一阶段未完成的任务。这个阶段一些改革的措施早在叶利钦时期既已启动,比如裁军、精简机构、建立常备部队和职业化建设(注:在2000~2003年期间,俄罗斯军事建设的许多内容基本是按照1998年8月7日颁布的《2005年前俄罗斯军事建设的国家政策基础》实行的。)。而以2003年10月国防部高级军官会议为起点,军事建设转向新的方向,正如普京所说,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已经从急剧性的改革转向着眼未来的发展,其目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武装力量执行任务的能力、根本改变俄军的面貌(注:2003年10月2日普京在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mil.ru/articles/article5005.shtml。)。

2003年10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召开了一次高级军官会议。普京总统到会做了两次发言,谢·伊万诺夫对未来俄军建设的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这次会议标志性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宣布根本性的军事改革阶段已经结束,武装力量建设已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向符合需要的建设方面,武装力量建设的规划不再是考虑如何发挥所继承的苏联遗产的潜力,而是着眼于如何改革和发展保卫国家利益的能力;其二,会议通过了题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注:该文件收录在俄罗斯国防部网站上,http://www.mil.ru/articles/article5005.shtml。)(以下简称为《任务》)的文件。这份包括6部分的文件实际上是俄罗斯未来军事改革的指南, 并被许多人评价为“新的军事学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5点。

(一)关于第一阶段军事改革的成果。《任务》总结为,在军事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武装力量发展的完整的法律基础;对武装力量活动进行政治、社会监督的体制已经形成;武装力量提高指挥效率的基本结构改革已经完成;武装力量人数的基本缩减已经完成;军事政策已经根据新的全球现实进行了调整;武装力量配备的体制已经改变;军人社会保障的新体制开始建立;与其他强力机构协作的新体制已经形成;俄罗斯对自己盟友承担的军事政治义务的新体制已经形成。

(二)关于俄罗斯面临的威胁。《任务》对形势的总体判断比2000年的军事学说更加积极。它指出,由于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改善,包括与西方关系的进展,俄罗斯安全面临的军事威胁相对不大。现有的任何武力冲突都尚未对俄罗斯安全形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与美国和北约等西方集团爆发核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这使得俄罗斯军队建设有可能从准备传统战争转向更关注维和、反恐和卷入局部冲突等方面。《任务》同时也强调,如果北约今后仍然是一个军事组织并保留现有的进攻性军事学说,那么这将要求俄罗斯从根本上改革其军事规划和军队建设原则,包括修改俄罗斯核战略。

与2000年的军事学说相比,《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三大威胁:外部威胁、内部威胁和跨境威胁(注:2000年军事学说提出的是外部和内部两大威胁。)。但是,现在俄罗斯并没有强调三大威胁的轻重缓急顺序,也没有指出哪种威胁最为危险。

外部威胁包括:

——以进攻俄罗斯及其盟友为目的部署军队和武器;

——对俄罗斯联邦提出领土要求,利用政治和武力手段使某个地区脱离俄联邦;

——外国或得到外国支持的组织对俄罗斯内政进行干涉;

——在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周边地区出现威胁到其安全的武装冲突策源地;

——周边国家不稳定,其国家权力机构软弱无力;

——扩充军备,使俄联邦及其盟友和相邻海域的军事力量平衡遭到破坏;

——扩大军事联盟,增加军事盟友,危及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军事安全;

——在未经俄罗斯许可和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外国军队进入俄罗斯的友好邻国等等。

内部威胁包括:

——企图用武力改变宪法制度和破坏俄罗斯的领土完整;

——策划、筹备和实施使国家权力机关无法行使职能的行动,攻击国家的经济和军事设施、生活保障设施和通信设施;

——在俄罗斯联邦主体内进行威胁到政治稳定的大规模团伙犯罪活动;

——俄罗斯境内的分裂主义运动和极端的宗教——民族主义运动等等。

跨境威胁同时兼有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的特征,表现形式为内部威胁,而实质上是外部威胁。它包括:

——在别国领土上建立、装备、训练武装部队和团伙,目的是为了将其派遣到俄罗斯或盟友境内活动;

——受境外分裂主义、民族主义或宗教极端主义集团支持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破坏俄罗斯的宪法制度,使俄罗斯领土完整和公民安全受到威胁;

——越境犯罪活动,包括威胁到俄罗斯或盟友安全与稳定的走私和其他犯罪活动;

——对俄罗斯及其盟友进行敌视性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心理活动等。

(三)关于俄罗斯军队的任务与建设优先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国家安全的新挑战,《任务》比2000年的军事学说更加详细地赋予了俄罗斯军队4项任务:

——遏制对俄罗斯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军事或军事——政治威胁;

——保护国家在一系列领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包括在武装冲突或其他不稳定形势中保护俄罗斯公民的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创造条件、保护国家在海洋和专属经济区的利益等);

——在和平时期履行义务(包括根据条约规定的同盟义务、与恐怖活动和极端势力斗争、执行维和任务、执行根据安理会授权的制裁任务等);

——为保卫国家利益而参与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包括武装冲突、局部战争、地区战争和大规模战争)。

《任务》首次提出,俄军应具有同时在两个局部性战争中作战的能力。

《任务》提出了俄罗斯军事改革与发展的七大优先方向:

——保留战略遏制力量潜力;

——增加常备部队的数量并在其基础上组建军队集群;

——完善战役(战斗)准备;

——实施用合同制军人配备部队的定向纲领;

——完成武器装备现代化纲要;

——完善军事科学和军事教育;

——完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

(四)关于使用武力的其他必要。俄罗斯明确表示,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工具,对军事力量仍然保持着较高的需求”(注:谢尔盖·伊万诺夫2003年10月2日在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的讲话。)。而且,随着对俄罗斯利益理解的大大增加,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作用与地位具有新的全球倾向。其中,由于保卫经济利益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在客观上扩大了在对外政策方面动用武力的范围。伊万诺夫强调,俄罗斯不能排除在必要时对敌对势力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俄军应当做好不仅在自己国土上防御敌人的准备,而且要有把战争推展到敌方领土的能力。

(五)关于新军事变革的影响。《任务》在总结了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斗争的经验后,分析出未来军事斗争的8个趋势和军事艺术的9个特点。在强调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武器等对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任务》也认为,到2030年前,军事斗争仍处在过渡时期,它既有传统战争的特点,也有被称为新一代战争的特点。

通过对《任务》的研读,可以发现俄军建设的3个主要思想:一是适应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优化战略指挥机构和军队体制编制,增强国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决策速度。二是加强质量建军,通过压缩规模、向职业化转化等方式,提高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伊拉克战争之后,俄罗斯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在拉大。俄军今后将加快落实《俄联邦国家2010年前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力图以信息化带动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全面发展,重振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

二 改革步骤

俄罗斯军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系列的步骤相互关联,并有一定的连续性,已经启动的改革步骤直接影响到俄军未来发展,这里将其主要方面予以梳理。

(一)不断增加军事建设投入。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步好转,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从2000年起,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在逐步上涨(见表1和表2)。军费支出中很大一部分用于采购新的武器装备。俄罗斯计划,到2005年人均武器采购费增加2倍,到2010年增加5倍。按照这个方案,到2025年前装备研制、采购、改造和修理费将达到国防费的50%~60%。

表1 最近6年俄罗斯军事开支与联邦财政支出(单位:千亿卢布)

年度军事开支 财政支出 比上年增加 占财政支出

(%)(%)

20001.917 10.19165.1218.81

20012.477 13.21929.2118.74

20022.954 20.54319.2614.38

20033.557 23.58620.4115.08

20044.115 26.56815.6915.49

20055.281 30.50028.3417.30

1.资料来源:俄罗斯财政部关于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联邦年度财政预算案。

2.2004~2005年为预算,此前年份为实际支出。

表2 最近6年俄罗斯军事开支与GDP

年度军事开支GDP 占当年汇当年军费

(单位:千) (单位:

GDP

率(1美合美元

亿卢布)千亿卢(%)

元:卢 (单位:十

布) 布)

亿美元)

20001.917 73.062.62

24.60 68.17

20012.477 90.392.74

28.12 84.05

20022.954 108.63

2.72

29.47 94.23

20033.557 133.05

2.67

31.35 115.94

20044.115 153.00

2.69

30.68 137.16

20055.281 30.00

1.资料来源:俄罗斯财政部关于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联邦年度财政预算案。

2.2004~2005年为预算,此前年份为实际支出。

3.与美元汇率为俄罗斯官方公布之年度平均汇率。

(二)继续裁军,减员消肿。俄罗斯军事改革的核心是精兵减员,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到2003年,俄军人数已比1992年时削减了两成,因此,普京总统在2003年10月国防部会议上决定,俄军大规模裁军的进程已经结束。按照《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到2005年俄罗斯军队将保持在100万人左右(注:俄罗斯裁军分为两个阶段:1992~1996年,从275万裁减到了160万,此后到2003年,进一步裁减到了116万。)。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这个计划真正得到落实有可能推迟到2006年(注:2003年年底,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曾宣布,到2004年年初俄军编制员额为113.2万人。但2004年11月,伊万诺夫却又宣布,到2005年1月俄军编制员额为120.7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87.6万名文职人员。造成俄军员额再次“膨胀”主要是由于铁道兵和特种建筑兵并入国防部的统计。为此,2004年10月俄军又制定了新的“瘦身”计划:2005年裁减员额10万人,争取到2006年年初将全军员额压缩到110万人。)。

(三)理顺指挥机构。在俄罗斯转型过程中,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一直在争夺对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两届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在此问题上都引发了不小的风波。2004年6月11日,俄罗斯杜马通过的《国防法修正案》,大大加强了俄国防部的职能。该修正案删除了“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实施指挥。总参谋部是对武装力量实施指挥的主要机关”的条款,规定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武装力量实施指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条例》改由国防部长而非总统批准。这表明总参谋部将不再拥有管理军队的权力,而国防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防部长将成为武装力量管理体制中的关键人物。

(四)调整军种结构。2001年6月, 俄罗斯将原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组建成新的兵种——航天兵,同时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兵种,这样俄军由四大军种过渡到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以及战略火箭兵、空降兵和航天兵3个独立兵种。同时。军区数减少到6个,并赋予军区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对辖区内所有军事力量实施作战指挥。

(五)积极推行军队的职业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现行的义务兵役制是俄军事改革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在大量裁减军队人数的情况下,俄军加快向合同制方向转化的步伐,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分两个阶段加快军队职业化改革方案:2003~2007年为第一阶段,所有快速反应部队转为合同兵役制;2008年开始第二阶段,逐步向完全职业化军队转变。2003年8月, 俄罗斯政府已经批准了2004~2007年用合同制军人配备部队纲要(注:参见《在2004~2007年向以合同制军人补充兵团和部队过渡的联邦定向纲要》,http://www.mil.ru/articles/article3644.shtml。)。

(六)加强常备部队建设。针对新的安全形势,俄军立足于能够在和平时期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为此,俄罗斯将按地区原则在军区编制内组建常备力量,并为其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能够独立行动,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和消除来自任何方向的威胁。俄罗斯计划,2006年前在西南部及中亚两个战略方向建立和部署约5万人的常备部队集群,到2010年前按战略方向组建西部、西南、东南和远东4个集团以及一个预备集团。同时,针对国家地域辽阔的特点,俄军强调军队的机动灵活性,要求提高部队大范围快速部署的能力,有迅速将部队部署到必要战略区域的能力。

(七)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俄罗斯相继推出了《武器装备发展长期规划》、《2001~2005年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计划》和《2010年前武器装备发展规划》3份纲领性文件,为俄罗斯军队的武器装备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目前,俄军现代化武器的配备量只占军队武器装备总量的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70%。俄罗斯力争在2010年使先进武器装备达到军队装备总量的35%,2015年达到45%。

(八)改革后勤保障体制。俄军新阶段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通过建立联勤体制,使武装力量全部保障过程实现一体化。根据已启动的后勤改革方案,俄军后勤体制正向国防部领导下的跨部门技术和后勤保障体制过渡,预计2006年前将实现强力部门统一后勤保障体制的目标。

三 铸造核盾牌

(一)核力量的重要作用。加快核力量现代化的步伐是普京建设强大军队的核心部分。虽然2001年以后,战略核力量(陆基)由军种改组为一个兵种,但其对俄罗斯的政治、安全的关键意义并没有降低。

冷战结束后,虽然国际局势的改变使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极大地降低,但美国独揽世界霸权、越来越明显地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单边主义倾向,北约不断向东扩展,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特别是以车臣分裂武装为代表的恐怖暴力活动等因素,迫使俄罗斯不能不把保证国家安全,首先是遏制战争、遏制损害俄罗斯关键利益的武装冲突作为军事建设的首要考虑。在可依靠的威慑力量方面,核力量是俄罗斯最为“现成”和“简单”的手段。

其一,庞大核武库是俄罗斯最为可信的资源。在自身国力衰退,常规军事力量面临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核力量无需过多投入就可担负起遏制的任务。

其二,如果说在新军事革命中,俄罗斯已开始落后于美国,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当的投入和时间的话,从苏联继承过来的核武装的差距远远小得多。即使是面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庞大的核力量仍然能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俄罗斯就明确了战略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现实遏制”原则,强调核威慑力量是保障国家安全及其军事实力战略的关键因素(注:1996年叶利钦《总统国家安全咨文》和1999年4月叶利钦在国家安全会议上的讲话。)。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核遏制战略进一步明晰、具体。强调保持核大国的地位,遏制对俄罗斯及其盟国的侵略是军事建设的重要任务。俄罗斯认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核武器是俄罗斯防止入侵和制止危及自己利益的战争的主要手段,是遏制战争的政治因素。2000年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指出,俄罗斯将视自己武装力量装备的核武器为遏制侵略、保障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局势稳定与和平的重要因素(注:《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http://www.mil.ru/articles/article3923.shtml。)。在2003年10月出台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中,虽没有再次突出使用核武器的作战思想,但仍然强调,国际和地区上存在着降低使用核武器门槛的危险,核武器可能重新成为作战工具。俄军必须作好这方面的准备。该文件提出的俄军四大任务之首,即保留战略核遏制力量潜力,并使之保持在随时都能给入侵者以预定打击的水平上。

从总体来说,俄罗斯核威慑的功能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核大国的战略威慑,防止核大国介入对俄战争,或控制与核大国的冲突级别;第二,威慑常规对手,遏制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必要时加速或转变战争进程。这个核威慑战略的特点表现在:

一是遏制大规模战争与遏制局部冲突并重,突出后者。面对新的国际局势,莫斯科认为,俄罗斯当今可能面临的主要战争威胁来自于因政治、经济、领土和民族等问题而导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将是未来的主要战争形态。因此,俄罗斯核战略的主要目的应当由传统的遏制全面战争爆发向遏制局部战争爆发倾斜。

二是强调先敌使用。按照新的核威慑思想,俄罗斯如果遇到严重的安全威胁,包括俄罗斯军队遭到进攻,且常规武器不能消除这种威胁,俄罗斯就有权使用核武器,甚至在受到非核攻击时也是如此。这是继1993年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后(注:1993年11月2日,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审批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其中修改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开始实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同时改变了纯防御性的军事战略方针,转向“积极防御”战略,规定武装力量要在境外部署和行动。),俄罗斯核战略的又一重大转变。

三是扩大使用核武器的地域。根据2000年的军事学说,不仅俄罗斯自己,包括其盟国如遭到核国家或与核国家结盟的非核国家的进攻,俄罗斯也可能使用核武器。即俄罗斯核武器的打击范围不仅限于核大国,也可能指向非核国家——比如北约盟国。

四是突出“迎击”的核作战方式。俄罗斯核战略把核打击进一步细化:战术核打击以先发制人的核突击为主,而战略核武器则不仅限于还击(注:核还击是指敌方核武器已打击到己方目标后所进行的核反击。),还包括迎击,即在判明敌方核武器已飞向俄罗斯,但尚未落到俄罗斯目标之前就立刻进行还击。

五是不仅继续坚持战略核遏制的指导思想,而且也对非战略性核武器的威慑、遏制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并注重发挥战役战术核武器的威慑和遏制作用。由于对主要战争样式判断为局部战争,因此,俄军认为,非战略性核武器在战役战术层次的范围内,关键时能起到更好的威慑和遏制作用。

六是威慑与实战并重。鉴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普京在逐步减少核武器数量的同时,把发展核支柱的重点转向质量。为使威慑更有可信度,俄罗斯努力发展核力量的实战能力,把未来10年的重点指向射程远、精度高、生存和突防能力强。

核力量还是俄罗斯跻身于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行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均缺少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成为支撑俄罗斯大国地位,争取与美国平等对话的基础。普京总统说,军队的战斗力,包括核力量的战斗力,是当今世界安全和力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力量现代化。为达到提高核战略威慑可靠性的目的,俄罗斯战略核力量今后将向压缩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为满足合理足够的要求,维持核大国地位,提高质量,同时保证国家经济能够承受,早在1998年,俄罗斯安全会议就对2010年前的战略力量发展作出了较明确的决定,即到2010年继续保持以陆基为主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俄罗斯经济的好转为在继续裁减军备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战略力量现代化,保持足够的威慑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在强化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陆基核力量一直是俄罗斯战略遏制力的主体,占所拥有弹头数的50%以上。到2004年,俄罗斯计有5种陆基导弹(SS—18、SS—24,SS—19、SS—25和SS—27)。近期将逐步淘汰SS—18和SS—24,而主要由SS—19、SS—25(白杨)和SS—27(白杨—M)担负值班任务(注:也有报道称,2002年8月,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总司令尼克莱·索罗托佐夫上将宣布:俄罗斯将对总数达144枚的SS—18和SS—24洲际弹道导弹进行翻修和升级,使它们至少服役到2014年。),特别是加快生产和部署有很强突防和摧毁能力的白杨—M。与此同时, 俄罗斯计划降低陆基战略核力量的数量比例。到2008年前,陆基战略导弹部队保留10个师的规模。

在增强海基核力量方面 最近10年,俄罗斯海军经费短缺,不仅无法大量采购新型舰只,就连维持保养现有的核潜艇也力不从心,以致核潜艇和潜射导弹接连发生意外。到2003年俄罗斯海基战略部队只剩两型12艘可执行战斗任务的潜艇(“台风”级1艘、德尔塔级两型11艘——该数字不包括长期在修或改装,以及待拆、储存的潜艇),不仅数量上逊于美国,而且导弹弹头数和摧毁目标能力也只有美国的1/3和1/2,摧毁硬目标能力更只有美国的1/26。俄罗斯决心尽快夺回核潜艇的优势。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在2000~2005年第一阶段中,要采取措施维持现有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战备水平,开始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潜艇和新型潜射弹道导弹。目前,新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开工,将于2006年服役。第二批6艘“北风之神”也在2004年开始建造。2004年9月,型潜射导弹布拉瓦(“圆锤—30”)试射成功。在2006~2010年第二阶段计划框架内,将批量生产装配布拉瓦导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10艘),维持现有战略集群的战斗力。这样,海军战斗编成中的第四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具有较强隐身性能和威力强大的潜射弹道导弹,能保障国家海基战略核力量突破任何可能敌人的反导系统。预计到2010年,俄罗斯海军可能拥有约12艘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虽然数量上仍少于美国“俄亥俄”级(18艘),但质量比目前定有很大提高。

保证空基核打击能力 战略轰炸机一直不是俄罗斯(苏联)核遏制力量的发展重点,只占战略核力量的7%。目前,俄罗斯约有65架图—95M/K/MC,15架图—160远程轰炸机和220多架图—22M中远程超音速轰炸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使其空基核力量的总体结构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实现图—160战略轰炸机现代化, 使之能够发射高精确度的常规和核巡航导弹。

依据新的军事学说,俄罗斯还在积极发展新型非战略核武器,以便更灵活和有选择地在实战中使用核遏制力。1999年4月, 俄罗斯安全会议作出了研制新一代微型核武器的决定。俄罗斯计划生产部署约一万枚当量在几十到近百吨的微型核武器。鉴于美国在2003年后正式启动发展低当量核武器计划,俄罗斯在这方面的研发、部署进程也可能加快。

除了在核弹头的数量上继续保持威慑力外,俄罗斯还在新型核导弹研究工作中投入大量资金,确保自己拥有可突破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先进的导弹。2004年11月17日,普京还向三军将领透露了一个消息:“俄罗斯正在试验一种新式核导弹,这种导弹很快就会装备俄军。”他还强调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核大国目前都没有这种导弹系统,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也造不出来。”

(三)争夺制天权。根据《2001~2005年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规划》,普京于2001年3月下令组建新的兵种——航天兵。俄罗斯此举并非9年前的重复(注:1992年俄罗斯曾经成立过直属国防部的独立兵种航天兵,1997年叶利钦调整军队战斗序列,航天兵又被划入战略火箭军编成。),而是应对21世纪新战争样式,确保核威慑有效、反击美国反导系统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定,新航天兵遂行的任务有:航天器发射、实验与控制,航天和导弹防御,即发现对俄罗斯和其盟国的导弹袭击、拦击敌方导弹,卫星发射与控制,太空探索与控制等。

2000年时,俄罗斯虽有100多颗卫星,但其中80%已超出服役年限,所拥有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中的24颗卫星只有不到10颗能够完全安全运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俄罗斯都大大落后于其对手美国。因此,俄罗斯加快了重新参与太空竞争的步伐。在普京第一任期内,航天经费增加了两倍,2002年有11颗军用卫星上天,2003年发射了36颗卫星(其中12颗为军用),比2001年增加了11次。为填补因波罗的海国家独立造成的西部导弹预警体系的漏洞,自1999年起,俄罗斯启动了在白俄罗斯重建预警雷达站的工程。2003年10月,这个命名为“伏尔加”的雷达站正式纳入俄罗斯航天兵编制,投入战斗值勤。

在普京第二任期,航天兵建设依然有望得到不断增加的经费。按照《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纲要》,今后10年,航天经费将占国家经费开支的20%~30%。未来5年与军事建设直接相关的两个重点是:到2006年全面恢复GLONASS战斗值班,提高太空控制能力;启用新型导弹预警系统。

俄罗斯正在兴起的强军建设就其性质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补欠账”,二是“转型”。所谓“补欠账”则是指,俄罗斯力图通过加大国家投入和社会关注,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自国家转轨后军事发展留下的许多空白,追赶上世界强国军事发展的步伐。而“转型”则是指由对抗时的“大战型”向应付新挑战的“局部战争型”军队转变,由传统的机械化军队向适应新需要的装备精良、能应付各种威胁的职业化军队转变。

虽然俄罗斯军事力量“根基”厚实、技术储备也较扎实,但从强军建设的两个性质特点上讲,俄罗斯在军事建设的道路上需要付出的并不轻松。其一,军事力量的发展建立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可能成为制约俄军建设和发展的“瓶颈”。虽然俄罗斯这些年军费开支增长幅度较大,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未突破3%。许多专家认为,在军费开支低于国内生产总值5%的情况下,能够顺利进行军事改革的例子在世界上还不曾有过。况且积累近10年的拖欠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弥补的。其二,世界新军事变革尚处在起步阶段,方向性、原则性虽已露端倪,但具体实施并无成功的体系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变革中的军队建设、装备发展、作战思想与样式等等依然需要大量的探索。而且,影响俄罗斯军事建设的还有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外部安全环境,首先是目前对安全威胁的判断是否会发生改变、轻重缓急顺序是否会有所调整。

标签:;  ;  ;  ;  ;  ;  ;  ;  ;  ;  ;  ;  

普京的军事改革及其加强军队的计划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