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欧洲和美国的早期政治心理学研究 欧洲政治心理学的现代源流可以追溯到勒庞(Le Bon)、波托密(Boutmy)、莫斯卡(Mosca)、米歇尔斯(Michels)等思想家。英国政治学家、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可能是最早明确提出建立一门新兴学科——政治心理学的欧洲学者。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政治中的人性》《伟大的社会:心理分析》等著作被公认为现代政治心理学的奠基作品。在1908年出版的《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沃拉斯充分肯定了西方历史上以人性论作为政治学研究理论基础的优良传统。他对19世纪以来那种刻意与人性相分割的教条主义政治学研究深表遗憾,敏锐地观察到在他所处的时代,心理学已经开始进入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①沃拉斯的个人理论努力方向并不是简单地回归人性论的政治学传统,而是试图将政治学与心理学有机融合,创建政治心理学这样一门真正的新兴学科。 从心理学角度看,沃拉斯开创了以传统心理学或正统心理学为导向的政治心理学,这种政治心理学思想主要来自20世纪以前的人性论以及20世纪以后的科学心理学,在其后的发展中也慢慢具有了一些科学实证的特征,我们称之为科学心理学取向的政治心理学。事实上,几乎与之并行的还有另一种政治心理学,即以弗洛伊德学说为基础的政治心理学,这类政治心理学主要从人性、本能、爱欲、无意识等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重点揭示了社会和文明对人的压制,是一种高扬人文主义旗帜,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政治心理学理论,其代表性人物包括弗洛德伊本人及其追随者,如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多诺,我们称之为精神分析取向的政治心理学。只不过是由于西方学术界的偏见,在政治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精神分析取向的政治心理学并没有得到与科学心理学取向的政治心理学同等的重视和对待。 美国最早倡导政治心理学的学者可能是芝加哥大学的梅里亚姆。他提倡从心理学角度去观察、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并明确提出心理学和政治学这两门不同学科可以相互融合。他的学生拉斯韦尔深受影响,出版了大量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著作,其许多著述就内容实质而言就是政治心理学(我们将拉斯韦尔的一些研究归于传播学,其实它们也是政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他成为美国政治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根据《揭示政治心理学:哈罗德·拉斯韦尔》一书作者的概括,拉斯韦尔政治心理学涉及的内容,或者说拉斯韦尔对政治心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提出了独特的精神动力机制(psychoolynamic mechanisms)理论、民主人格(democratic character)理论、符号及其操纵方式理论以及透视与“自我系统”(perspectives and the “self-system”)理论四个方面。② 值得一提的是,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问题的分析并非来自传统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而是来自弗洛伊德,借用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大量概念和理论。当然,他扬弃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社会批判思想,创造性地将这一学说运用到政治问题分析中,力图在民主与专制的二元对立框架下去解释一些政治心理问题。他终其一生始终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对政治、心理、传播、宣传、舆论等问题的研究为民主制度提供切实的服务。在本质上,他是一个维护民主制度的实用主义者。 对美国早期政治心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位学者是坎垂尔(Hadley Cantril)。1941年出版的《社会运动的心理学》是一部非常重要、却经常被研究者忽视的政治心理学著作。作者声称,尽管他自己认为这本书“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③但实际上他从经验社会心理学出发,用经验观察以及大量案例为证据,通过对当代重大群体运动的分析,打通了一条政治心理学经验分析的通道,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对政治运动问题的具体分析。 整体来看,美国政治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心理学和政治学高度有机结合的理论冲动,心理学仅仅作为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角度、一种方法、一种工具而存在,政治学概念、定义、范畴和理论始终主导着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 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政治心理学学科建制及新近发展 政治心理学在美国的体制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耶鲁大学正式创办政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教育,这被看做政治心理学体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79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政治心理学博士项目正式诞生,此后一些大学纷纷设立政治心理学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威斯康星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其洛杉矶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以及华盛顿州立大学等。 1978年,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ISPP)成立,标志着政治心理学被西方政治学界所普遍认同,也是政治心理学体制化的另外一个主要标志。 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致力于促进和发展政治心理学,出版刊物《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和通讯《政治心理学简讯》(ISPP News)。《政治心理学》杂志是政治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顶尖级刊物,根据美国信息研究院(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C)2000年发布的期刊索引报告,《政治心理学》2000年在美国顶尖级政治学刊物中排名第13位,在顶尖级社会学刊物中排名第19位。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同时编辑出版系列书籍《政治心理学前沿》《政治心理学手册》,每隔10年出版一期。学会每年在世界不同地方举办年会,并设立奖金奖励对本学科发展做出显著贡献的学者,如拉斯韦尔奖、杰出科学贡献奖、杰出职业贡献奖、早期职业成就奖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一些重要的政治心理学教材。1973年,克努森(Teanne Knutson)出版《政治心理学手册》(Handbook of Political Psychology),收录了十几位杰出政治心理学家的论文,概括总结了政治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地位,介绍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论及的问题包括人格、态度、信仰、社会化、权威主义以及领袖评估、国际政治、攻击、暴力革命、战争等。之后,格林斯坦(Greenstein)、莱纳(Lerner)、斯通(Elms.Stone)和基尼肯(Van Ginneken)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政治心理学教材。1986年,赫尔曼(Hermann)出版《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代表着政治心理学教材发展的新高度。1993年,延加(Iyengar)和麦奎尔(McGuire)出版《政治心理学探索》(Explorations of Political Psychology),更为关注个人心理过程的微观层面,如态度、认知和决策等。④ 三、充满争议的政治心理学定义及学科性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心理学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学术界有关政治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学科性质的看法并不统一。 多伊奇(Morton Deutsch)和柯纳瓦(Catarina Kinnavall)认为,政治心理学主要研究政治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双向互动。知识、技术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增长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一战的爆发、极权政体的出现以及大众传媒的普及迫切需要人们系统了解政治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⑤加利福尼亚大学门罗(Kristen Renwick Monroe)教授认为,政治心理学关注“政治语境中人类思考和行为的原因、动力和结果,它在两个方面关注这一因果过程:演变中的政治行为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一心理过程对政治事件的影响”。⑥苏德菲尔德(Peter Suedfeld)和汉森(Ian Hansen)认为,“政治心理学是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主要包括心理学和政治学,同时也包括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传播研究、精神分析、文学研究、语言学甚至生物学”。⑦ 赫尔曼(Margaret G.Hermann)认为,政治心理学是描述政治角色扮演的一种方式,它是对政治现实的一种建构方式。⑧日内瓦大学的多伊斯(Willen Doise)和斯泰克尔(Christian Staerkle)认为,“政治心理学应该研究那些存在于社会争议及辩论中的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社会认知过程”。⑨例如,选举和投票中的决定,有关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心理、针对司法以及政治体制、政治事件的态度、对相关政治事务的判断等。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克罗斯尼克(Krosnick)和麦格劳(McGraw)辨析了两种政治心理学的定义,即作为心理学的政治心理学与作为政治学的政治心理学。前者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政治事务和问题的研究去发展心理学。因此,政治心理学不过是心理学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⑩他们指出,在实际情况中,作为心理学的政治心理学基本上不存在。后者关注的重点是政治学,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政治过程,而不是要超出政治范畴去关注一般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人类行为。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巴塔尔(Daniel Bar-Tal)认为,政治心理学可以定义为这样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关注感知、信仰、态度、价值观、动机、人格、认知方式、动力过程、群体成员、群体特征、行为方式对个人及群体政治信仰、态度及行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政治文化、体制、运动、政党、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机制以及群际关系对整个人类的影响。(11)他认为,政治心理学关注整个人类行为的具体方面,主要与政治问题相关,如领袖人物、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治社会化、投票行为、政治人格及行为、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威慑、群际冲突及其解决方式等,政治心理学常常运用心理学术语、概念、理论去分析此类政治问题。 他区别心理学学科和心理学理论对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贡献是有意义的,因为有些人可能是将心理学学科整体,如认知心理学作为分析某个政治问题的基础框架。但是也有人可能仅仅是把某一心理学理论,如认知心理学理论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仍以认知心理学为例,可能只有较少的人将认知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整体去分析问题,而更多的人可能只是运用一些认知心理学理论去分析问题。 四、政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 尽管人们对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定义和理论基础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但是目前这一学科已经形成若干稳定的研究领域,显现出明显的学科特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多伊奇(Morton Deutsch)和瑞典兰德大学柯纳瓦(Catrina Kinnvalll)以过去30多年来《政治心理学》刊发的全部论文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版的一些重要政治心理学著作为依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梳理,认为政治心理学已经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研究领域。(12) 其一,作为政治角色的个人。这是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最大领域,也是政治心理学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旨在揭示个人政治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最终结果,包括政治社会化、政治态度的形成、政治参与、政治疏隔、投票行为、政治恐怖主义的社会背景、人格与政治态度的关系、群体成员与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大众媒介影响等。他认为,这类研究不同于霍布斯主义那样将人视为工具理性的动物,而是从理性选择模式出发,试图去解释个人行为,认为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存在理性差异,尤其是个人情绪因素影响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和互动,对作为政治角色个体的这种定义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人们的团体身份和团体行动。 政治领袖人物是政治角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大量针对政治领袖人物的研究构成了政治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特殊领域,包括政治家人格、心理传记等。 早在二战期间,拉斯韦尔就领导了一个研究组织对德国纳粹、日本和苏联的一些政治领袖人物进行专门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莱特斯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广为人知的《政治局的符号操作》。之后还出版了一些重要的政治领袖人物的著作,包括《伍德罗·威尔逊》《身份认同和生活圈》等。政治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政治领袖人物几乎囊括了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所有重要的政治家和政治领袖。 其二,政治运动。这类研究主要涉及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等问题,在这类所谓的政治运动中,政治角色不是个人,而是以个人互动和群体互动为形式而存在的集体,如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恐怖组织、宗教团体、民族国家运动、群际关系以及群体关系等。这类研究常常包括“小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和社会身份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等。 政治运动研究还包括政治联盟及其结构以及政治群际关系两类细化研究。前者主要包括社会构成、群体、政治组织等内容,致力于解答联盟如何形成,什么原因导致团体分裂,什么原因导致特殊的“领袖—追随者”关系,合作或竞争性关系如何产生等问题,近期的研究焦点包括大型代议制民主政体中政党的角色。后者主要研究政治团体的结构以及互动,政治团体包括地方政府、国家、联盟、国际组织等。当然,它在研究诸如威胁、战争、威慑等对抗性互动的同时,也研究诸如相互援助、科学文化交流、双边贸易选择等合作关系。 其三,政治过程是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主要研究涉入政治行为的个体或群体如何在心理过程中影响他人,或受到他人影响,包括感知和认知、决策、劝服、学习、冲突以及动员等。根据赫尔曼的解释(Margaret G.Hermann),所谓政治心理学关注的是政治行为的产生和结果,政治行为的产生和结果显然在许多方面与上述因素相关,其中尤其与感知、认知、态度、情绪、信仰等心理因素相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霍夫兰等人针对态度转变进行了专门研究;80年代以后拉森等人专门研究了冷战期间一些政治领袖,如杜鲁门、伯恩斯、艾奇逊等人所持冷战政策和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杰维斯(jervis)在超级权力行为研究中揭示了外交政策中形象感知和形象误读的严重后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治过程中的情绪和动机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例如,有些研究显示,人们在处理政治选举人相关信息的时候,很多人其实仅仅在乎自己对候选人的感受,并不在乎信息本身;一些政治精英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政治观点往往会变得更加僵硬、缺乏灵活性和急功近利。 其四,案例研究。这类研究往往选取政治生活、政治事件中的某个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如某一地区一些个人的投票行为;某一特定地区如中东、阿富汗、卢旺达的冲突;某一特定政治情形下的政治决策,如古巴导弹危机、海湾战争等。对于某些政治领袖个人的研究也属此列。相对于那些宏观抽象的理论建构,这类研究更具体、更生动,但是这类研究也面临如何超越个案、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问题。 其五,人类发展与政治经济。人类发展的研究重点关注作为政治结果的个人,与之相反,政治经济研究则重点关注政治经济结构如何造成这类结果以及伴随其中的心理过程,如研究阶级、种族以及性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扩张的心理影响、民主和专制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影响等,这类研究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兴学科,政治心理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这门学科的发展危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评估和预期。 一些学者从政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范式转移等学科发展角度分析了这门学科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方向。门罗认为,目前的政治心理学缺乏一个统揽全局,将这门学科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范式(paradigm)。他指出,应该将个人认知要素作为统一政治心理学的基本范式。个人的认知、情感、情绪是政治心理学的核心,它们构成了政治思考、政治感受、政治认同的基础,它们对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产生关键的作用和影响。罗门所说的个人认知要素是指与他人相关的自我认知,人们通过这种认知获得有关自己及他人的身份意识,这是所有政治行为的基础。自我认知源于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个人与团体、机构或国家之间的互动。 门罗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后现代主义的某些主张,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完全客观中立,将个人认知作为政治心理学的基本范式,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一后现代主义立场的认可。门罗不赞同无条件地将“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作为政治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就政治心理学范畴中的人而言,自我是复杂和多变的,并不像理性选择理论所说的那般简单。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不同身份的重要性依文化和现实情境而变化,理解政治行为的关键在于必须描述个人身份和行为方式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变化源于个人对自我身份的感知。(13)门罗尤其注意到社会中的个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或她始终与他人或集体处于互动之中,在诸如投票、协作、恐怖主义、利他主义、种族灭绝这类问题中,研究者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自我利益和自我感知,还必关注个人与他人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公共利益以及在他人压力下所形成的不同感知。 如上所述,无论是赞同后现代主义还是反对理性选择理论,罗门的论说始终没有脱离将个人认知要素作为政治心理学基本范式这一视角。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森博格(Shawn Rosenberg)在《重构政治心理学:目的障碍以及方向》一文中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过去50多年来,政治心理学研究完全被心理学和社会学所主导,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完全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政治心理学研究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他呼吁开辟一条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新路径。(14) 罗森博格认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两种重要理论,尤其是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政治心理学研究模式造成了重大挑战。这两种理论都把现实归结为权力,过去一切社会科学领域中自认为正确的所谓意义和真实并非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它们不过是权力的反映,是对现实的一种社会建构。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客观中立的研究方法,西方社会科学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不过反映了西方主流社会的意愿和观点。 罗森博格认为,政治心理学面临的真实困境是作为这门学科牢固基础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以及日益渗入其中的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调和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看待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上的矛盾。罗森博格认为,这种调和并不成功,三门学科都没有真正解决个体与集体、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人影响与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因为它们之间缺乏一个共同的认识论基础。当这样一些彼此分裂的理论成为政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后,自然造成了后者在认识论上的分裂。 罗森博格认为,未来政治心理学的发展必须超越心理学、社会学在认识论等方面的局限,将社会生活视为一种“双向建构”(dually structured)的过程,即将个体和群体视为意义和价值的两个类似独立来源(quasi-independent sources)。一方面,个人的情感、认知、动机、判断等行为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会影响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结构也对个人产生影响,未来政治心理学必须建立在将二者相互结合的认识论基础上。 还有一些学者从现实政治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政治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温特认为,政治心理学的兴起实际上是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反应,是时代的产物,有其现实根源和基础。整个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主题有三大项,即权力、性和暴力,具体来说就是权力争夺,由此造成各种差异(性、种族、政治等方面),并最终导致各种暴力。他强调,20世纪的政治心理学在解释与三大主题相关的社会心理、社会结构和文化动力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温特认为,21世纪的政治心理学将与全球化这一议题紧密相连,尤其关注全球化引发的种种弊端和危机。与此相关的政治心理学议题包括控制失范、恐惧感和偏执感、被剥夺而产生的不平感、针对政府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宗教民族主义等。(15) 一切社会事实都是心理事实,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还原到人类心理水平加以解释,这并非美国社会学前辈的专断,这一理论言说很可能就是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描绘。就本质而言,人无非是具有情感、认知、意志、判断以及高级行为的社会动物,无论人类以何种方式、出于什么目的参与社会活动,其实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去解释人类行为,或许就是一种终级解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政治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强大活力。事实上,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确实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心理学化的趋势。 ①[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9页。 ②William Ascher,Revitalizing Political Psychology,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Mahwah,2005,pp.16-17. ③Hadley Cantril,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Movements,New York,Roberte E.Krieger Publishing Co.Inc.,1941,Preface. ④Kathleen M.McGraw,The Infrastructure of Political Psychology,in Linda Shepherd,Political Psychology,Farmington Hills,Barbara Budrich Publishers,2006,p.18. ⑤Morton Deutsch & Catarina Kinnavall,What Is Political PsycHology? 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 Linda Shepherd,Political Psychology,2006,pp.15-16. ⑥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p 64-65. ⑦Peter Suedfeld & Ian Hansen,The Many Fac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sychology,in Linda Shepherd,Political Psychology,2006,p.63. ⑧Hermann,Political Psychology As a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Politics,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46. ⑨Willen Doise & Christian Staerkle,From Social to Political Psychology:The Social Approach,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153. ⑩Jon A.Krosnick & Kathleen M.McGraw,Psychology Political Science VS.Political Psychology True to It's Name:A Plea for Balance,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80. (11)Daniel Bar-Tal,The(Social)Psychological Legacy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175. (12)Morton Deutsch & Catarina Kinnavall,Hat is Political Psychology? 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p.20-25. (13)Kristen R.Menroe,A Paradigm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406. (14)Shawn Rosenberg,Reconstructing Political Psychology:Current Obstacles and New Direction,in Kristen Renwick Monroe,Political Psychology,2002,pp.309-363. (15)David G.Winter,Refocusing Political Psychology:The Search for a Twenty-first Century Agenda,In Linda Shepherd,Political Psychology,2006,pp.111-127.标签:心理学论文; 分析心理学论文;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心理学发展论文; 群体心理学论文; 社会互动论文; 政治学理论论文; 学科排名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认知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