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智能变电站技术而言,在促进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促进运行自动化,对整体工程造价做到科学有效的有效,对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变电很赞电磁互感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带动电力企业自身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1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把继电保护技术之中的软件以及硬件作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去采集信息,提高信息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方面的能力,在这项技术之中,主要是将数字核心部件作为重要的内容,保证能够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控制元件做出全面的了解和掌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
2.1确认继电保护状态评价对象
常规变电站一般将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保护装置以及二次回路设为评价对象。目前,智能站中的保护回路不再简单只是保护装置。所以,智能站的评价对象应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通常以间隔为单位进行评价,即一次评价一个拥有完整继电保护功能的间隔。在进行选择时,一般先从变电站开始选择,需要通过变电站和对应间隔进行整体评价,变电站的评价结果选取变电站中所有间隔中得分最低结果,而间隔的评价结果取自一个间隔内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中的最低结果。
2.2建立继电保护状态评价方法
(1)检测型状态量C1:取自装置本体(运行环境、温度、绝缘状况、数据采集、通道情况等)和二次回路(运行环境、绝缘、回路电阻、温度、封堵积灰情况等)。(2)可靠性状态量C2:主要为同型号保护装置的整体可靠性,是否有家族缺陷。(3)失效风险状态量C3:依据设备最近一次检验日期和设备故障率评价。(4)改进型状态量C4:依据设备性能改进后是否能有增强或者恢复较好状态评价。这些状态量不仅取自设备现有运行状态的数据,还要查询历史运行数据,较为合理,能有效反应设备的各项数据,精确评价设备的运行状况。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评价根据上面四类状态量进行打分,用层次分析法赋予不用的权重相加后得到最终得分。一个间隔的得分取自这个间隔内各个设备得分的最低分。将装置与二次回路的得分计算出来,按照得分的高低来进行评价。一般根据得分的高低可以将设备的状态评价为“正常态”、“注意态”、“异常态”和“严重易发故障态”。一旦状态评价的结果为“异常态”或者“严重易发故障态”,就表示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非常高,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安排检修计划。在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中,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均视为本体,但一个间隔的设备需要考虑与其相连的测控装置及自动化设备均纳入评价环节。根据状态评价的结果,将其与状态检修相结合。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技术应用
3.1二次回路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监测过程中,会采取模拟信号的传输形式。但是,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监测,则是对数字信号传输方式充分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变电站能够将传统电缆连接方式进行调整与完善,将电缆连接方式转化为光纤组网的连接方式。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监测质量与监测效率可以得到提升。从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状态监测过程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会采取,物理链路状态监测以及逻辑链路状态监测两种方式。物理链路状态监测方式主要是对智能变电站中,各个通信网络的通信环节进行有效监测,针对监测内容展开相应评估工作。如果想要将物理链路状态监测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需要在技术使用前,工作人员能够对监测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对象进行分析与了解,对物理链路状态模型有充分认识,从而做好相应信号处理工作。逻辑链路状态监测方式,主要是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报文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使得网络通信内容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得到保障。在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不同的工程配置。如果在工程配置过程中出现误差或者问题,那么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调整与纠正,同时对后续工作的展开会造成严重影响。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此类问题出现,要加强对运维系统的应用,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3.2主动式防误操作应用
就主动式防误操作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实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能够科学合理的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新的防误操作体系的构建。凭借这一体系,在对智能化变电站进行升级和检修工作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发出指令,变电站设备并不是立即响应指令,二十对其真确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如果发现指令存在问题,或者是对指令存在质疑,则不会予以执行。如此可以使之获得更为广泛的操作范围。换句话来讲,这种操作不光只是针对智能化设备,同时也可以将其用于变电站等重要的电力基础设施,有助于整个输电线路的检修和更新,操作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如果操作人员发出指令,设备将其判断正确,可以加以执行。
4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状态
传统的变电站子系统孤立无援,当设备出现运行故障时,系统维修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故障信息,严重影响了系统检修进度,进而使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状态受限。而应用高速通讯网络及高精度采样,同时遵照IEC61850标准,使智能变电站中的一二次工作设备信息全部传输到系统数据库中,操作人员与设备检修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为故障排除赢取了大量时间。对于智能变电站来说,主要包括两种报文,一种是面向通用对象事件报文,另一种是采样值报文,相比于点对点的通信结构和客户/服务器通信结构模式,这两种报文均采用发布者/订阅者模式,能够保证智能变电站内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但是,当报文信息量过大时,终端操作人员不能及时处理相关信息,可以采取解析归类的方法,将报文信息表述为不同类别的系统运行状态。当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出现运行故障,或者出现设备缺陷及功能性缺失的情况下,则会出现电压数据传输异常,此时,可以借助于网分系统的报文计时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运行参数,通过简便易懂的成功流算法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做出准确判断,将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设备组件,如果其中一个组件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继电保护系统丧失保护功能,或者运行状态异常。由此可见,应用成功流法对多状态、多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计算分析是排除系统故障的一条捷径。
结语
总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技术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意识到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技术的重要作用,对不同先进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在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治安,姚树友,郑晓玲,黄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继电保护设备智能运维管理模式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6):80-86.
[2]张驰,谢民,刘宏君,周立军,宋杰.基于语义网的智能站继电保护隐性故障辨识诊断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4):95-101.
论文作者:段春昕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评价论文; 回路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