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外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_市场经济论文

如何实现外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_市场经济论文

如何实现对外贸易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经营论文,对外贸易论文,如何实现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处理好两个转变的关系

实现对外贸易企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对外贸易企业的运作方式,必须依赖或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即处理好两个根本转变的相互关系。因为企业只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要素和主体,没有社会经济体制本身的法制框架的制约,企业是难以履行社会经济赋予的历史任务的。正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体制的主体,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进行运作,忽视社会经济主体与核心的适应性,改型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达不到国家所要求或社会经济发展所确定的社会意义。企业与社会经济这两种社会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因果,相互促进,彼此制约。因此,只注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或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不强调社会经济体制的营造,使社会经济体制秩序得以有机地发展确立,是难以达到企业增长方式或经营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的。如同内容与形式相分离,整体与局部相对立,大环境与小气候相扭曲一样,是违背一般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不利于有效地解决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

实现两个转变,既是改革开放17年的历史总结,又是实现新的“五年建设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完成对外经贸合作历史任务的基本手段。实现两个转变是改革的中心课题,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这是因为:

(一)两个转变首先涉及到一系列的思想认识上的革命。真正解决一系列的思想认识问题并在实践中做到两个历史性转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目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新的“思维定势”或“新的思想方式”,而新的思维定势或思想方式,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反复实践才能确立起来的。

(二)在两个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社会经济权益的调整,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在新的社会经济领域和新的体制框架内去摸索。中央出台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由制定颁布到实施,尤其是达到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三)两个转变要求从业人员牢固地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高商品的质量;注重经济核算,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要在转变经营方式中赢得市场。

在两个转变的互动、共振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增长方式或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是基础,而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前提。任何一项转变,都是从改革中完成的。改革是实现两个转变的社会契机和基本动力。

二、关于转变观念问题

(一)全面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现代经营制度为内容的各种企业为主体,一切通过市场沟通产销、解决生产与生活问题的社会经济。活动自主性、购销平等性、等价有偿性、公平竞争性、诚实信用性、责任契约性、相互服务性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法律规范、方针政策、经济措施、行政调控等手段,加以引导、制约、保障、确定市场所有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运行秩序,发展生产,实现效益,供销结合,繁荣经济。通过不同企业购销经营活动的真本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灵活经营方式,合理购销途径,周到的社会服务,一贯的企业信誉,保持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益,合理地处理盈亏问题,不允许用特殊的不正当地方法或手段处理市场中的权益关系。只要行为合理合法,可以抵制任何部门或单位的歧视待遇,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根据市场经济本质的客观界定,要求优质、低耗、快速、高效的生产与经营。在这种社会经济体制中,企业的全部责任就在于:强调市场观念,研究市场,利用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依靠市场,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求生存,在市场活动中求效益,一切以市场的有效性为转移。

(二)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除上述一般市场经济的特点、含义、机制、规律以外,还具有如下的特性和原则:

1.国有企业的主导性。这表现在,除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必须占有相应的比例(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而定)以外,国有企业必须保持社会主义的特有的与人为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总的根本目标而努力,模范地遵纪守法,公平地从事交易,货真价实,平等互利,全力以赴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为其他经济成分树立旗帜,做出表率,引导方向,为有效地调解市场状况提供模范的榜样,真正地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

2.经济运行的宏观性。正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国家内所有企业,首先是国有企业,必须为这个宏观目标而努力。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随不同的历史时期允许不同的经济成分存在发展并保障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但必须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必须保障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有益,通过宏观调控,节制两极分化,保证公正的经营活动,一切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经济的生产性。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着力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保持发达的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生产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即种植业和生产制造业),使第三产业保持合理的比例(重点发展国内外贸易、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储运、邮电通讯等产业政策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方面,不要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攀比,引导第三产业以发展生产、方便生活为社会目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集中力量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物质财富、保持物质商品的极大丰富,巩固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这是以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为首的所有社会经济成分共同的历史使命。

4.社会建设的双重性。在全力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既注重建设物质文明,又注重建设精神文明;既强调物质产品的质量,又要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能只着重物质对市场需要的满足,而不注意社会人际关系的相适应。要加强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地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教育武装人民,培养符合新社会新时代要求的一代代新人,在建设新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中坚作用。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动力,不但需要伟大的物质动力,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动力,尤其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的社会历史工程。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同时又是建设新的生产关系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一般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型”的基本特色,又反应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解决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必先以认识转变为前提,即什么是市场经济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

2.要从两个转变的关系及联系中,增强改革的观念。搞好两个转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这种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全面解决好企业经营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才能巩固改革的成绩,达到改革的目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观念是决定一切的,一切市场活动,以既定的法律规范与相应的制度为依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的占有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市场竞争的胜利为转移。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保持并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经营目的,也是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目的。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必须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技,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通过企业的有效经营发展社会经济。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只有增强服务观念,真正成为社会的“公仆”,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的效益。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具有平等、自愿、互利、相互制约等特点,当事者的权利义务都是相等的,除非政府有特别的规定或授予,任何企业都没有特殊的权力,各企业间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关系,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本企业的真本事求得效益。企业成功的要诀,是使顾主满意。

(三)深切地理解人才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秀的企业家,至少要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1.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含义和主要规律,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性和基本意义。必须要具备:政治方向的原则性,社会主义的坚定性,战略运筹的超前性,掌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决策的法制性,才能保证其事业的成功。

2.企业的状况是由企业家的素质水平决定的,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按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进行运作的。这些基本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活动的成功与否,效益大小,都是对这些规律的驾驭能力左右的。作为一个企业家,对其所经营商品的生产过程、价值构成、品质规格、花色品种、市场的供求状况、运行方向、营销变化、发展趋势、竞争难度等应了如指掌。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或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经营观念的转变、经营态度的转变、经营水平的转变、经营效率的转变,所有这些转变都必须建筑在对各种客观规律的科学运用基础上。

3.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但必须具备上述的理论知识素质,而且必须具有管理领导好一个现代企业的组织领导能力,尤其是知人善任,充分地发掘、动员发挥所属从业人员的经营积极性,注意集权与分权、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宏观调控与微观适应、政策法律与各种措施(包括经济的、精神的、物质的、行政的)等方面的相结合,努力做到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严肃认真的品格、勤奋敬业的作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建设需要作为最根本的信息源,才能体现具有远见卓识、多谋善断、谋之有据、行之有章,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三、转变的实践问题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社会基础,又是国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归宿。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企业改革,总体上正处于国有企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的过渡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企业,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按“公司法”采取适当形式改组。国有对外贸易企业都改组成为“国有独资企业”可能是不合适的,或者只有少数大的集团可以如此,因为此类公司形式,原则上只限于军需、航天等特定的行业或独家经营的垄断性企业才被允许。更多的国有对外贸易企业,应改组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对外贸易的“责任有限公司”,除主要负责人经审定与考评由政府部门委派确定任期外,公司在忠实地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有效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的前提下,应有机构设置权、人员辞用权、资产处理权、业务开拓权、经营自主权、薪酬浮动权。做到职责分明,供销结合,负责盈亏,责、权、利统一。有权摆脱不必要的社会义务职能,在规定的制度内对所属的人员进行奖惩,办理行业或部门的职工福利事业或参加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政策法规和公司章程范围内,其业务视需要、经营内容包括一、二、三产业、现货期货、商品、资本和政府部门的委托任务,但完成任务的领域或经营范围,应包括在经营自主权之内不受限制,只要能为国家的物、产、资增值,可以多业并举,一专多能。企业有权确定业务主体,选择经营关系,进行独立合算,只要政、企职责清晰,应尽量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企业要遵守规定的外汇、财务制度,照章纳税,任期届满接受稽核,定期考评其经营业绩,如有问题可按法定程序予以处理。这种形同对外贸易领域的“国有独资企业”,对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有利,对形成企业集约型的经营方式或经济增长方式有益,能成为集约机制的经营载体,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工、农、贸相结合的企业,应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不同的部门、行业、单位进行业务合作,组织企业经营,可采取这种经营方式,分别核算集股,赢利分成,能有效地各尽所能,分享共同经营的效益。应该强调的是,参股的原对外贸易部分或应属于对外贸易的股份,除派出经营人员或公摊有形资金以外,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名称、经营的品牌、国外的业务关系、融资渠道、单位信誉等等所进行的评估核定,应占有较大的股份比例。参与联合经营的其他单位,除利用商品、资金入股以外,应优先接受股东单位的出进口委托任务。通过这种形式发展产销结合业务,应与“责任有限公司”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二)政府部门或主管单位,对于两个转变,实行疏导和调控有重要作用。通过立法执法,营造法制的合理的经营竞争环境,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法定关系与秩序,限制盲目性、自发性,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建立统一的国家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结合,保护商品的自由流动,取缔地区封锁、部门分隔,推行市场规则,纠正各种歪风,保障国内外市场相互协调、彼此补充,疏导合理的市场竞争,包括商品质量的竞争、品种规格的竞争、服务方式的竞争、对消费对象的竞争等等。只有理顺各种市场主体的竞争,才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式。只有建立了合理竞争关系与秩序,保障物畅其流,使宝贵的物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企业的效益得以有效地增长,才意味着向集约型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才能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抬价竞购、低价竞销、行贿回扣、虚假广告、盗取商业机密等不法行为。

(三)在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交流集约经营的经验,纠正经营中的疏漏,提高集约经营的水平。主管部门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检测评估,协调指导,进行定期的交流。其中确定一个集约经营的“标准体系”,如资金周转率、外汇成本的降低率、商品价格的升高或降低、企业的市场信誉、经营资本的增值率等等,使各企业进行自比,相互交流,对改善经营状况是十分有益的。

标签:;  ;  ;  ;  ;  ;  ;  ;  

如何实现外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