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论文

浅析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论文

浅析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李娉婷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 要】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民族演艺文本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的演艺文本为考察对象。发现湘西地区演艺文本中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一、演艺文本内容形成缺乏调研;二、演艺文本内容缺乏思路与体系;三、演艺文本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因地制宜、形成一套统一的认识体系和重视品牌意识加入现代元素,大力加快推进以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发展。

【关键词】 演艺文本;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优化对策

现在湘西地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地演艺作品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与称赞。但是纵观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以及民族演艺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样也是全国民族演艺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一、张家界文化视域下旅游节事存在的问题

(一)演艺文本内容形成缺乏调研

我们的民族文化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不断地改变,市场信息也是千变万化。但是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在创作的时候就缺乏对民族文化适应性发展的了解,缺乏对文化市场的调研,并且没有在演艺文本创作中融入新时代的创新元素,以适应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发展。

(二)演艺文本内容生成缺乏思路与体系

目前,湘西演艺文本的生成大多数都是不同的团队分开创作,缺乏一个统一的思路与体系,再加上社会各界对民族演艺文本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外面的企业就只能根据商业利益最大化来创作文本内容。因此民族演艺文本难以树立各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浪费了很多的文化资源、人力资源。

(三)民族演艺文本内容同质化严重

目前,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湘西的民族演艺业日益凸显。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品牌意识,一些优秀的演艺文本受到当地大量模仿和复制,再加上民族演艺文本仍停留在歌舞的“奇”“神秘”上等,导致湘西地区中的演艺文本同质化严重。

二、优化思路和具体对策

(一)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来进行演艺文本的创作。很多的湘西地区演艺产品虽然刚推出的演艺作品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由于没有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变化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根据新的消费文化市场做出改变,导致演艺产品的内容陈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演艺文本也慢慢地冷落,逐渐被观众甚至本民族所淡忘。因此,要结合自己本民族特点来创作属于自己的演艺文本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的地方特点,并且让本民族的年轻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

(二)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与体系

基层党群工作要从基层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班子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统一思想认识,从而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现在刚退出来的演艺文本会在短时间得到观众喜爱和认可,再加上现在一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会不断地为了迎合观众的“新鲜感”而不断推出一些“演艺文本”。而这些“演艺文本”慢慢地就开始“变味”了,只是简单迎合大众口味的“演艺文本”,慢慢地忘记了演艺文本的实质了。其实这些现象的产生的本质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理性的思路与指导,再加上政府、学术界对于演艺文本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才会导致演艺文本的建构随意性大,民族、地域、风格、历史等紊乱。因此当看到一些优秀的演艺文本就去盲目地复制和模仿,浪费了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我们需要建立对于演艺文本的一套完整的思路与体系,需要由我们政府机关部门牵头,由我们研究演艺文本的专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我们演艺文本建立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来对演艺文本进行重新认识。

经过ANSYS优化分析,可以得到3种优选尺寸方案,如表2所示。在有限元分析结果中,这3种方案在整体效果上趋于最优,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符合在因素分析表中的影响曲线的取值。与初始零件相比,虽然最大等效应力和总位移方面相差不大,但是在质量上却是减少了很多。再结合这3种方案的模态分析选取最终的优化方案,模态分析数据见表4,可以看出3种方案的共振频率相差不大,均不在经编机作业频率附近。最终以质量最小原则,选取方案1,进行圆整如表5。

(三)重视品牌意识,加入现代化元素

今年来,随着国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很多项目都进行挂牌作为试点,通过发展少数民族的演艺文本来发展旅游业。但是由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业相比沿海城市相对落后,因此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相对来说形式单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不经改编,不断地反复地上演,导致表演形式过于单一,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要重视自己本民族的地方特色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意识,要创作自己的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演艺文本。把这种演艺文本打造成当地的一张名片,并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一个完美的融合。

目前,5个试验井组已完成计划注入量,累计增油1558 t,部分油井仍在见效中,预计最终累计增油可达到1700~2000 t,井均增油340~400 t。

以上看来,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一定要对当地的文化特色有极大的体现,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感受到当地深刻的文化精髓,进而融入当地文化,才能给观众带来只属于当地的体验感受,才会对湘西地区的演艺文本和旅游经济等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程.民族文化与湘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硕士论文,中南大学,2010年5月.

[2]明跃玲.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湘西地区旅游文化为例,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第71-76页.

[3]金准.网络时代文化消费的新特点,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2月27日,第2007版.

[4]徐婷.张家界地区旅游演艺产品创新研究——以《天门狐仙,刘海砍樵》为例,载于《商业经济》,2012年第七期,第66-68页.

[5]于平.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演艺文化建设,载于《中国文化报》,2007年7月第004版 .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9-0240-01

基金项目: 文化消费语境中民族地区演艺文本的内容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C0555。

标签:;  ;  ;  ;  

浅析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