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3)05-0031-04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技革命造就了新的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与经济社会,工业 经济开始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这一转变过程一直 持续到21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作为民族、国家的基本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 作为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与核心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创新在知识 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征,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自觉创新、理性创新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之魂、强国之本、发展之根,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与主题词 。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理论的深化,反映了创新在当代实践中的地位上升与价值提高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世界中,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 术产业化,已经从生产能力转移到创新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 发展的挑战,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经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采用知识创新作为企业与 国家的经济增长战略已成为产业界与政府的共识与自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 把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行为与国家政策。江泽民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 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科技创新 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1]面对无限制开采自然资源的工业经济 陷入困境,出路就在于采用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保持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要依靠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才能实现;要求经济与文化、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要依靠更大 范围的社会创新才能实现;要求尽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这要依靠高科技领域的 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资本的生存条件。知识经济是工业 经济历史演变的产物,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中的科技、知识要素的普遍化、深化与强化 ,创新在知识经济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有了质的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不仅 是企业间竞争的需要,而且是国家间竞争的需要,不仅是企业家的事情,而且是政府与 社会的事情。创新从经济领域扩散到社会领域,社会的日益紧密与系统化使得任何组织 与个人、任何实体与关系,都不能仅仅依靠重复、惯例与传统就能维持运行或继续生存 ,创新成为一种客观要求与态势。创新导致的日新月异的变革,要求人随时都要适应创 新和推出创新,创新已内化为人的生存本能。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是以高新技术的兴起及其迅速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20世纪 中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科学技术的容量、领域与深度,已经在很 大程度上不同于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科学技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天体演化理论、生 命起源科学、基本粒子理论为前沿,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为支柱,以人工 智能、空间技术、原子能利用为标志,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与应用在经济生产与社 会生活中。科学技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引导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作 为创新的主导因素,推动了产业创新,造就出了新的产业与新的经济。现代科学技术改 变着、塑造着当代世界与现代社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与生物技术是现代技 术的带头领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产业。信息技术出现了微电子向高集成度、高速 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计算机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将 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从事商务活动、阅读、交流、娱乐、学习,甚至是工作的基本方式, 创造一种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生物技术已经获得了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 NA芯片的技术平台,培养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在新世纪中还会形成基因组、生物芯 片、干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几个新的技术平台,人工人体(器官)将是人 工智能之后的人的自然存在方式的又一次革命。高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 越密切,科技与经济实现了有机的结合。高新技术在发明出来之后,很快应用于生产中 ,在市场扩散并形成规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是以信 息产业、知识产业为主要和主导产业的经济,生产创新的产品更多的是信息产品、知识 产品。生产创新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产品中的技术、信息、知识上,知识要素的稀缺性 与独占性提高了创新产品的 价值,而不像传统产业的价值主要依靠物质生产资料的稀缺性以及劳动力成本。产品的 创新更加符合后工业社会的消费者需要,由大批量生产到小批量生产,向特色化、个性 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从不同的个人去适应相同的产品,到不同的产品去满足不同的个 人需要。知识经济的生产创新不仅表现在产品类型上,而且表现在生产模式上,最新的 创新模式已经进化为系统整合与网络模式,它要求专家系统和模拟模型在R&D中的使用 ,合作企业之间的战略整合,与开发过程平行的全面整合等战略。[2](P236-237)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变革导致与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变革,技术创新 要求社会创新的联动与互动。知识社会是创新的社会,新技术、新知识改变着社会面貌 。随着知识、技术与创新活动的演变,知识经济的组织模式也在创新。工业经济时代建 立的组织是等级制的直线型组织,知识经济要求的组织结构是网络模式。网络的交流是 多层次、多渠道的,这就提供了比等级组织多元的交往媒介;网络组织由直线型变成了 扁平型,减少了中间环节,组织的管理层与操作层更容易接触与互动;网络模式有利于 创新活动的主动参与,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的协作与交流。知识经济的组织是柔性组织, 以满足市场或社会需求为行为导向,以创造新的效率与成果为组织目标,不断更新知识 结构,改变活动方式,重塑特定能力。柔性组织也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对创新的管 理要求管理自身的创新,在工业经济中知识应用于工具、产品与劳动,在知识经济中知 识还应用于知识,也就是知识系统地和有目的地用于定义所需要的新知识是什么、它是 否是可行的、必须做什么以使知识更有效,知识被用于系统的创新即管理革命。[3](P5 7)创新是人的活动,知识是人的知识,管理创新就是最大限度地把人的资源发动起来, 把人的能量激发出来。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是市场全球化,全球化市场的形成,WTO 成员国的增多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市场规则的通用化、普遍化。知识 经济的市场活动产生了许多新的交易手段与媒介,如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电子金融, 国际交易可以在瞬间完成。网络化使经济活动的场所不仅在真实空间而且在虚拟空间发 生,新型的市场空间、市场制度正在显现。知识经济在量和质上生产出日益丰富的“人 化自然”,建立起日益改进的人类社会,为人的生存与发展了进化着的新的环境。生产 力在知识经济中取得快速发展所提供的剩余产品,为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升与需要对象 日益扩大,创造了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全球化为“社会化的人”创造了 物质条件,发达的信息网络使人的信息交往没有时间的间隔与空间的边界。随着知识的 进步与创新的深化,是对象世界的扩大化,这就使人的普遍性与主体性愈益发展。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 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4](P132)社会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就是适应知识经济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改革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关系 ,培育使社会生产与生活有效运行的人工秩序,建立更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更有效率 的新的制度。

创新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活动,人类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知识经济是人类创新活 动的最新阶段,创新在知识经济中表现出了新的性质与特征,显示出了创新的新的形式 与机制。

1.知识成为创新的核心。朱丽兰认为,从重商主义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政治、经济 中心从贸易转向了生产;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演进时,政治、经济中心正从生产转向 发现、发明和创新。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 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的最大区别,就是创新的核心已 经从技术或组织、制度等拓展到了知识。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讨论创新的重点,是 新时代所有创新活动的共同实质。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包括制度 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则表现为知识创新。[5]当代实践的特征是,科学在生产 力中的地位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提高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在经济 增长中的位置从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知识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一般 因素发展成主要依靠。这种发展趋势说明了,人类正在经历着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以信 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人的实践发生了质的、重大的变化。以往 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是依靠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对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没有能 够充分开发利用可再生的、可重复使用的、扩散效益高的知识与信息资源。在新的经济 增长方式中,通过知识、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提 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从而大量节约物质、能量、人力等资源,部分替代传统的 生产要素。以知识创新为主要依靠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是当代实践的典型特征,是当 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模式。工业经济的创新主要是解放了人的体力,知识经济的创 新则主要是解放了人的脑力。比尔·盖茨认为:“工业化时代的工具扩展了我们肌肉的 能力,数字化时代的工具则扩展了我们头脑的能力。”“数字工具扩大了使我们在世界 上成为独特物种的那些能力:思考能力、表达思想的能力、按照那些思想来通力合作的 能力。”[6](P393-394)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是知识创新的产物,又成为创造知识的工具 ,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的解放。

2.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新型创新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国家创新体系为代表的主体 系统,将成为新型的创新主体系统。国家创新主体系统并没有使企业组织丧失自己的主 体地位,而是表明企业不再是那种原子式的、单独的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主体网络中 的主体,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国家创新主体系统使企业不再作为创新的惟一主体,而 是使科研教育组织、政府组织等机构与企业组织共同构成创新的主体,创新是各种机构 、各种角色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在创新活动中不是一个消极无为的角色,而是国 家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者的角色。政府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政策支 持与制度保障,并且在创新的市场失效区域内直接担任创新主体。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 不仅在于纠正创新的市场失效,即为了使公众的收益最大化,通过宏观调控,纠正企业 因不能从创新投资中获得全部收益而对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的倾向,激励和支持产业部门 对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国家创新体系更重要的功能是把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引导到解决 阻碍产业创新绩效的系统失效。OECD认为,下列系统失效的因素都可以导致一个国家的 创新绩效较低:系统内的行为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公共部门的基础研究之间不匹配; 技术转移机构的机制失常;企业的信息不足和吸收能力不足。纠正系统失效,需要提高 国家创新体系内部行为者的相互作用和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联合研究行为的作 用和公共部门机构之间的技术协作,提高企业进入适当网络获得信息和技术并不断加以 吸收的能力,扩大创新网络,并用最有效率的手段来设计这些知识流动、联系和合作。 [7](P212-213)创新主体网络的形成,产生和提高了知识创新的系统能力,通过创新系 统知识流的有效运转,产生了新的知识配置能力。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安排,减少 创新的不确定性,鼓励不同主体创新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创新网络关系的普遍建立,合 理配置创新资源,协调创新主体的活动,使知识、信息迅速流动与传播。通过创新系统 主体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激活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知识资源的闲置与独占。通过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参与行为,改变创新的系统失效现象,创造系统创新的功能, 保证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效率。

3.从自发创新到自觉创新。创新是主体的活动,但它有自发创新与自觉创新之分。在 以往的经济时代中,创新更多地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自发创新可以产生于生存的压力, 自然条件的改变迫使人们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可以产生于对环境 的直接反应,也就是在问题情境中摸索出适应环境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产生 于人力、物力、时间等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事物存 在状态的质的变化,造成了新的结构、新的事物。以往时代即使有自觉的创新意识,那 也更多地是个人自觉,还没有上升为社会自觉。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逐步达到了对 创新形成一种社会自觉的高度,造成了最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条件。创新的社会自觉,是 创新的自身力量与历史作用成长、发挥到相当程度时才产生的。近年来国内外创新理论 的繁荣,正是创新地位作用上升的反映,这种社会自觉的形成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 的社会作用。社会自觉是一种理论自觉,创新在经济以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虽然在历史 中就存在着,但由于对象尚未充分展开,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 。19世纪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创新的历史作用,20世纪初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 论”,20世纪90年代初艾米顿提出了“知识创新”范畴,这些都是理论自觉的标志性进 展。特别是1995年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更是表明创新的理论自觉、哲学自觉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创新的理论自觉又 可以作为一种规范与指导,推动创新活动的更快发展与有序展开。创新的社会自觉是一 种国家层面的主体自觉,不仅个人、企业、科研机构意识到了创新的重大价值与递增效 益,自觉地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而且创新已成为国家的战略与行为。OECD成员国与一 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与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标志着创 新的社会自觉已经从理论自觉进入到实践自觉,从微观自觉进入到宏观自觉,这必将使 创新的历史演化进入新的阶段。

4.创新频率加速化。从人类文明的大体进程看,农业经济从发端到成熟经历了几千年 的时间,工业经济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知识经济预计需要大约一百年的时间。人类文 明进程的周期表现出加速化的趋势,与创新的周期缩短、频率加快、速度提高、淘汰加 速有直接关系。创新频率加速化是知识经济的标志,也是促成知识社会到来的动因。有 研究表明,20世纪上半叶工业产品从上市到被替代的生命周期为11—24年,而20世纪末 则缩短为3—8年。计算机产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更是超过了人的适应周期。在传统社会中 ,世世代代的人要重复几乎相同的生活,在当代社会中,同一代人也不可能重复相同的 生活,而要经历若干次大的技术转型与社会转型。工业经济的法则是“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知识经济的法则变为“知识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如果说20世 纪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 重速度的年代,是企业本身迅速改造的年代,是信息渠道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企业 期望的年代。质量的提高和商务流程的改进将快得多。当速度提高到足够快时,商务的 本性就会发生变化。[6](P5)创新是在竞争的机制下发生的,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企 业之间的竞争,都要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占有与控制创新技术及其利润,速度是生 死攸关的因素。创新是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中展开的,信息在全球传播的同时性,使得 企图利用时代差、时间差来保持落后地位而不被淘汰也是困难重重。创新可以迅速扩散 ,如不主动创新、跟随创新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创新的频率加快使得竞争的规则 从大者取胜变为快者取胜,谁行动快谁就会取得优势,并可能保持这种优势。如果不能 捷足先登,那就意味着已经输了这一轮比赛,硅谷的一句俗话就是“速度是神,时间是 鬼”。而且创新的加速度发展就会拉大竞争者之间原有的差距,“龟兔赛跑”的故事很 难成真。为了适应快速的技术变革与全球化的竞争,许多企业都在尝试着进行建立新颖 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的试验。这些努力促使那种适应于处理重复业务和日常工作的完 整而严谨的组织设计,向着适应新颖、创新和变革的柔性而敏捷的组织形式转变。目的 在于保持一种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环境,提高对竞争和市场的发展迅速反应的能力 。[8](P95,P100)

5.创新模式成为创新对象。创新活动是一个日趋复杂化的过程,从大的时间尺度—— 不同经济形态的考察是如此,从小的时间尺度——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产业革命的考察也 是如此。50年代到9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创新模式的发展经历了5代,也就是说创 新模式在知识经济中也成为创新对象。在50年代,产业技术创新或多或少是技术推动的 线型模式。开始是科学发现,接着是研究与开发,是工程与生产活动,最终是新产品或 工艺的市场化。60年代后期的实证研究表明,创新中市场的作用也就是需求拉动的效果 更为明显。创新是由某种觉察到的、有时是明确表达出来的消费者需要而引起的,于是 导致了紧密聚焦于这种需要的R&D活动,随之而来的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的生产过 程。到了70年代,相互作用的“链环模式”(The Chain-linked Model)替代了线型模式 。创新是多条路径的连结、反馈、回路,创新的需要使不同行为者之间进行交流,并且 在科学研究、工程实施、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80年代后期, 整合模式成为创新的主导模式。创新整合是R&D、设计开发、生产等要素同时展开的平 行过程,不同职能部门在创新活动中从各自的角度同时参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90年代 初的发展预示着创新过程进入“系统整合与网络”(SIN)模式,SIN把创新不仅作为一个 职能交叉的过程,而且作为一个多重机构的网络过程。SIN不是创新的最终或最佳模式 ,但它反映了创新实践在现代的迅速演变。不仅技术本身在迅速地变化,而且创新过程 也在变化。创新过程变得更有效率、更为迅速、更具有灵活性,也在使用新的电子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要素更深地涉及进来,创新的复杂性也在增长。创新成为一种 战略性的活动,需要不同企业组织的联合、协作才能实现。这表明创新管理成为富于挑 战性的任务,它要求具有高质量与能量的、把创新引向成功的管理者。

收稿日期:2003-03-10

标签:;  ;  ;  ;  ;  ;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