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与理论繁荣_邓小平文选论文

思想解放与理论繁荣_邓小平文选论文

思想解放与理论繁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解放论文,繁荣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前,中国的思想界、理论界发生了激烈的震荡,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社会科学研究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奋努力,潜心钻研,理论战线空前活跃,理论研究日益繁荣。

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理论繁荣提供了历史机遇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热切盼望着新局面的开创。然而,人们的期待并没有很快出现,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束缚思想的“左”倾错误依然存在,前进道路尚未开通。从50年代后期开始,“左”的倾向逐步弥漫全党,表现在政治上是夸大阶级斗争,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表现在思想上是背离实事求是精神,以领袖指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个人崇拜和唯心主义禁锢着人们,思想处于僵化或半僵化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本应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同志却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延续“左”的路线,阻挠思想解放。

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和政治敏感,首先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说过的话都不能动,这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反而会损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关心、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新时期的开创作了思想理论准备。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一次重要讲话中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并尖锐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这些发聋振聩的深刻论述,在全党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积极的反响。

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等一系列拨乱反正,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人为设置的禁区,把过去被颠倒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重灾区的思想理论战线获得一次大解放。理论研究的深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力度。正是有了思想上的解放,理论工作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正是有了思想上的解放,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才充分调动起来;正是有了思想上的解放,理论研究才有科学的态度和丰硕的成果。总之,思想解放促使理论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理论繁荣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促使理论研究着眼于现实, 为理论繁荣提供了实践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端正了理论研究的方向,使广大理论工作者着眼现实,围绕中心,深刻分析变化了的国内条件和国际条件,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开创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给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养料。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的。并深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什么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呢?当然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或者像我在前面说的,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9页)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1页)这就为新时期的理论工作指明了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的正确方向。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理论战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理论研究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破除两大思想障碍:一是迷信权威,凡是上头说的都对;二是本本主义,凡是上了书的都对。诚然,权威说的,书本写的,大多是以往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有许多观点和思想是对的,对实践也起过指导作用,应该学习和吸取其正确部分。但是,任何观点或者结论都有局限性,这一事物或地区的经验硬搬到另一事物或地区就不一定合适,以过去的经验指导今天的实践也未必正确。因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质,要以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加之形势在不断变化,用一成不变的理论硬套千姿百态的现实是决不会成功的。所以,“唯上”和“唯书”是形而上学的反映,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只有“不唯上,不唯书”,才能做到“只唯实”。近20年来,唯实的导向在思想理论战线深入人心,使理论研究突破禁区,面向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社会的进步必然伴之以理论的发展。理论研究必须以现实为中心,满足实践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14页)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这些都需要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面对现实,着眼未来,进行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对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作出科学的说明,拿出有真知灼见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改革事业服务。

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不仅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理论成果检验提供了客观的依据。理论探索中出现一些偏差或失误,这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误,而在于如何对待失误,唯一正确的态度是通过实践的检验,修正错误,深化认识,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准确完善。正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使新时期的理论成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推动了“双百”方针的贯彻,为理论繁荣提供了宽松环境

理论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其特殊的规律。在学术问题上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存在是正常现象,允许对立双方展开交锋、争鸣、探讨,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一时难以统一的意见也应允许保留,只有这样,科学的理论才能发展、创新、完善。

建国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对理论的指导。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为了推进和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行政手段和粗暴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的提出给科学界、理论界、文化界带来了一阵新风,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敢于展开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讨论和争鸣,科学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由于“左”倾错误的出现并不断扩大,“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文化大革命”中更遭受严重破坏,这一正确方针被迫中止。许多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理论家、作家和艺术家被扣上各种政治帽子,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被诬为修正主义分子,甚至受到人身迫害和摧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纠正“左”的思潮,贯彻落实“双百”方针的锐利武器。破除了思想障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划清是非界限,使思想理论工作者在精神上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党中央认真总结了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开放言路,调整政策,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思想理论工作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一直关注着思想理论战线的拨乱反正,明确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这些都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3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一定要坚决执行”,为新时期思想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具体政策制订提供了依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角吹响,冲破了人为设置的禁区,摆脱了僵化的思维模式,支持和鼓励理论界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大胆探索,为理论工作创造出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消除了顾虑,开动了脑筋,提出一个又一个新思路、新观点,展开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面对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提出多种不同的改革方案,形成看法各异的理论观点。理论的繁荣兴旺,有赖于正常而又热烈的争鸣和探讨。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采取科学的态度,各抒己见,充分陈述各自的看法,展开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讨论,既允许批评,又允许反批评,在比较中鉴别,在争鸣中提高。对一时难以统一的认识,不匆忙作结论,通过深入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加以解决。总之,“双百”方针活跃了学术空气,增强了学术民主,使理论战线出现了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四、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为理论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理论战线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逐步摆脱了封闭状况,走出书斋,面向实际,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进行开放式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社会科学的研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现实生活,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方面,就是不断拓宽视野,在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加速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的需要。

各个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重点课题的选择,同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加强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理论研究的现实性、指导性有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束了自我封闭的历史,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多种方式的国际交流。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尤以社会科学为甚。如果自然科学和先进技术装备在一定条件下还允许适度交流的话,社会科学则不可越雷池一步,若要与国外联系交往,动辄扣上“投降主义”、“修正主义”的帽子。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使社会科学难以跟上形势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入贯彻,冲破了社会科学不能对外开放的禁区。近十几年来,社会科学的对外交流有了加强,各类代表团、访问学者和数以万计的留学生派往国外;大批外国专家学者应邀来中国交流讲学;许多国家的社会科学著作和期刊也引进到国内。这对开阔理论研究的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理论研究的科学方法上,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吸取外来的先进方法相结合,也不断有所改革和进步。比如,从过去推理分析为主,转向注意实证研究方法,把推理与实证统一起来;从过去片面强调质的分析,转向注意数量分析研究,把质与量统一起来;从过去单一孤立的研究,转向注意比较研究方法,把纵向与横向统一起来等,加上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工具的运用,推动理论研究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有说服力的方向发展。

五、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促进了科研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为理论繁荣提供了组织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入贯彻,逐步使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和实用主义的影响,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未被人们承认,重大作用也缺乏充分认识。有人认为社会科学“算不上科学”、“没有实际效益”,工作安排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需要时抓一下,忙起来放一边,严重制约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提高。1982年中共中央在转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纪要时,明确指出:十二大报告把发展科学确定为战略重点之一,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在内。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是不可能的。党中央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识。

端正思想路线,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研究队伍,是繁荣社会科学的关键。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科学理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一代专家焕发青春,中年理论骨干勇挑重担,大批青年理论工作者脱颖而出。学科门类齐全,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一支宏大的理论队伍已经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研究和教学队伍已达28万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国家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年只有研究所14个,2000人,近几年已发展到34个所,近5000人。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有五大系统,即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各级党校、实际工作部门、人民解放军,形成了理论研究的五大主力军。

加强领导,搞好科研规划,推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1983年我国组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全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实施统一领导和规划工作,制订长期和年度规划,强化重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从1986年起,国家设立了社会科学基金,对重点研究课题作适度资助,缓解了经费不足的矛盾。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以多种形式加强科研机构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优化科研的结构、布局和分工,提高效率,多出精品。总之,这一系列举措从组织上保证了社会科学研究沿着健康、繁荣、务实的方向持续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界不断地为跨世纪的宏伟事业作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标签:;  ;  ;  ;  

思想解放与理论繁荣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