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眉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2;成都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3 610000
摘 要: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目标的分析,分析能够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药物,并对如何做出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进行讨论。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治疗目标;药物;
1 引言
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同时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疾病,判定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目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病,容易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显现,导致高血压出现的年龄逐渐变小。高血压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在中老年人、肥胖和长期饮酒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而可能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精神表现、环境条件、生活习惯、药物、年龄等。因为高血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容易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高血压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身体机能各方面都有所下降,机体抗逆性的能力降低,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的情况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行合理的降压药物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生的发生,降低病死致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首先是常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部分器官组织的机能下降,其中主动脉就表现出硬化严重,导致管壁没有弹性,心脏射血时主动脉膨胀不足,动脉系统内的血容量得不到充分缓冲而导致收缩压升高。一般来说,不管有没有出现高血压,人的收缩压在30岁之后会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到50岁之后就不再增加,反而会逐渐下降,这样就形成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样会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等问题。
其次是血压波动较大。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的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消退,再加上情绪控制的影响,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相较年轻人都有较大的波动,特别是收缩压。
最后是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时容易引发低血压,这一方面与老年人的植物神经调解反应灵敏性下降,脑供血减少,植物神经中枢功能障碍,相关部位反射弧传入神经受损等有关;另一方面,老年人窦房功能消退,心脏的应急反应能力降低,导致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可能出现头晕、晕倒等症状。
3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
按照WHO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上的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持续或3日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我国部分研究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达49%,而80岁以上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可能高达90%。以我国制定的标准来说,建议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40/90mmHg,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50/90mmHg。而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于建议的老年高血压治疗目标标准制定的范围相差不大,基本是考虑患者本身的耐受情况决定目标范围值。另外根据不同病情的老年人情况要制定不同的降压目标,比如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积极降压,但稳定期的患者降压目标应设定为140/90mmHg,对于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保证收缩压不低于150mmHg。
4老年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这些是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首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因为老年人生理和代谢功能都逐渐减退,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降压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所以要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情况、血压水平、引发高血压的原因等,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4.1利尿剂
利尿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其降压机理是:通过利尿来排钠,减少血容量,使心输出量降低而降压,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使血管平滑肌钠离子含量降低,减弱小动脉平滑肌对加压物质的反应,从而使血管扩张而降压。因此,在使用其他降压药的同时,加用利尿剂,可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因此不适用于合并痛风的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产生低钠、低氯和低钾血症;嗪噻类利尿剂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及葡萄糖的利用,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随时注意血糖变化。
4.2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使血管松弛,阻力变小,血压降低。临床常用的有硝苯吡啶、异搏定、硫氮唑酮等。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如异搏定,氮唑酮。
4.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等。但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一定的禁忌,包括合并支气管哮喘、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等在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另外,β受体阻滞剂应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多梦、失眠、幻觉、疲乏、抑郁、恶心、消化不良、四肢冰冷、便秘等,而且会产生低血糖反应,因此并发糖尿病或低血糖的患者要慎用。
4.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已发展成为多种类型,包括抑制血管紧张素I的药品,如卡托普利、西拉普利、依那普利、奎那普利、苯那普利等。还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拮抗剂),如沙拉新、洛沙坦、缬沙坦等,降压效果确切。
5结语
总之,合理选择药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因此要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防止高血压的发展,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汤努尔·萨比克.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34):106+132.
[2]李玉琴,李娜,陈轶楠.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48-4850.
论文作者:廖敏1,陈杰2,周策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高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收缩压论文; 阻滞剂论文; 老年人论文; 药物论文; 利尿剂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