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古今中国外种类繁多、形式多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与训练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表达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就我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作文充满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中找到乐趣。
1.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的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等,让他们快乐的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习作的乐趣。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猪猪侠》、《小兵张嘎》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主编,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发行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4.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
二、联系生活,唤起灵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1.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摄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在家中很少干活、做事。没有经历,故谈不上感受。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
2.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观看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物捐款奉献爱心,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三、拓展选材空间
1.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作文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首先要考虑到作文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宽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如写一件事,既可以写高兴的事、也可以写难忘的事,还可以写印象深的事,不仅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总之选材范围很广,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学生喜欢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2.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文兴趣。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加动力
作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及时鼓励,特别是教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更能诱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教师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窗、学校广播站、校刊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让学生将优秀作品读给父母听,获得父母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和追求发稿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
论文作者:王冬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兴趣论文; 习作论文; 生动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