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结型、囊肿型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较复杂,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口角化和毛囊内微生物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痤疮的治疗方法多种,但硬结型、囊肿型痤疮的疗效不明显。由于病程的迁延,使部分患者出现皮损部位瘢痕性增生或萎缩性瘢痕。我们从2013年起采用沙利度胺和多西环素联合治疗硬结型、囊肿型痤疮,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来自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门诊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入选患者均符合硬结型、囊肿型痤疮的诊断标准,共70例[1],其中男53例,女17例,年龄15~22岁,平均年龄23.5岁。病程2个月~13年。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2 临床表现皮损表现为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粉刺、丘疹、囊肿、结节,部分可见瘢痕性增生和(或)萎缩性瘢痕。1.3 剔除标准1)近一个月服用抗生素、维甲酸类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2)肝肾功能障碍者; 3)过敏性体质患者(包括对紫外线照射过敏患者)。1.4 方法1.4.1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服用多西环素片,100mg,2次/D,口服 ②治疗组:口服多西环素片和沙利度胺片,沙利度胺片50 mg,2次/D,多西环素片,100mg,2次/D。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分别于治疗后三周和八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4.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皮损>消退90%。显效:皮损>消退60%。好转:皮损消退>20%,无新发皮损。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有加重,伴有新发的皮损。有效=治愈+显效+好转,有效率:(临床治愈数+显效数)/各组例数。 1.5 安全性评价:所入选的病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的检测。1.6 统计学方法两组药物的有效率采用Personχ2检验,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6.0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治疗疗效两组在治疗3周和8周后疗效的比较见表3,用统计学软件经personχ2统计学分析,3周后有效率(χ2 =3.684,P>0.05),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χ2 =6.629,P<0.05),可见,治疗3周后两组疗效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3治疗3周、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分组 例数 治疗3周后 治疗8周后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治疗组 χ2值 P值 35 35 30 33 5 2 34 35 1 0 3.684 >0.05 6.629 <0.05 2.2 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照组有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头晕2例,视物模糊1例,皮肤和口干燥5例,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头晕3例,对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予以VitBC、胃复安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对口干、皮肤干燥者外用维生素E乳膏。2.3临床随访我们对35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硬结型、囊肿型痤疮的患者进行临床复诊两个月,以了解复发情况,共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8.57%,复发率较低,复发后再次联合药物治疗仍有效。3 讨论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体内性激素的水平、皮脂腺活动异常、毛囊内微生物、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遗传。体内雄激素或者雄激素受体的水平升高,皮肤及其附属器作为它们的靶器官之一,刺激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同时,皮脂腺在缺乏必需的脂肪酸时会导致毛囊导管角化过度,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堵塞毛囊口,产生粉刺。皮脂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使毛囊及其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就产生了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2][3]。遗传因素、精神状态和饮食习惯也与痤疮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西环素是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可以减轻皮脂腺、毛囊炎症反应,是广谱抗生素,其治疗痤疮的机制可能是减少了痤疮丙酸杆菌在皮肤上的数量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酯酶(此酶可以分解甘油三酯形成刺激物游离脂肪酸,产生炎性丘疹)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阻止皮脂腺毛囊发生炎症性损害,同时还可以抑制对白细胞的趋化,有研究表明多西环素50-100mg/D即可进入皮脂腺和毛囊,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抗菌作用强,血清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副作用发生率低的优点,口服吸收好。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一种非巴比妥类中枢镇静药,曾一度因致畸作用被停用,近十几年来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沙利度胺对治疗皮肤科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硬结性痒疹、硬结性脂膜炎和多形日光疹等有很好的疗效,沙利度胺有类激素样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抗组胺、抗5-羟色胺作用和免疫调节、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稳定溶酶体膜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4]。本研究于用药8周时观察疗效,发现治疗组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沙利度胺和多西环素联合治疗硬结型、囊肿型痤疮具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没有出现相互叠加。本组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多西环素还是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硬结型、囊肿型痤疮,约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多,一旦停用上述药物临床症状均可缓解。 参考文献[1]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2]王侠生,廖康煌,主编.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25-728.[3]Cibuls D, Hill M, Vohraduikova O, et al. The role of anlrogens in determining acne severity in adult women.[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0; 143: 399- 404.
论文作者:贾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痤疮论文; 硬结论文; 囊肿论文; 疗效论文; 毛囊论文; 皮脂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