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韦木丽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韦木丽

韦木丽(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和平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养语文;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85-01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

二、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1.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三、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在课堂多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第二,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兴趣。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第三,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实施语文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1.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课前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等。

2.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

3.课后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比如在鲁迅的《祝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后编写祥林嫂的生平简历,或者展开想象,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重新为她设计一下命运,课后在班上交流,看谁写的生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韦木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韦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