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中医院 黑龙江省 157199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施慧达口服治疗,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临床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导致,属于糖尿病全身性血管病变之一。临床数据显示,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年龄、体重及病程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的患者在临床属于较高危的危险分层[1]。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8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6.4±12.2)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17年,平均病程(6.2±4.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7±11.4)岁;病程最短10月个月,最长16年,平均病程(5.4±3.8)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0.5g/次,3次/d;施慧达口服治疗,2.5mg/次,1次/d;同时辅以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笔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浊阻络型三种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2.1 肝肾阴虚型(10例)患者眩晕头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补肾滋阴、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g、钩藤30g(后下)、葛根20g、石决明20g、菊花14g、生地24g、怀牛膝24g、桑寄生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2g、黄芩12g;随症加减: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者加龙胆草、茵陈;大便干结者加玄参、决明子;口干欲饮者加石斛、花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阴阳两虚型(18例)患者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阴阳双补;方用左归丸合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30g、山药12g、山萸肉12g、怀牛膝24g、杜仲20g、淫阳藿24g、枸杞子14g、桑寄生24g、黄精24g;随症加减:阴虚内热者加黄柏、知母;肾阴虚偏著者加墨旱莲、女贞子;肾阳虚偏著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腰背冷痛者加熟附子。
1.2.3 痰浊阻络型(12例)患者头昏项沉、口角流涎、咳唾清稀、脘腹痞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治宜渗湿健脾、化痰祛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天麻12g、决明子20g、白术14g、茯苓20g、党参12g、半夏9g、陈皮12g、胆南星12g、生山楂12g;随症加减:乏力气短者加黄芪;食欲不振者加砂仁、薏苡仁;痰浊郁而化热,心烦口苦者加芦根、黄连;四肢沉重,小便量少者加泽泻、车前子;伴有瘀血症状者加鸡血藤、益母草。上方予水500ml,煎服25min,取汁3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本次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改善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改善明显,症候积分下降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有所改善,症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症候积分下降低于30%。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作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基础,高血压亦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二者联合存在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使糖尿病肾病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对其治疗预后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高血压还可引起眼内小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因此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肾脏及眼等器官的诸多并发症,常常成为糖尿病患者临床死亡的重要致病因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眩晕”等范畴,消渴患者素体阴虚燥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挟痰上扰清窍,清阳被蒙,或肾虚致脑髓失养,精亏致髓海不足,而发为眩晕、头痛等症。本病的发病原因可大致概括为风、火、痰、瘀。病变部位在肝、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提倡“治未病”,从个体出发,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0%,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患者,且中医治疗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另外中药治疗在起到缓和降压的同时,还兼有综合调理功效,对心脑血管供血、血糖、血脂等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59(11):113-114.
论文作者:赵文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体征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