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王春礼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王春礼

王春礼 贵州盘县坪地彝族乡民族中学 553528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兴趣越浓,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越强,智能潜力的发展就越大,创造热情就越高涨。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钻得进去,学习才会有成效。充实的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爱心教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目前,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课堂兴趣化呢?

一、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调整并充实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规律性,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绝不能随心所欲、支离破碎、章法全无,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次是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流于形式,应该是略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经过合作、探究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诱使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使学生学得具体、学有所得。

再次是教师讲课必须防止架空分析,尽量排减水分,努力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讲练结合,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更新教学方法,激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自主探索与学习,才能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探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出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所提问题应恰到好处,既不能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马上回答出来的,也不能是学生苦思冥想仍不能回答出来的。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探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是从怀疑和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实在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包括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特别是在教学考核和评估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三、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及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是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而是因人而异地从学生心理出发,从内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我们可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从“新、趣、情、思”等环节去激发学生。那么课余呢?如果课余学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对课堂教学本身来说,无疑就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学生课堂上有话说,上课就不再是负担,同时可改变上课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形成融洽的主客体关系。

四、教师的爱心教育,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爱教师,也会爱学教师所教的课。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每位学生都期望受到注意、赏识、尊重,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有目的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教师只要能实施情感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持续。一个热爱学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情育情,以情激情。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情感去教同一节课,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传递和感染的,把情感教学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载体,加强情感的投入,这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就会持久地巩固下去。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的人格力量,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

论文作者:王春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王春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