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军杰[1]2004年在《电解-SBR联合处理高盐高浓度制药废水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制药废水的种类和特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了解到单独的生化法难以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甚至导致污泥死亡。本文以杭州市神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COD_(Cr) 4100~7800mg/L,TN60~95mg/L,NH_4~+-N35~40mg/L,pH2.0~4.0)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制药废水成分复杂、COD高且难降解的特点和电解法处理废水的高效、易操作且能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优点,设计了以电解法为预处理联合SBR法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案。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测定电解槽中制药废水COD_(Cr)、色度、可生物降解性的变化,考察了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废水浓度、电解电压、pH值、电解质、阴阳极转换频率、电极联接方式等电解主要操作条件对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同Na_2SO_4、NaNO_3等电解质作对比实验来说明NaCl产生的电解阳极间接氧化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Cl~-所导致的阳极间接氧化促进了COD_(Cr)的去除,且阳极间接氧化在电解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2、实验所用废水本身Cl~-含量较高,因此无需添加NaCl即可发生电解阳极间接氧化。在本实验中,以30伏直流电压为电解电压,调节废水pH为7.5,电解时间为60min,测得废水COD_(Cr)降低41.4%,色度去除率为96.9%,废水的B/C比从原来的0.17提高到0.34,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并通过对处理前后的废水组分进行的色质联用分析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3、耐盐微生物的培养驯化是高含盐量废水SBR法处理的最重要的步骤,可使废水中盐对该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采用限制性曝气方式和非限制性曝气方式进行的对比试验发现,非限制性曝气方式取得较为理想的COD处理效果。 4、本试验分别开展了恒温和变温度条件下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研究。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MLSS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下温度对反应过程中DO和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条件下DO作为过程控制参数是可行的;环境温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反应器内DO的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变化趋势,而ORP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受影响。提出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O即作为控制参数更能反映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中还发现,ORP凹点出现的时间与进水COD浓度有关,O即的上升速率与COD降解程度有关。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实现SBR法处理制药废水的在线控制,合理安排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通过电解预处理后,废水经中和和稀释后加入到SBR反应器中生化,平均出水eonc, 230mg/L,SBR出水再经絮凝沉淀CODe,降到loomg几以下,色度由最初的200降低到10以下。
白瑞峰[2]2015年在《立式环流氧化沟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己成为全球合成制药生产与出口大国,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废水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由于合成制药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原料,化学成分复杂生产工艺多变,产生的废水成份也十分复杂。制药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难降解和抑制性物质较多,这使得制药废水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本课题以实际工程为对象,对制药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首先,综述了制药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生产废水的特点和来源,以及制药废水处理的多种工艺技术,并且重点介绍了本课题关键工艺立式环流氧化沟的起源及工艺特点。其次,以北方某合成制药企业污水处理工程作为研究项目,通过对水质水量的分析,最终确定主体工艺路线为预处理+水解酸化+立式环流氧化沟+臭氧催化氧化+砂滤,并确定了各单元的技术参数和配套设备。再次,对新型好氧工艺立式环流氧化沟的处理效果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调试阶段、稳定运行阶段(单点进水模式和两级两点进水模式)多种运行工况的分析,考察其对制药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是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评价其运行效果,结果显示:对于高浓度制药废水,立式环流氧化沟的两级两点进水模式较单点进水模式在系统运行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出水水质和节能方面更有优势。最后,对该工程的投资及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由于该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品牌配置较高级,故系统吨水投资处于同类废水处理的中高档水平;因所选工艺本身具有节能优势,同时又采用变频等节能手段,其吨水运行费用处于中等水平。
马焕春[3]2013年在《畜禽养殖场沼液的微电解—电极-SBBR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的畜禽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中型沼气工程也随之得到迅猛发展,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在利用废物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成分复杂,浓度高的沼液,这已成为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对于沼液处理尽管可以采用还田处理或者是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消纳方式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尤其受到我国地少人多等实际条件的限制,因此工艺性工程化处理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所产生的大量沼液仍是必然的选择。鉴于沼液高氮磷、低C/N比的特点,考虑通过物化的预处理方法,改变其溶液的理化性质,去除或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强化后续的生化处理,使排放废水能够达到《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86-2001)规定的要求。开展沼液处理工艺研究,考察铁炭微电解、电解物化处理单元的可行性,考察SBBR及电极-SBBR工艺生化处理单元的可行性,研究“叁级微电解-电解”物化处理沼液组合工艺的可行性及处理效能,进行微电解-电极-SBBR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试验研究。1、铁炭微电解试验铁炭微电解试验选择曝气量、初始pH值、铁炭体积比(Fe/C)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作为试验影响因素,经单因素试验结果推荐反应条件分别为:15.0mL/min-L沼液(曝气量)、4-5(初始pH值)、1:1(Fe/C),2.5h(HRT),其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2%~44.74%、18.47%~30.42%、20.32%~40.75%、66.01%~87.56%。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HRT>曝气量>pH值>Fe/C,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Fe/C>HRT>pH值>曝气量,对TP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曝气量>HRT>pH值>Fe/C。通过综合平衡分析后,铁炭微电解的推荐工作条件是曝气量为15.0L/min-L,初始pH值为4,Fe/C为2:1,HRT为2.5h。微电解的多级串联试验表明,3级反应的去除效果最为合理。通过平行试验证明了微电解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填料的扫描电镜发现,用水冲洗过的反应后的填料可以恢复其活性;沉淀物的XRD图谱分析,证实了磷是以FeP04的形式去除的。2、电解试验电解试验选择极电压、反应时间、初始pH值、极板间距作为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10V(极电压)、3.0h(反应时间)、5.0(pH值)和20mm(极板间距)的条件下,其去除效果最好,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0.77%~59.00%、6.34%~10.66%和22.91%~44.04%,在此推荐反应条件下,通过变换极板的电极、叁维电极、曝气和增加极板数等方式来改变反应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对于COD、NH4+-N的影响最大,而增加极板数对TP的影响最大,因此最终选择增加曝气作为反应改变的条件。3、SBBR及电极-SBBR试验历时6周完成了对SBBR及电极-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的挂膜驯化,结束时,软性填料上形成了1.2~1.5mm生物膜,镜检发现系统中累枝虫、轮虫等原生动物为优势微生物,且形成了较为密实的菌胶团。SBBR及电极-SBBR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电极强化的SB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最终依据试验结果,推荐7.0h作为反应的运行周期,其运行工况为:进水→厌氧(1.0h)→曝气(4.0、通电)→缺氧/厌氧(2.0h、通电)→出水→闲置。按照确定的运行工况,选择极电压、DO质量浓度、填料密度作为运行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15V、4~5mg/L和30%的反应条件下,其COD、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57%~69.81%、84.38%~90.69%和54.80~65.26%。在推荐的工艺条件下,运行电极-SBBR工艺稳定运行的30d内,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维持在70%和80%以上,出水较为稳定,基本都能够达到《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都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对TP的处理效果也较为稳定,但去除效果不理想,平均出水浓度为8.86mg/L,超过了8.00mg/L的限值要求,因此还需进行强化处理。4、工艺组合试验在微电解、电解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微电解-电解”物化处理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该工艺对COD、BOD5、氨氮、TP和SS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BOD5/COD由进水的0.19提高到0.53~0.57,显着的提高了出水的可生化性,出水TP(3.95~7.17mg/L)能够达到GB18586-2001的标准要求,其余与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微电解与电解的对比试验表明,按照各自推荐的反应条件,在相同的时间内,微电解的处理效果优于电解,尤其是NH4+-N、TP和SS的去除效果差异性较大,因此选择铁炭微电解作为沼液的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叁级微电解-电极-SBBR"工艺的组合的试验研究,在COD、氨氮、TP和SS的进水浓度分别为4400.00~6660.00、804.43~1675.95、89.87~175.41和5724~11462mg/L,进水pH值4.3~5.1的情况下,经过运行可知,前8天,各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231.00~396.00、56.55~79.39、5.82~7.84和89.20~177.30mg/L之间,达到了GB18586-2001规定的400.00、80.00、8.00和200.00mg/L的指标要求。因此将8d作为一个运行周期,用自来水通过反冲洗的方式去除吸附在铁炭填料表面的物质,使铁炭填料活化,然后再继续进行处理。本文在单工艺基础上,构建“微电解-电极SBBR"耦合新工艺处理沼液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86-2001)规定的要求,且稳定性较好。
程谣[4]2016年在《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文中提出内固醇激素在维持生命、免疫调节及生育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进行制药废水经济有效、稳定可靠的处理,已成为系关制药企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生态安全的关键。目前,难降解工业废水普遍采用物化预处理联用微生物降解单元,其工艺过程特性的探讨与运行条件优化对污染物去除的高效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本论文基于序批式小试实验,考察了“微电解(Interior Micro-electrolysis,IME)/Fenton”预处理单元的影响因素、运行条件优化及预处理前后的水质特性,并在连续流生产性规模条件下,研究了“微电解/Fenton预处理—水解酸化(Hydrolysis Acidification,HA)—生物接触氧化(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BCO)”工艺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污染物降解效能与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序批式小试实验研究构建系列序批式小试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铁碳填充比、气水比、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和Fe2+产生量的影响,获得微电解/Fenton预处理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在初始pH=4,铁碳填充比1:1,气水比10:1,反应时间18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31.8%,BOD5/COD(B/C)提高1.7倍,反应结束时废水Fe2+浓度为458.5mg/L,满足后续Fenton氧化反应的Fe2+需求。当微电解出水初始pH为4,H2O2投加量6.6g/L,反应时间40min,Fenton氧化反应可进一步实现30.1%的COD去除率,其出水B/C提高至0.59。同时,经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后,废水中Cr6+、Zn2+以及Al3+等浓度通过吸附、电泳和混凝沉淀等作用而大大降低。(2)废水特征污染物分解特性与吡啶降解途径初探针对实际废水预处理进、出水,采用叁维荧光(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对废水中污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后,原废水中富里酸、胡敏酸类大分子有机物得以有效分解转化,生成了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基于实际废水中特征污染物——吡啶的浓度水平,配制了模拟废水,借助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GC-MS),进行了啶降解途径的初步探究,图谱分析表明,有毒化合物吡啶在微电解及Fenton预处理过程中首先转化为乙酸和乙酰胺等低毒中间产物后,过程中可进一步完全氧化分解为H2O和CO2。实验预处理过程可有效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与生物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3)预处理—生化联合工艺连续流生产性实验在序批式小试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规模为96m3/d的连续流生产性规模的实验研究。生化单元的启动和挂膜利用当地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好氧污泥进行接种。启动阶段,微生物采用生活污水和原废水的混合污水进行连续流培养,以确保微生物拥有充足的营养。联合工艺系统成功启动后,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优势菌的驯化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良好,出水水质稳定。废水经整个工艺系统处理后,平均COD去除率可达为99.6%,出水COD、BOD5分别低于90mg/L、15mg/L,预处理残留金属离子经生化单元后被完全去除,出水满足《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水质限值的相关要求。研究表明,每两周定期对铁碳材料进行12h的硫酸(5‰)浸洗以恢复其活性,可保持联合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及高效性。生产性实验中,预处理过程运行费用为28.47-32.56元/m3,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目前,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大多为实验室研究阶段,且鲜有针对内固醇激素制药实际废水的研究报道。由于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水质的复杂性,以及生产性实验废水水质的波动性,基于实际生产废水,结合序批实验与生产性实验,进行微电解/Fenton预处理技术影响因素及联合生化工艺过程优化的探讨,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可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黄海苏[5]2011年在《热敏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热敏染料生产废水是典型的高COD、高盐分、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普通的物化-生化处理工艺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本文以山东某精细化工厂热敏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不同水质的废水分别采用蒸发脱盐、混凝沉淀、中和沉淀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过的废水与其它一些不需要预处理的废水按比例混合在一起进行生化处理,再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处理,最后用SBR工艺对Fenton氧化出水作进一步处理,从而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山东某精细化工厂的热敏染料废水通过预处理+好氧生化处理后COD和NH3-N浓度可以分别稳定在300~400mg/L和60~70mg/L。生化处理单元出水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的适宜条件为:pH=3.5~4.0,t=2h, H2O2投加量=1.0mL/L, FeSO4·7H2O投加量=0.49g/L。在优化条件下,Fenton试剂氧化单元COD去除率约为50%,二级生化出水经Fenton试剂氧化后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BOD5/COD值从0.09提高到0.35。Fenton试剂氧化单元出水再用SBR工艺处理,曝气10h后,COD<100mg/L、NH3-N<15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之一级排放标准所规定的相应限值。因此,用“物化预处理十生化处理+Fenton氧化处理+SBR”组合工艺处理热敏染料废水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但该工艺的运行成本较高。
秦伟伟[6]2011年在《O_3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药废水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毒性大,是废水处理中的一大难题。仅采用生物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提高其可生化性。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气浮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及高级氧化法(AOPs)等。其中,AOPs能有效氧化去除水体中高稳定性、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降低该类污染物的负荷,进而降低废水毒性并提高其可生化性。臭氧(03)高级氧化技术属于AOPs的范畴。该方法通过03与一种或多种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包括紫外(UV)、过氧化氢(H202)、超声(US)和固体催化剂等,催化03转化为氧化性更强而反应选择性更低的羟基自由基(.OH),解决了单独03氧化的选择性和有害中间产物等问题,提高了O3的氧化效率。本文将03氧化法与UV联用,以黄连素废水为代表性制药废水,着重研究03、UV/03、UV/H202/03等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对难降解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工艺影响,通过处理效果评估和经济分析,确定了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优氧化工艺,并对03高级氧化的机理和动力学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单独03氧化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低,处理所需时间长,UV和H202皆能强化03氧化产生更多的活性组分-OH,03耦合的工艺越多,03高级氧化技术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越好。对于低浓度的黄连素废水,各种03氧化技术对其均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对于黄连素浓度为300mg/L、pH值为7.0的模拟废水,采用UV/H202/03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30%的H202投加量为2.00 mL/L,03投加量14.05 mg/L/min, pH值>7.0,即需要碱性环境,03和H202的摩尔比0.3。当pH值=11.0,反应45 min时,黄连素去除率高达96.49%。但对于较高浓度的黄连素废水,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经济成本,UV/03氧化工艺是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技术。对于初始黄连素浓度为1000 mg/L,初始pH值=5.0的模拟废水,03/UV工艺最佳操作条件为:进气流量为3.0 L/min,进气03浓度为14.05mg/L/min,反应时间为45 min(03投加量为279 mg/L),黄连素的去除率可达81.2%。该条件下,采用UV/03工艺处理实际黄连素废水,废水的可生化性从0.02提高到了0.26,提高了约16倍。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最优反应时间内,03高级氧化技术对废水中COD和黄连素的去除为一级反应,二者浓度变化符合:InC1,=InC0-k0t-COD和黄连素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0.00794 min-1和0.00216 min-1,黄连素的去除速率是COD的去除速率的3.7倍左右。UV-Vis光谱和GC-MS谱图分析结果表明,03高级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活性-OH能破坏废水中的黄连素等特征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将其转化为其他小分子物质,进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张淑萍[7]2010年在《混凝—厌氧消化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制药废水的特点及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做了简要论述。对混凝理论、厌氧消化理论作了简要的分析。本文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混凝剂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聚合氯化铝作为处理该种制药废水的混凝剂。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制药废水的初始条件为:初始pH值为5,PAC投加量为100mg/L,慢速搅拌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30min。同时确定了单因素试验顺序依次为混凝剂的投加量、初始PH值、搅拌时间、沉淀时间。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初始PH值、搅拌时间、沉淀时间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混凝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废水初始pH为8,PAC最优投加量为80mg/L,快速搅拌1min (250r/min),慢速搅拌15min (50r/min),沉淀50min。制药废水的厌氧生产处理试验主要研究了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过程,本试验接种污泥取自地奥污水处理站厌氧池,接种污泥占反应器有效容积的40%。启动试验的研究表明:常温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了2.24kg COD/(m3·d), 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5%以上,出水VFA在10.5 mmol/L之下。中温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了3.36kgCOD/(m3·d), 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8%以上,出水VFA在6mmol/L之下。反应器的运行阶段进水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废水水质,即未经混凝预处理的废水及混凝后出水,考察了两种废水的COD的去除率随水利停留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水质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反应器中废水COD的去除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当停留时间在0-6h之间时,COD去除率增加相对缓慢,当水利停留时间在6h-24h之间时, COD去除率进入迅速提升阶段。当水利停留时间大于30h后,反应器COD去除率没有明显的增加,基本稳定。稳定后未经混凝预处理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0%左右,混凝后出水的COD去除率为93%左右。本研究按照物化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分别完成或部分完成上述两个单元对该制药废水的小试试验,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整个工艺的处理能力并摸索出一些工艺条件,对以后该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睿[8]2017年在《电解-A/O-DMBR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焦化厂、煤气厂、石油炼制厂、印染厂以及医药化工企业等,其中典型污染物有喹啉、吲哚、苯酚和苯酚同系物,这类废水因毒性大、可生化性低、难处理等特点成为水处理行业的重难点。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期,由此而带来的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此类废水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手段已迫在眉睫。电解法作为一种高效能、低污染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在废水处理领域已彰显出重要地位;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作为一种新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具备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水质好、产泥率低等优点,同时具有过滤通量大、反冲洗较方便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工艺的潜在技术。本课题采用电解-A/O-DMBR耦合工艺处理含酚废水,主要探究耦合工艺对污染去除效果以及污泥混合液特性与膜污染内在联系,以寻求一种高效能、低污染的废水处理方法,以期为有毒有害废水处理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人工配置的含酚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A/O-DMBR工艺对进水苯酚极限耐受浓度以及在此范围内最佳工艺参数,实验选取水力停留时间(HRT)、回流比(R)和溶解氧(DO)作为探究因素。结果表明:A/O-DMBR系统对苯酚极限耐受浓度为110mg/L;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24h、回流比为200%、溶解氧为3mg/L时最为合适。参考大量含酚废水处理相关文献,确定将电解法作为废水预处理手段。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初始pH、电压、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和初始苯酚浓度等影响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各因素进行优化并确定影响程度相对大小;在最佳工艺参数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进水苯酚浓度下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苯酚去除率贡献大小为电压>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初始pH>初始浓度;电压+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最佳电解参数:初始pH为6.56、电压为24.93V、极板间距为20.05mm、电解质浓度为2.46g/L、初始浓度为368.87mg/L时,苯酚出水浓度为10.84mg/L,实验验证值为17.89mg/L。在最佳参数下分别对浓度为100mg/L、200mg/L、300mg/L、400mg/L和500mg/L苯酚进行电解处理,结果表明5个浓度梯度的电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电解-A/O-DMBR耦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污泥混合液特性与膜污染阻力之间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耦合工艺对苯酚、COD、TP、氨氮和总氮均有良好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8%、89%、92.5%和86%。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污泥浓度(MLSS)、污泥粘度、相对疏水性(RH)、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与膜污染阻力(R_f)之间均存在关系,各影响因素对R_f的贡献率排序为:MLSS>SMP>粘度=RH。其中,MLSS与污泥粘度相关性较强(r_p=0.788),实验表明将MLSS控制在6g/L以内不仅可以降低污泥粘度还能延缓工艺运行周期。借助叁维荧光光谱(EEM)技术发现,SMP组分中以腐殖酸、富里酸和蛋白质为主,对比膜池和出水中SMP组分能够看出,蛋白质作为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在膜池中,而蛋白质含量与R_f相关系数为0.723,进一步证明:蛋白质是造成膜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测定SMP中多糖含量发现,多糖作为亲水性基团主要提供者与RH有紧密关系,且二者都是引起膜通量下降重要原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膜污染阻力模型:R_f(×10~(11))=0.855+0.244MLSS+0.588粘度-0.004RH+0.008SMP。
李赛钰[9]2013年在《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有四千多家企业单位从事医药生产及研究工作,这些单位每年可以生产化工原料药品五千余种,以及总计四千余个品种的叁十四个化学药品剂型,可以达到八十万吨的年产量,而且,相关新药的研制与开发也在源源不断的进行中。虽然制药工业生产总值在全国仅占1.6%左右,但其废水排放量却占到了2%以上。制药厂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在制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其特点是危害性较大,水质和水量随生产工艺的变化改变很大,所含的有机类污染物复杂多变且浓度很大,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废水,该公司以微生物发酵为主要生产工艺,主导产品为硫酸粘菌素和10%硫酸粘菌素预混剂。硫酸粘菌素是一种碱性琐环状多肽类(Polypeptide system)抗生素,是在多粘杆菌的培养过程中由其培养液提取得到的两种多粘菌素的混合物,是一种易溶于水的耐热白色粉末。由于该抗生素在人体消化道内不易吸收,并且毒性小,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本论文针对该企业废水特点,选择了以EGSB为主体的“水解酸化+EGSB+A/O"作为本废水处理工程的主体工艺。在废水处理站的调试与运行过程中持续取样监测,并分析各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效的。该废水处理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提升该公司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同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提供有效且可行的参考,丰富制药废水处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工程设计。
陈龙军[10]2018年在《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文中认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水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有机废水因为其组成成分复杂、起始COD高、可生化性差、副产物多等特点,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有机类物质很多具有剧烈的毒性,未经处理排入水源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灾害。因此,本文从抗生素类废水着手,采用了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处理此类废水,对水杨酸废水的降解进行了初步降解实验,对阿莫西林模拟废水和乙腈废水进行了探究实验,并对乙腈废水的降解过程进行了放大,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在实验中,采用了真空紫外耦合湿式催化氧化(CWPO)工艺处理水杨酸废水。其中,CuO-ZnO-CoO/γ-Al_2O_3作为湿式催化剂,H_2O_2作为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供氧剂。实验中采用FT-IR、XRD、SEM与ED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降解实验中,以水杨酸降解率(%)、COD值(mg/L)及COD去除率(%)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的评价指标。探究了水杨酸废水浓度、催化剂使用量、溶液pH、H_2O_2用量、温度对耦合降解过程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WPO/H_2O_2/VUV耦合工艺对水杨酸的降解能获得较高的降解效率,在10min内可以降解100%的水杨酸,在20min内可以去除98.48%的COD。同时,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阿莫西林模拟废水和乙腈废水效果很好。其中,乙腈实际废水的降解是一个放热过程,降解过程受溶液pH的影响较小,影响COD去除率最大的因素为H_2O_2和催化剂用量;为了对乙腈废水进行放大实验,对CuO-ZnO-CoO/γ-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成型,探究了成型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处理量达到550L时,此时催化剂的效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催化剂的效能经活化后会得到恢复。乙腈废水的放大实验表明,耦合降解60min后,即可以将COD值为98400mg/L的乙腈废水降低至5672mg/L,此时COD去除率达到了94.23%,结果表明耦合降解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预处理手段效率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降低废水的COD值。
参考文献:
[1]. 电解-SBR联合处理高盐高浓度制药废水工艺技术研究[D]. 温军杰. 浙江大学. 2004
[2]. 立式环流氧化沟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研究[D]. 白瑞峰. 天津大学. 2015
[3]. 畜禽养殖场沼液的微电解—电极-SBBR处理工艺研究[D]. 马焕春. 西南大学. 2013
[4]. 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D]. 程谣. 重庆大学. 2016
[5]. 热敏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 黄海苏.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6]. O_3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研究[D]. 秦伟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11
[7]. 混凝—厌氧消化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D]. 张淑萍.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8]. 电解-A/O-DMBR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研究[D]. 张睿. 安徽建筑大学. 2017
[9].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应用研究[D]. 李赛钰. 山东大学. 2013
[10]. 真空紫外耦合化学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D]. 陈龙军. 东南大学. 2018
标签: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水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废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