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习理论是语文新课标的理论基础。语文新课标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文批改低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入手。作文批改策略包括“改”的策略和“批”的策略。学生自主批改的指导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人和受益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学生自改 学生自批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10-205-02
高中作文教学中,在字、词、句及标点方面,指导学生运用“修改分项卡”的方式记录、整理作文中的错误与缺陷;在篇章结构和立意方面,指导学生运用“自我提问法”、“搁置法”、“案例法”、“出版法”等查找作文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改。定量评价方面,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评定作文的等级优劣与分数高低;定性评价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循环互批法”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与不足加以评点,并以编辑文集方式展示交流学生的成果;批语方面,指导学生运用“赏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商讨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诚挚性原则”等撰写批语。
2017年12月公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地位与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并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更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为作文自改教学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语文核心素养在作文自改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都能够体现在作文自改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③,在作文自改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力求文从字顺,便回应了这一要求。无论何种文体,行文思路和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都是评改过程中学生着力揣摩的部分,这也契合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④的要求,而审美鉴赏与创造,作文修改本身就是对文章美感的不断追求,好文章也往往体现出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作文自改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虽展现出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特点,但这一教学方法仍十分贴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
二.高中语文作文自改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我将作文自改教学的过程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写作前的指导策略
写作前的教学指导,是写作的准备阶段,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指导写作方法,并根据方法的指导确定阶段性的作文评判标准和修改符号。确定作文评改标准,可以高考作文总分为基础,以文体训练的要求为基准,以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准绳,我将作文评改划分为“思想”、“内容”、“结构”、“卷面”和“扣分”五个部分制定标准。每个模块下属一定的细化标准,而细化标准的制定可根据文体特征而定,如议论文的思想要求“中心论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内容要求“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分论点表达明确,文章议论有针对性,论证有力”等。
(二)写作中的指导策略
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自我提问修改法、生生讨论共改法、朗读体验修改法这三种主要的作文自改指导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自我提问修改法
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提出关于行文和思路的问题,并在思考后进行自我修正的一种方式。运用这一指导策略,建议教师在写作前的方法指导时明确文章好坏的评判主要从思想、内容、语言、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但在写作过程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少地干预学生的写作过程,尽可能地交由学生自己领悟,若学生有所疑问,则可以进行啟发。
2.生生讨论共改法
指的是学生针对特定的学生习作进行讨论修改的一种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指导策略,教师可建议学生在写作训练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困难时主动与同学讨论解决策略,得出结论之后再对文章进行润色。应用这一策略,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便于学生进行讨论修改,并且引导学生在讨论习作问题的时候从评判标准出发。
3.朗读体验修改法
是一种边念边改的修改方法。其修改指导策略为:(1)修改标点、字、词、句等,学生自读,在需要使用而又没有使用标点符号的地方打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查找错别字,并查阅工具书加以改正,读不通的句子则有语病,需要修改。(2)修改行文立意等,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写的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无论是哪一类文章,都要做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写出了个人感悟,能否表现主题。
(三)写作后的指导策略
写作后的修改也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教师的示范性和引导性作用更强,可以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循环互改法和面批指导法来进行教学指导。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分析一篇或多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流程大致为:
第一步,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挑选几篇问题典型的习作,分印全班进行共同阅读,并分好学生评改小组。第二步,教师以其中一篇习作为例文,参照,评改标准进行示范评改。第三步,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个体修改(或生生共改),运用标准修改符号,参照评改标准进行评分并写上评语,最后将评分表和修改后的习作上交到老师处。
2.循环互改法
循环互改法是以写作小组内部相互评价作文为主的,批语评价后反馈给作者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循环互改法的实施流程一般为:
第一步,教师确定作文评改标准,划分作文评改小组,确定小组作文循环顺序,以本组作文水平最高的学生为组长,指导本组作文修改。第二步,将学生作文分为“A”“B”“C”“D”四个等级,以四个等级的评分和评语为引导,将学生作文按循环顺序发回修改。第三步,修改完毕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对评改情况进行讨论,最终上交给老师。
3.面批指导法
面批指导法,是学生在老师的当面指导下对已完成的习作进行修改的一种评改方法。面批指导法的一般流程为:
第一步,教师审阅班级学生习作,将需要面批的学生叫上讲台。第二步,教师就学生习作中的行文思路、表达主旨、篇章结构和遣词用句进行询问,根据学生回答加以引导。第三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理清思路,并整理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升格作文给教师复评。
总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的作文自改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策略的探索也是有益的,但本文中的策略设计还不够完美,对实际的教学问题的考虑也还不够周全,希望能够在日后的探索中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我相信,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即便此时仍旧行走在羊肠小道,只要坚持开拓,前方终会迎来坦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中行著.作文杂谈[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周小蓬,曾湖仙主编.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德云.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
论文作者: 樊菊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策略论文; 素养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