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 236000
摘 要:汉代孝道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先秦浓郁孝文化的铺垫以及汉武帝以降“儒学独尊”的强化,在整个汉代尤其是东汉,孝文化大兴,孝道观念成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都从不同程度折射出它的影子。
关键词:汉代 孝文化 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儒家的孝起着一定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儒家讲求“推”字,要推己及人。如果将对父母的爱敬、对兄长的尊重,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孝悌精神,不断向外延伸的话,那一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曰:“慈孝则忠。”正统的儒学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人们非常重视以血缘亲族为本的伦理关系。通过维护“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由在家庭的孝推及到对君主的忠,进而达到维护“君君臣臣”的社会伦理秩序。如果人人尽孝,个个尽忠,社会秩序就能得到稳定。
孝悌之所以成为仁的根本,关键在于孝是维护社会政治、社会稳定的伦理精神基础。《孝经·纪行章》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在家如果能亲敬长辈,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也会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顺民,不会与人争斗、惹是生非,以免使父母受辱。这样社会就多了份安定的因素。宣帝也说:“导民以孝,则天下顺。”统治者是深谙此道的,他们用孝这个亲情的幌子,给他们的统治戴上了一层道德光环,用此来麻痹广大的劳动人民,使他们能够从内心对统治者俯首帖耳,甘受奴役和摆布,客观上也发挥了延长、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当然,退一步从消极方面说,在家孝敬父母,已经养成对父兄权威的服从,少了些暴戾之气,到社会上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为所欲为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封建统治者在一定时期之内利用孝悌维持了相对的国泰民安、社会和平,而不是使人民处在动乱战祸之中,麻痹也好,制约也罢,总是聪明之道,对人民也并非无益。
二、有利于尊老氛围的形成
《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意思是说:天下安定的关键在于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尊重老人,人民就会孝敬他们的父母;统治者尊重长辈,人民就会顺从他们的兄长;统治者抚恤孤独,人民就不会背叛。这就是统治者尊老敬老的意图所在。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而孝道原则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老年人的角度来阐述的,所以尊老与行孝是相得益彰的。因此统治者在采取措施推行孝道的时候,也有很多尊老的行为,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养老尽孝的淳朴的社会风气。朝廷赏赐物质,关心老人生活,不仅使老有所养,而且也使那些本欲行孝但又无能无力的孝子成全了其美名。《汉书·高帝纪》载:二月癸未,……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
这拉开了两汉尊老的序幕。到了文帝时期,表现更为突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文帝的诏令指出,使人存问长老,而不加赏赐,无以向孝子贤孙证明朝廷的养老之意,所以给了很丰厚的赏赐。
除了物质上的赏赐,还通过实行教化、惩恶扬善的方式来宣扬和提倡孝道,在社会上对不孝子孙造成强大的舆论谴责力量,使民间敬老养老风俗得以巩固。《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分遣儒术大吏案行属县,显孝悌有义行者。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追行丧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两汉循吏以民之师的态度,采用教化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奖惩并用,促使老百姓趋于敬老养老,扭转了不敬师长、不养老人的陋习,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有利于建立和谐家庭
“孝是中国文化成功的调节父子冲突、个人与社会冲突的不二法宝。”孝先是调节家庭关系,孝的动机满足了我们的亲子情感。只有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了,家庭关系才能和睦,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国家才能和谐、稳定。家庭或者家族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因为我国特殊的“家国同构”现象,人们对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家训、家规。其中“孝”是家规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践着孝行,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它处于什么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机体。人们在家庭中的言行之好坏,必然会反映到其社会行为中来,因而应正确地把家庭教育看作是一个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而非个人的私事。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也是一个很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 著 《汉书》[M].中华书局,1962年版。
[2][东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礼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南朝]范晔 著 《后汉书》[M].中华书局,1998年版。
论文作者:辛雪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统治者论文; 社会论文; 家庭论文; 孝道论文; 汉代论文; 儒家论文; 赏赐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