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我国论文,职业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体育本属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推进职业体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1]。我国职业体育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摸索”发展,仍处于一种市场无序、人才凋零、乱象不断、各种问题肆意丛生的“尴尬”境地[2],我国职业体育面临众多发展难题。面对这一现实,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职业体育的演进历程,明晰职业体育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发展职业体育的现实困境,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体育发展路径。 1 职业体育的本质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够真正领悟事物的内涵。列宁曾在其著作中写道,“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其目的就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3]纵观西方职业体育的发展历程,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通过对职业体育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现象分析,厘清职业体育的阶段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职业体育的本质,为明确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帮助。 1.1 “休闲消费”是职业体育产生的前提条件 职业体育这一文化形态发端于英国,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8世纪上半叶,英国形成了典型的乡绅贵族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以及农业革命的共同作用下,英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效率有了巨大突破,英国经济也取得了划时代的飞跃。此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贵族和乡绅的商业经营意识增强,休闲生活方式步入乡绅贵族阶层的生活领域[4]。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750年“乔治赛马俱乐部”(The Jockey Club)正式成立[5]。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生产方式实现了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英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具有时间和金钱“余裕”的有闲阶级骤增,休闲消费成为有闲阶层生活的一部分,这为英国职业体育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19世纪70年代后,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大量的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欧美经济飞速发展。19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业化、商业化程度进入繁荣期,带来“人口增加之速惊人,而财富增加之速,则尤觉惊人”[6],休闲消费进入工人阶级群体的日常生活,且对于公开的而相对有价值的竞技体育消费,被认为具有内在的荣耀,这为职业体育在欧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1.2 “商业空间”是促进职业体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初现于英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其运营资金来源于贵族阶层赞助。它在19世纪中叶进入美国后,由于缺乏赞助渠道,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陷入资金链困境,为具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自我营利性”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创造了条件。1869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营利性棒球俱乐部——辛辛那提红长袜队,以资本营利为首要目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展,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职业体育的商业效益逐渐显现。1992年英超脱离“足总”后,实现了财政独立,拥有了赞助、联赛电视版权的谈判和签约权等,获取了巨大的商业效益,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具商业影响力的职业赛事。20世纪末,一些职业体育俱乐部实行公司股份制运作,与媒体、赞助、广告等广泛合作经营,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商业空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职业体育蕴藏的巨大“商机”,营利性职业体育俱乐部这一组织形态迅速向全球扩张。 1.3 “制度适宜”是职业体育健康发展的保障条件 制度适宜是为了较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进行的制度安排[7]。19世纪后,随着欧美发达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增多,职业体育赛事范围、规模的扩大,职业体育的各种冲突问题显现。为了促进各个俱乐部协作共赢,适宜的制度体系逐渐形成,如英国的赛马俱乐部管理制度。而后,西方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相继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职业体育制度体系,如职业运动员的选秀制度、转会制度、薪金封项制度等,也正是这些适宜制度体系的建立推动着西方职业体育快速发展。 1.4 “竞赛水平”是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水平体育竞赛活动是职业体育得以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职业体育商业化运作中的主打产品。而职业体育赛事的魅力就在于比赛的激烈与精彩程度,这也是职业体育独特的价值体现[8]。如今,NBA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运动联盟之一,但它的前身NBL在1898年成立后,就曾由于竞技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低下,仅仅经历了三四个赛季便名存实亡。所以,除了其拥有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外,高超的竞技水平是NBA得以昌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在足球领域的四大精彩赛事——英超、西甲、德甲、意甲的成功,都离不开引人眼球的精彩赛事以及球场上的高超技艺表演。因此,职业体育赛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业体育的生命力,也是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从经济学角度看,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活动往往需要高质量的资源要素投入,如职业体育运动员、职业体育赛事运作资金、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运动设施等,而职业体育运动员作为生产职业体育赛事产品的核心要素,它的供给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体育赛事水平的高低。 2 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掣肘 职业体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于中国大地,它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到目前为止,中超、CBA已经发展我国知名的品牌赛事,排球、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赛车等项目也陆续走上了职业化道路。但中国职业体育毕竟是一个“新生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交织、累积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 2.1 起点掣肘:我国职业体育缘起于落后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体委实施了“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奥运战略,各地市也在“全运战略”中采取“抓大放小,集中优势”的发展措施,而对于“投资大、收效小”的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发展受阻,竞技水平逐渐跌入低俗。为了促进这些项目的发展,市场化、职业化的体育发展方式成为首选。在1992年11月的“中山会议”上确定发展落后且投资大的足球项目成为职业化改革的“试金石”。1994年4月,“万宝路”全国足球甲A联赛揭幕,标志着我国职业体育正式拉开帷幕。由于我国足球项目起步较晚、竞技水平不高、资源储备不够等现实条件,我国职业足球的发展道路坎坷。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高水平职业足球赛事也对我国职业足球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为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 2.2 观念掣肘:我国职业体育是以“为国争光”为主流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一金遮百丑”惯性思维影响下,“为国争光”成为我国发展职业体育最高价值目标,而为金牌让路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2013年中超联赛因国家队参加亚洲杯预选赛而暂停。职业体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巨大的商业空间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把我国职业联赛贴上“为国争光”的标签,这种崇高荣誉目标已经不再是一种“激励”,而成为我国职业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种负担,但在理顺国家队与职业队之间的关系后,职业体育能够起到“为国争光”服务的作用。 2.3 路径掣肘: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依赖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 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是一种内源性发展方式,依赖于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演进路径。从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来看,我国发展职业体育不是以大众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为了寻求竞技体育项目的一种发展方式,由行政命令干预推动发展,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这种路径的战略安排是以政府为主体利益代表,为此,造成“在20年来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市场与行政的博弈内耗严重……”[9]根据经济学理论,政府与职业体育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对抗,难以实现职业体育效益的“帕累托最优”目标,且忽略市场需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对我国职业体育的市场化运作带来不利影响。 2.4 制度掣肘: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是以“举国体制”为背景 “举国体制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为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当前正在贯彻实施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方针、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式的总和”[10]。举国体制更多地依赖于政府行政命令的工作机制,而职业体育本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举国体制的惯性作用下,政府承担了对职业体育市场的管理与经营双重身份职能,致使许多职业体育俱乐部不以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经营,而更在意职业体育市场之外的“隐形”利益,我国职业体育市场走向一种畸形发展的道路。 2.5 资源掣肘:我国职业体育后备人才匮乏 职业体育运动员是职业体育赛事产品的核心生产力,直接决定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兴衰。一般来讲,俱乐部职业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购买与培养。我国在1994年成立职业足球联赛时,只有12家甲A俱乐部,除上海申花俱乐部外,其余11家俱乐部的运动员、教练员均由专业队翻牌而来。职业化改革后,俱乐部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应该成为职业俱乐部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后备人才队伍培养需要长期系统培养,资金投入大、收益慢,按照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导向理论,职业体育俱乐部“烧钱”购买球员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首选之策。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能够迅速崛起,2010年3月份由恒大集团正式接手,在2011到2014赛季就连续四次获得中超冠军,这与俱乐部勇于“烧钱”购买实力强劲的队员与优秀的教练团队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国职业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进入一种尴尬局面,后备人才队伍逐步萎缩,俱乐部之间高额球员转会费、高额薪酬等恶性竞争问题不断,我国职业化项目的竞技水平也随之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3 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路径 职业体育是现代体育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的产物,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其本质都是通过满足人民大众的体育赛事消费需求来追求商业效益的一项经济活动,中西方职业体育之间并不存在“质”的差异。但是,职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不能够与本国的主流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离的。因此,只有把握职业体育的本质特征,认清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现实,明确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我国职业体育健康有序发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职业体育发展方向 职业体育价值观是职业体育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进行职业体育价值判断的依据,对确立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向有深刻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常态,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职业体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也将逐渐走上轨道。根据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发展的先进经验,职业体育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大众对职业体育赛事产品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为价值取向的体育产业项目,它的最根本价值利益体现的是商业效益。在实现其根本价值利益的基础上,也会为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服务。因此,只有尊重事实、尊重文化、尊重科学,建立以满足社会大众对职业体育赛事产品消费需求为核心的职业体育价值体系,遵循职业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规律,明确职业体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才能使其不会偏离发展轨道。 3.2 建立适宜制度体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是一种后发型、强制性发展路径,在管理体制、资源储备以及市场培育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适宜的职业体育制度体系建立,能够促进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动态调整,使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在职业体育市场中有效供给,产生最佳动力效益。根据我国发展职业体育的现实状态,政府与职业体育市场的边界应呈现先集中后分权的“驼峰型”变迁路径,即在职业体育发展初期,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集中资源、积累资本、培育市场的内生性拉动能力,而随着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日臻成熟,政府力量应在一定范围内退出,回归职业体育的市场调节机制。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兴旺职业体育的非常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调节的边界,使政府能够通过制度、法律以及制定政策等手段,加强对职业体育市场的监督、引导与维护,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使二者产生最大化的合力机制,共同促进我国职业体育的繁荣。 3.3 培育职业体育市场,向诱致性发展路径转变 根据经济学原理,任何生产都是为了需求,任何市场都是由需求引起的消费和分配形成。没有消费人群的职业体育项目,也就没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日前,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在经历过火爆、萧条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尤其中超每场上座率达到2.5万人左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FIFA的207个会员国中我国的足球人口居全球第一,篮球已成为中国大众参与率最高的项目,且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我国城镇居民具有对职业赛事产品的购买能力,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9]而培育市场,引导城镇居民进行赛事产品消费和相关投资活动成为我国发展职业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职业体育逐渐向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竞技体育观赏和参与需求的发展方式转变,逐渐使我国职业体育走上由单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过渡的发展方向。 3.4 确立职业体育市场主体,确保投资主体的商业利益 职业体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职业体育市场中存在利益冲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明确职业体育的市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才能促进职业体育市场的有序运行。一直以来,职业体育项目实体协会与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做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担任着运营与管理的双重角色,掌控着职业体育联赛全部的管理权与经营权,这种“管办不分”的局面容易致使职业体育投资主体的利益受损。目前,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已经率先提出调整与改革中国足球协会,“管办分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必然。按照经济学中“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法人投资实体企业,是职业体育市场的投资主体,也应是职业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所以,只有确立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市场主体地位,促使投资主体把资本利润最大化作为运营目标,才能激起职业体育市场活力。 3.5 建立有效的后备人才储备渠道,提升我国职业体育的竞技实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纵观职业体育发达国家,他们的职业体育竞技水平能保持昌盛不衰的发展势头,正是得益于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竞技后备人才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身配备的二三线队伍,而借助中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及全面进行足球改革的东风,多元化的“体教结合”模式将成为我国职业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要融教育、培训、高水平训练于一体,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系统的培养体系,还要使四级联赛常态化;另一方面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职业俱乐部的积极性,实现四方助力于我国职业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为提升我国职业体育竞技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积累、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旧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冲突与争辩,也存在本民族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等等。职业体育作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态,无论国内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都是为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服务。但中国的职业体育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制约职业体育快速发展的因素,而牢牢把握职业体育的本质,认清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现实,遵循职业体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的繁荣才能指日可待。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研究_职业体育论文
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研究_职业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