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分析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分析——原因、现状和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现状论文,原因论文,跨国经营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国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一体化形势下的客观需要

1.跨国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内在需求

(1)盈利性的本质驱使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商业银行的根本目标是盈利,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惟一的目的。当母国的金融环境趋于饱和或者已经在母国取得了强大的市场地位后,向海外拓展是必然的选择。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不断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全球各个市场的区位优势,如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优势,新兴市场的超额利差优势等等,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创造持续的收入来源。

(2)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学习先进经验,如不良资产处置办法、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流程等,并可将其移植于国内和其他市场,提升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还有着丰富的金融产品线,可供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地借鉴学习,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还是新产品的试验田,往往是跨国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场所。

(3)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可以有效降低经营的地区风险。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阐述了应该分散投资,以有效降低整个组合的非系统风险。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跨国经营的实践。例如从汇丰银行2002年税前利润的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和香港地区分别比上一年减少了1.2%和4.5%,但是北美和亚太地区的强劲增大不但弥补了其他地区的增长乏力,而且使得汇丰2002年税前利润整体增长达到20.6%。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但我国商业银行也应未雨绸缪,将资产合理分散于与我国经济相关度不大的经济实体,以减少过分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

(4)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银行是规模优势比较突出的部门,通过规模的扩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现金流量,降低成本收入率,提高资产回报率。例如通过对美国50家大银行的调查显示,银行合并后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提高到1.29%,资本回报率从13.6%提高到15.9%,充分显示出规模经济的优势。银行的规模经济不只是体现在网络规模上,更重要的是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布局。商业银行在全球合理布局网络可以使得银行能够方便地从国际市场融资,减少融资成本,提高国际结算\清算的能力,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市场信息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效果。

2.跨国经营在现阶段有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和动力

(1)国内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迫使商业银行寻求海外拓展。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跨国银行在现金管理、外汇业务、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上明显的优势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在高端客户、优质客户、大公司和大企业的争夺上,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使其流失了部分优质高端客户。为了提升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走出去”,加快在全球的网络配置,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产品线,提升服务于高端客户\跨国公司的能力和水平。

(2)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品进出口平均增速达16%和15%,服务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速达24%和15%。进入2000年来以来外贸发展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从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2%,继200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以后,2005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4221亿美元。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跨国银行的参与和推动,提供国际结算\清算和贸易融资等产品,还需要银行提供国际性货币兑换、担保、咨询和资信调查等业务,对国内银行跨国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自2000年以来,国家实行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向海外投资,由此,国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迫切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服务。据统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非金融类)从2000年的6.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69.2亿美元,年均增长162%。跟随客户理论告诉我们,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是天然的伙伴,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跨国公司的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跨国银行提供结算、融资、汇兑、现金管理、财务咨询、投资顾问、并购重组中介等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

1.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跨国银行

英国《银行家》评选跨国银行主要有以下条件:跨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应该在10亿美元以上,海外业务应该在全部业务中占据较大比重,且必须在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设立营业性机构,开展国际融资业务,并派出一定比例的海外工作人员。按照这个标准,国内只有中国银行称得上是真正的跨国银行,其他银行的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

(1)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数量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转轨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渐加强,国际化进程加快,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得到较快增长。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仍显不足(见表1)。

从在几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来看,除中国银行在纽约、伦敦和东京这三大金融中心均有营业机构外,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络均没有完全覆盖这几大金融中心。纽约是设立营业机构的一个难点,由于美联储对国内监管水平的疑惑,以及财务重组前国有银行高企的不良资产率,都成为设立纽约分行的障碍。而英国变更金融监管法规后,只允许外资银行设立控股银行,而不能设立分行。

(2)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占比不高。据英国《银行家》的资料显示,1998-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大银行,其海外资产比重不断攀升。占比最高的3家银行为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分别为85.5%、76.6%和75.5%。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比重就相形见绌。作为海外资产最大的中国银行,2004年底海外资产总量为1444亿美元,占全行总资产的28.0%,比上一年的占比减少了1.2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海外机构发展速度还比不上国内发展速度。而其他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比均不足3%。

2.受制于国内银行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还处于较低层次

(1)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网点数量少,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盈利能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往往在一个国家就一个网点,单个网点的规模也不大,资产较少,人员不足,造成海外机构实力薄弱,无法与当地同业展开竞争,盈利能力低。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为例,除了在港澳地区机构数目较多、分布较为密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以外,在其他地区也存在机构数目不足的缺陷,且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除港澳地区以外,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2004年营业利润仅为1.11亿美元;由此计算的ROA(资产收益率)为0.39%。而汇丰银行在2004年的营业利润(拨备后)为165亿美元,BOA达到1.31%。

(2)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品种不多,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金融产品种类不多,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造成海外机构业务品种较少。包括中国银行在内,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上面,对于风险较小而利润较大的表外业务、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开展不够,金融创新产品严重不足。反观世界大银行近年来的发展,银行全能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表现为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表外业务不断扩张,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突飞猛进,以致进一步拉大了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领先优势。

(3)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本地化程度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在当地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产品也较少,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不足,造成本地化程度不高,包括资产、负债、人员、客户等各方面都不够本地化。国内银行海外机构的存款往往较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需要向总行拆借资金,在加大了使用成本的同时,也加剧了银行国内外汇资金的紧张;资产大多投向国内企业或其他中资企业,或购买收益较低、不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大型跨国公司债券、银团贷款,对当地企业的直接融资往往较少;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基本上由国内委派,当地雇员很少有升迁的机会;由于对本地客户的直接融资较少,也就不能与本地客户建立稳固的联系,没有培养起较为稳定的本地客户群。

三、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战略是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下的必然选择,是伴随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跨国经营大战略的实施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全球区位发展战略、海外业务发展战略和本地化战略。

1.制定清晰的全球区位发展战略,加快全球网络的布局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区位优势,制定清晰的区位发展战略,有重点地选择跨国经营地区进行网络布局。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东道国(地区)的法律环境、金融管理制度、所选位置是否为国际金融中心、距离总行的远近及与我国的经贸投资往来等。法律和金融制度完善、对外资银行限制较少的地区,可以减少监管成本,避免运营不确定性风险;优先选择国际金融中心设置网络,可以更好地贴近全球金融市场,方便银行从市场融资,能够更快获得市场信息,吸取更多的国际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也可以提升银行形象,扩大影响力;在距离总行较近的地区如港澳、东亚、东南亚等地区设立机构,可以方便管理,减少监督成本,还可以利用文化的类同性,更好地沟通和管理;与我国经贸投资往来较多的地区,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融资、汇兑、结算等业务机会。

设立机构可以采用新建或并购的方式,一般来说,新建适用于单个的机构建设,风险较小,方便管理,但前期准备工作较多,进度较慢,在发达国家或不熟悉的市场设立机构可以优先采用新建的方式。而并购则可以利用原有的网络资源,能较快地进入当地市场,投资回收期较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银行的管理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熟悉的市场或发展中国家可以采用并购方式进入。如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地区的旗舰机构工银亚洲,通过接连收购友联银行和华比富通银行,一举成为香港地区第6大银行,就是我国银行开展并购的一个成功范例。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网络建设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港澳地区韩日两国和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如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地,主要以新建机构的方式进入。第二步,积累了一定的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后,下一步考虑在与我国经贸投资往来比较密切或增长较快的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如东南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同时采取并购方式密化在港澳地区的机构分布。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银行将成为一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银行。第三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并购,进行全球区域化管理,成为一家影响力较大、全球业务广泛的跨国银行。

2.海外业务发展战略要从优势业务切入,丰富业务品种,紧跟全球金融创新步伐

(1)新建机构要找准业务切入点,首先发展优势业务。优势业务指的是在国内发展良好,同时在当地有较好市场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新设机构之前应有详尽的业务规划,分析自身的优势业务所在。如在国际金融中心新建的机构,可以优先发展资金、清算、融资等业务;在港澳地区、韩国、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可以考虑发展人民币业务、汇兑、结算、融资等业务;在与我国经济往来较为密切的国家,可优先发展贸易融资、担保、结算、汇兑等业务;而在华人华侨的聚居地,汇兑、零售业务是较好的选择。

(2)对本地市场有一定了解的机构应丰富业务品种,提供全方位的银行服务。对于在当地发展了多年,或采用并购方式进入的机构,具备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业务经验,应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重新进行业务定位,逐步丰富业务品种,提供高端金融服务。对于网点数目较多的地区,可以积极开展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提供高端理财产品;对于网点数目较少的地区,由于在零售业务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应积极面向公司客户,提供财务咨询、风险规避、投资顾问、重组并购中介业务等服务。

(3)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要发挥桥头堡作用,吸收、引进、发展金融创新产品。特别是设立在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机构,可以广泛的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最贴近国际金融市场,能够了解更多的产品和最新的业务,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等。海外机构不但要自己了解、吸收、运用先进的金融产品,也要积极的为国内介绍引进这些产品,提高银行整体的产品研发能力。跨国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海外设立产品研发中心,集中力量研究发展金融创新产品。

3.跨国经营应加快本地化战略的实施步伐

本地化是跨国银行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如汇丰银行就提出,要做“全球的本地银行”。要做好本地化经营战略,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要着重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需发展本地存款,拓宽资金来源。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适时开展零售业务,吸收个人存款,并可开办私人银行业务,通过对高端客户的全方位服务,稳定增加私人存款。对公司客户的对公存款也是海外机构营销的对象,特别是在没有开办零售业务的海外机构,对公存款是唯一的存款来源。营销的重点是已建立稳定客户关系的当地企业,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以及在当地承包工程、劳务的中资公司等。

(2)拓宽资产的本地投向,加大对当地企业的融资。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投向要立足本地,分散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资产主要投资于大型跨国公司的债券和银团贷款,其收益比较低,特别在目前利差普遍缩小的情况下,其收益一般只有libor+20-30个基本点,并且与客户的直接接触较少,不利于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因此,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提高信贷风险分析能力,在整体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加大对当地企业的融资,如贸易融资、直接贷款、项目融资等,以提高收益水平,稳定客户群体。

(3)人员配置需要进一步本地化。目前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管理人员一般为国内外派,一方面国内人员并不太了解当地市场,融入需要一段过程,另一方面本地雇员没有升迁机会,导致招不到优秀人才。为解决这个问题,应提高本地雇员进入管理层的机会,加大管理层中本地雇员的比例,把国内外派人员和本地雇员放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充分调动本地雇员的积极性,吸收本地雇员的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特别应利用本地雇员的经验、人脉和对国际市场的把握,开拓新市场、新业务、新领域。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内总行海外机构的管理部门人员也应提高英语水平,以减少沟通障碍。

(4)拓展客户群体应立足于本地化。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的客户对象的开拓均应立足本地化,优先考虑当地华人华侨、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以及在当地承包工程、劳务的中资公司等。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和积累了相当经验后,应扩大与本国企业的合作,广泛营销,重点选择,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争取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现金管理等业务。零售业务群体也应从当地华人华侨扩大到本国居民,以存款、汇兑为基础,开展外汇买卖、理财、咨询等各种业务。

标签:;  ;  ;  ;  ;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