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原则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原则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中等职业论文,教育质量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俄罗斯教育体系着手从宏观上设计生产、社会及国家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者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正像2003年2月第三次俄罗斯高校校长会议上В.А.Садовничий所强调的那样:“将来对于中等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简直会像暴风骤雨般地增长。”教育现代化预示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不符合经济要求,国家经济总体结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数量为48.3%,而毕业生数量(2002年资料)仅为29%。在企业主中所做的问卷显示:只有8.3%的中专和专科毕业生具备较高水平,能顺利完成专业性工作,将近一半(48.6%)的毕业生的业务水平急需提高。

在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应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确定相应的管理原则,使之成为衡量所有人才培养阶段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调节器,使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清晰的定位和相对的固定性。本文将针对目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体系原则和方法论依据还不够清晰的现状,提出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原则。

二、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原则

国外资料表明: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原则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要求的策略定位,这里的“质量”被理解为“固有的特征总和适应要求的程度”。这种理论发展了与该领域一些专家相关的质量管理思想,他们认为,质量管理应在活动管理过程的基础上实现,应对其不断地进行分析和完善。按生产的要求来定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俄罗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按生产定位更重要。但由于受教育体系特殊性的限制,也存在一些相反因素,即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系统中不可能形成人才的个性。应当看到,教育过程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在各种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个性具有独特的动机、价值和培养水平,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个性形成的过程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灵活的、开放的和变化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注重培养个性的过程性,注意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这是其值得肯定的特点。在培养人才质量管理创新体系形成过程中,应当明确所有参与教育过程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教师责任更加重大。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无可挑剔,而是缺少教育的具体标准,必须通过实践来研究该体系,以消除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官僚、武断所导致的危机。所以,在建立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过程中,必须运用系统的、活动的、个性的方法论和现代观念相结合的原则方法。

(一)层级性原则

实现总体的管理功能,是质量管理的层级组织。职业教育质量自身及其管理是系统主体。较高水平的教育体系质量由低水平的教育体系质量组成。体系的质量反映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成就,这个过程定位即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是有目的又是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主体有目的地确立、保障和支持教育质量的发展,满足社会总体的要求。与层级组织原则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包括五个方面:总体的教学、教育大纲(系、部)、科目的循环(教研室)、单科(教师)和学生。在每一个层面都与“质量管理”概念相适应,分为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原则和手段。例如学校层面的主体就是管理部门,总体上职业教育质量是客体,学校的成就率是质量管理手段;下一个层面(系、部)的主体即系部领导,客体即职业教育专业的质量;最后一个层面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客体是学生的教学认知活动质量。在所列举的质量子系统之间,层级管理所有的管理功能都实现了。在每一个子系统中管理都按两个方向实现:保障质量和发展质量。保障质量是实现规定目标,有效利用已有教育体系中的潜质,保障职业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发展质量是实现总体和个人目标,培育教育潜质,提高创新效果,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质量。

(二)多维性原则

20世纪90年代初,В.ЛАлтухов首次提出了多维教学观问题。多维教学观的本质在于向新思维范式的转变。他在《更替范式形成新方法论》一文中指出:在现代科学和科学思维中发生了整个历史阶段“大范式”的更替。即思维体系和方法、思维方法论和世界观基础方面从原教旨主义向多元价值观(多维)的转变。逻辑原教旨主义反映了包括经验主义在内的多形式信息(现象、特点和特征)“内核”,即现象最本质特征、变化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现象的本质和特征的概念、初始原则、规律和基本结构。逻辑原教旨主义反映了在单一理论框架下捕捉多样经验主义内容的能力,总结某些理论原始概念,并且确立研究领域现象的有序性。他认为,这种认知原则在应用上受局限,而不是通用的。知识发展的现代科学水平为自己揭开了全新的、实质上还未研究的大陆,名字就叫“多维世界”。多维基础的多维客体具有各种各样的本质上的维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同的本质”的客体。从多维观点出发,存在和意识的关系是间断和连续、任意和必须、社会和个人等等的关系,每一方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揭示本质的、反映了确定世界秩序的规则。多维思想意味着真理也是多维的、多角度的,这样每一个多维的个体知识,都作为哲学研究者确定和提出的结果来研究。在研究多维世界中多维基础,补充性和多元论原则是主导原则。这表明,任何理论,无论多么深奥,都不能完全涵盖本质维度的研究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最发达的科学知识组织形式的理论质量,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客体的本质,培养其规律性和本质联系的总体概念。因为多维客体的自身特点是多维基础的,每个具体理论都是与初始原则及研究大纲认识相符的唯一系统,揭示了总体确定的本质维度,建立了基本模式和画面。

从多维教学观角度引出市场需求多维方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定位原则。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劳动市场是经济结构总和,提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信息,业务结构和水准要求;教育服务市场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系统,提供所学职业和大纲信息、学生竞争、学习费用和期限;劳动力市场作为个体总和,想得到职业,改变活动分科现状或者提高业务水平。职业教育必须应对变化的需求。多维观设想从封闭向开放的教育体系转变。社会体系,包括教育体系的管理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种能力,不仅注意到差异,而且注意到自我组织和组织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观点能够把教育从单纯教育人的方法变成形成创新个性、具有未来成长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手段。实现多维观的基本原则如下:开放性和社会伙伴;非线性教育体系注意发展体系的内驱力,与所预定目标相符合,协调管理与自我管理;所取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描绘结果是多义的;所以职业教育再也不能作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体系来发展,社会伙伴是职业教育系统存在的自然方式。

(三)补充性原则

补充性原则具有多元基础意义,它证明了现象和本质不是对立形式,而是不同的,是以相互补偿的形式出现。补充性原则使新现象本质的分析成为可能,如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二元对立”现象。由此出现了各种维度,各种研究客体的定性。多维思维是理解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方法,它注意到认知客体的多重品质和多重观点。所以需要设计教育质量管理结构的多范畴原则。这意味着不可能制定出唯一“正确的”评价现代生产社会条件下职业学校培养毕业生质量的规则和方法。每一体系都有由初始立场决定的、成为自己选择基础的自身的优势及运用的极限。

(四)专长原则

专长观(А.А.Вербицкнй,Э.Ф.Зеер,А.М.Новивов)设想向新的目的范式转变,意味着形成专长的教育定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已不能解决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它只是制定了认识范围的(知识、能力和熟巧)尺度,忽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实践和生活表明,在社会职场中取得成就的不是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而是那些表现积极的大学生,他们在各种场合实现自我,即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交际和科学活动等等,教学活动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职业教育质量指标是确定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培养未来人才教育质量定位问题,必须把与知识相关的必要专长(关键业务水平、基本技巧、基本业务)引入评价规则中。在Дж.Равен的《心理测试》一文中强调,英国师范教育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研究结果中,学者得出了结论:传统观把与其他人的交往能力,学习经验所得特征的敏感性专长都置于评价系统之外。所运用的评价手段不能固化学习的重要结果。Дж.Равен认为,这一切导致了教育领域政策的制定脱离了教育过程现实,评价更简单化了。运用这种评价的最直接后果之一:无论在学业考试,还是工作应聘中,学生都不受认可,认为学生的能力不强,教师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个后果就是学校轻视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专长形成的必备活动,因此实现专长原则就是定位在形成教育的关键专长上,体现在教育专长质量评价的目的规则之中。

(五)量化原则

量化观的主导思想是定位在多样教学方法,运用仪器、学科和专门量化、可能的评价规则、指数、尺度、方法和监控成果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不同教育客体的质量评价方法,实现的基本原则为:独立评价学校活动的最终结果;通过这种过程体现最终的结果形式来反映质量设计和过程;数量和质量统一;“按事实”管理;运用评价诊断法监控方式的主导性和多样性。有效管理和量化是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确定测量和评价客体的质量标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标准,才能经常对比活动结果,必要时按程序修改其不足。

以上所列举的教育质量管理思想和原则经过俄罗斯喀山基础医学学校、沿堤切尔宁贸易工艺学校、司马连斯卡工业经济学校、布古利马职业教育学校、柴可夫斯基工业人文学校等系列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系统的实验检测。所提出的一体化思想将方法论知识的新成分引进知识教育学结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活动中教育科学的作用,是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管理质量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三、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基于对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有必要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总体上是继续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政府统筹的行政管理模式。具体为:其一,实行的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彼此间缺乏协调;其二,重视学历教育管理,轻视职业培训管理;其三,没有把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之中;其四,职业教育管理的权限过于集中,职业教育机构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由于行业企业参与不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非常薄弱,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也因此导致职校生动手能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对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议:(1)调整教育部门与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业务范围,将劳动部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业务归并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2)完善职业学校的法人地位,明确职业教育资源管理的权、责、利。(3)转变政府职能,给予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以更多的办学自主权。(4)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在体制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与民办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在办学机制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对职业教育进行全面监控,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只有加强职业教育监督与评估,才能及时发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纠正管理体制中的偏差。

说明:本文是2009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当代俄罗斯教育理论新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  ;  ;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原则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