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何表达
淮阴工学院 赵黎平
摘 要: 作为汉语的常用表达,连词不仅有连词成句、成篇的作用,而且对词句甚至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够交代得清楚明了。对于连词的语法研究,目前基本止步于对于汉语连词本体的语用,鲜少有本体之外的表达倾向探索。因此,本文试图从常用连词“所以”入手,结合本体,调查中外对“所以”的表达倾向,探讨“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合适教学方法与策略。第一部分是关于“所以”的本体研究,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四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所以”的表达倾向问题,分别从书面文章和外国人问卷调查中统计“所以”的表达频率,继而进行整理分析。第三本文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提出关于“所以”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所以” 本体 表达 倾向 对外汉语
一、“所以”的本体研究
1.“所以”的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中,“所以”在词义上都表示结果或结论,有据实陈述的特点。
(1)已然态和未然态
①我昨天睡得很晚,所以第二天十一点我才醒。
②我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碌碌无为,所以我必须努力,必须把别人闲聊放松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中考,是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进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来学习的,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想学是他们思想基础的根本,不想学他们就不会来,不想学们们就不会加入这个团队。想学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的基础所在,也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
例①的前后分句都在陈述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属于已然态。例②的“我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碌碌无为”表明了“我”的个人想法,“所以”后续的后续分句都是尚未实施的事情,因此整个句子是未然态。“所以”既能够用于已然态,也可以用于“未然态”,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与前一分句也有紧密的关系。“所以”更倾向于表示已然的因果关系。
3)设计技术架构,智慧城市具有的所有功能均需要通过技术架构实现,因此,设计期间需要分析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条件,探讨物联网在连接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统时,是否具有符合物联连接要求的物理接口,采取的工作步骤和数据交换技术是否符合技术应用的规范要求,以此在条件完全满足系统架构设计的前提下,便可以将所有系统进行高质量的系统对接,通过技术方法完成系统架构工作。
(2)因果性
③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所以”能够表达单纯的因果关系。前一分句说明行为或现象,后续分句可以说明或推论由该行为、现象而产生的结果,也可以是根据行为总结出的某个结果或理论,即表明某种假设条件下会产生某种特定结果。
中国禅宗创于唐朝,而日本禅宗则是在中国禅宗传入后,与本土文化结合后形成,从时间来说,形成于中国宋元时期。
根据硼镁改性磷酸二氢铝的稳定性研究,当Na2B4O7·10H2O添加量超过3.0g时粘结剂稳定性变差,在固定MgSO4加入量为4g且不加入H3PO4改性聚乙烯醇的情况下,使用硼镁改性磷酸盐混砂制样,测试强度图1。
④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感觉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据实性是指表述时据实直接陈述,既包括陈述现实中的已然事实,也包括如实叙述现实中将要发生的未然情况,或者对某种可能性的推测,还包括尚未付诸行动的某种决定或己有的某个打算等。据此分析“所以”所引导的句式都有据实性的特征。
⑤我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所以对他比较熟悉。
2.“所以”的语义功能
“所以”是表示一定语义的连词,在复句、句群或段落中起连接作用。“所以”在大部分表达情况下表示因果关系的语义,即由一种原因引起的结果或得出的结论。在实际表达中,“所以”也并不是单纯仅表示一种语义关系,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现的语义关系是有区别的。例如:
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的“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和物。“物”主要指校园的硬环境(自然环境)和软环境(人文环境)。近年来,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设计。自然环境以“木”“石”为核心,人文环境以科学、文化、品德养成为主,新增树木与文化石均为校友捐赠,配有书法石刻做简要说明。而且,我们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文环境内容,如诚信超市、流动图书馆、科普智慧墙、过道里的钢琴等,和人文环境匹配的是建章立制和学生自助公益服务、文明礼仪意识的养成教育。
⑥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话不是乱编的,有充分的道理。寒冬大雪可以把土里的一部分害虫冻死,庄稼就会长得很壮实。所以,又有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语篇是能表示完整语义的最大语言单位,它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由具有某种关联性的几个句子构成的,形式衔接、语义连贯、表达通顺。语篇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功能单位,是言语交际时的手段与结果。它有两大特点:连贯性和衔接性。
⑦世俗有“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所以窃取他人时间的小偷,当然该加以处罚,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还是该如忌讳疾病地躲避他们。
例⑤表示简单的因果关系;例⑥表示因果的同时兼表推断和论证;例⑦也表示因果关系,先陈述说明现象或原因,再说明或推论现象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或者根据现象行为总结结论与结果。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所以”可以出现在各种陈述性句子中,既可以叙述结果或现象,也能够根据推理论证。
在日常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一般会将传递的信息和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这两者之间因为特定联系产生的语面意义,也称为语境意义。有时候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并不能够从句子的语面意义直接反映出来,听话人需要依靠具体的语境,根据语面意义,推导出说话人的真实含义,即语用含义。
3.“所以”的语用功能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美国一间独立民调机构)201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引起了美国消费者的强烈反对,接近40%的公众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非常不利。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顾虑推动了数十亿美元的非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增长,并且大大限制了转基因农作物在欧洲的种植。
4.“所以”的语篇功能
医院见习(第三学期):通过在门诊导诊台、内外科门诊诊室(或内外科住院病房)的观摩见习,加深学生对患者心理和需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友善之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提高职业责任感;促使学生思考在医疗团队沟通交流中临床药师需要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二、“所以”的表达倾向
1.中国人“所以”的表达倾向
姚双云(2009)对“所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分别做了调查:在52 万余字的口语语料中,“所以”共出现1147 次,位居所有因果标记之首。在51 万余字的《人民日报》语料库中,“所以”出现33 次,“因为”出现71 次。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所以”的出现频率具有语体差异。在中国人的口语日常交际中,“所以”是最经常使用的因果关联词。
(3)据实性
2.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所以”的表达倾向
笔者对淮阴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12 名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自然话题和英译汉、汉译英的方式,试图了解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所以”的表达情况。在自然表达过程中,出现因果关联词的有6 次,使用“所以”表达3 次,“因为……所以……”形式的表达1 次。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没有关联词但有因果逻辑的句子,被调查者使用“所以”的比率也超过58%。由此可见,不光是中国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习惯用“所以”来表达因果关系。
三、“所以”的对外汉语教学
连词是对外汉语当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连词的意义不够具体,用法灵活且不能与其他语言的连词完全对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传统的翻译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作为因果关系的常用表达连词,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笔者在进行文章材料收集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留学生在使用“所以”时出现的偏误问题。所以在此提出一些关于连词“所以”的教学建议。
1.从表达频率入手
在初次讲解“所以”时建议共同讲授“因为……所以……”这对因果关系的语义和用法,且应该向留学生渗透复句的表达方法与习惯,在学生完全掌握这对连词且可以熟练运用的时候,向学生说明中国人在日常表达中其实对该词成对使用的频率是比较低的,并且要介绍相应的常见句式,并解释其中原因。
2.注意语篇中的因果表达方式
在语篇中,留学生容易养成在一个语段中接连使用多个“因为”和“所以”的表达习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在一个语段中如果有几个结果,使用“所以”时,一般在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一个“所以”即可。即选择表达时最重要的想要强调得用上“所以”。当然,汉语教师也要注意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语篇连接的要求不需要太高。汉语程度高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则不会注意简单的因果关系表达,这时候教师应该给予纠正和提醒,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更顺畅和地道的方式表达因果逻辑。
3.教材中明确关联词的位置
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并不是任意的,且部分关联词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甚至是固定的。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很少强调关联词的位置问题,因此留学生就会认为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很灵活,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以一定要结合大量例子讲清楚关联词的位置和前后小分句的使用情况,并且在操练环节可增加改病句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联词的用法。
四、结束语
“所以”主要作为连词来使用表达,表示因果关系,一般出现在说明性因果复句中。因此在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功能、语篇功能上对“所以”这一因果关联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真正的语言表达中,“所以”的使用频率和倾向情况,笔者也查阅很多资料并进行了调查,得出“所以”在因果逻辑表达中十分频繁,甚至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被试的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表达习惯上,都倾向于使用“所以”。虽然我们不太注意每天脱口而出的语言,但是从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所以”在因果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从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些关于“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虽然在很多方面研究还不完善、语料和数据也不够充分,关于“所以”在对外汉语方面的建议还缺乏大量例证和深入思考,但希望能对各位学者进行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徐阳春.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
[10]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1]陈 默.“所以”语法化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12]蒋海莉.试析“所以”的词汇化路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13]李晋霞.论“由于”与“因为”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1
[14]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
[15]李晋霞,王忠玲.论“因为”“所以”单用时的选择倾向与使用差异[J].语言研究,2013
[16]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J].中国语文,1986
[17]廖秋忠.篇章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
[18]王雅琼,高雪飞.“所以”的演变过程[J].语言研究,2012
[19]姚双云.口语中“所以”的语义弱化与功能扩展[J].汉语学报,2009
[20]赵 新.“因此,于是,从而”的多角度辨析[J].语文研究,2003
[21]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21-0237
作者简介: 赵黎平(1990—),女,河南新乡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淮阴工学院助教,留学生辅导员,主要从事留学生日常管理及汉语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