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林业生态;建立;趋势
引言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关乎到大自然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问题。在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是否保持平衡。在这个方面的衡量需要相关指标来进行衡量。在众多指标中主要还是看其综合物种指数、热岛效应的程度、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数等相关指标能否达标。如今,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受到众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在公式里面大家将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相应的问题上,怎样科学、有效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现已成为当今社会一项重要的话题,因而,我国生态保护的方式、政策以及行动也将越变约完善。
一、建设生态园林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一)建设生态园林的原则
首先,优化组合原则,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应该将不同类型的种间进行相关组合,生态林业种群系统内部合理搭配相应物种,使得不同的物种能在同一个林业生态区域内共生。
再者,因地制宜相关原则。依照生物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安排生物种群之间: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规划布局,做到林业生产结构多样化发展、林间树种多样化变化。
其次,重视效益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该建立在生态发展的可承受范围内将生态优势优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重视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相关自然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最后,遵循综合发展原则。应该注重利用环境资源相关特异性、生态位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多树种,多林种有机组合,建立多层次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产业系统。
(二)建设生态林业的基本内容
第一,生态林业建设的体制规划、调节。需要人力、物力的相关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系统内部形成了生态林业相关的多种联系,从局部观察这些联系基本是合理的。然而通过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来观察时却不一定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然而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分配就必须将生态林业相关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编订科学林业发展的规划文本,从而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生态林业建设的工艺设计和改进。用以提高违反林业资源利用率和林业资源转化效率的情况。应该进行相关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的实验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工艺流程,生产要素的关系。建设整套科学生态林业布局相关体系,把生态林业技术同先进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发挥作用。
第三,通过培养和调控建立生态意识。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调控,其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相关行为。生态林业发展永远离不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上对于林业利用观念。从而来促进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二、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近些年,我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染问题严重,其中重要的表现是雾霾严重,PM2.5含量严重超标,沙尘暴相关新闻屡见不鲜。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平常工作和学习,更有甚者,大家的健康也带来了重要的问题。因而,环保问题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换句话说,城市污染问题同生态环境构建不和谐有着重要的关系。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以此来提高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沙漠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注重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些森林茂盛的地方,为追求经济相关利益,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植被严重且大量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引发就近城市出现严重沙尘暴现象、泥石流等相关自然灾害。这些都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相关损失甚至人员的伤亡,再者,因为土地沙漠化严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沙漠化的土地无法进行耕作,影响当地农民生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然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往往是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的。在这种办法下种植林木可以起到进行防风固沙、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从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发展趋势
(一)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可以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仅可以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相应的问题。还可以显著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应该具有相当齐全的功能才行。在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应该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同时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的东西纳入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之中,然而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应该向社会供应木材相关产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立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生态体系。
(二)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了其在生物圈体系中发展程度的好坏,生态林业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综合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来适应当地的经济相关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建设具有完备功能和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可以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该是动态相关发展的。必须有自己的计划,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的相关建设。
(三)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系统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可以有效发挥最优的社会和生态以及经济效益,是因不同地区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具有着较大差异。因而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保证林业生态系统充分的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四)可持续性建设
作为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可持续发展是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策略,它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和利用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进行建设开发和利用时,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建设生态林业时,一方面,要保证不危害后代人需求,并且满足当代人需求,使林业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我国的生态林业系统构成通常由四部分森林系统构成,分别是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同时,还包括了库渠和村旁、道路和农田周,以及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森林生态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社会,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我们必须重视环保问题,所以就要建设生态林业,它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人们要因地制宜,要了解生态林业建设的内容,要在结合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必要性,要科学的进行发展规划,并且要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目前乃至以后,生态林业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整体化的趋势、以及广阔发展空间,并且会更加多元化、稳定化、均衡合理化,最终,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德慧.略论生态林业的建设及其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5,10(4):22-23.
[2]代慧玲.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北京农业,2015,9(9):104.
[3]李珍.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5,11(39):187-188.
[4]夏正丽.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05):22-26.
论文作者:蒲俊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林业论文; 生态论文; 系统论文; 社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经济论文; 原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