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混凝土是一种复杂非匀质的多相材料,一般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集料、水泥浆体和浆体-集料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体系,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因此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严格控制与检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与数量至关重要。民用建筑与建筑工程是不同行业的工程,在混凝土应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本文针对民用建筑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行业相关标准原材料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寻求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了解该部分规范体系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检测研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一种通过人工加工而出的建筑材料,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诸如胶凝材料、水、外加剂以及掺合料等多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进行严格配置,经过搅拌、压制成型之后,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检测工作。基于此,针对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检测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水泥指标标准对比分析
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产品之一,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中水泥水化是混凝土能够硬化成型的基础,因此水泥的品质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水泥应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对水泥的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JTGE30-2005《建筑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标准的规定。水泥的各项指标(如水泥取样方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水泥密度测定方法等),均参考国标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修订;民用建筑与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水泥二者无区别。
2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探讨
2.1水质检测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工作时,需要在其中加入大量的水。通常情况下,工程施工团队用于搅拌混凝土的水来自于地下水和自来水。对于部分符合生物饮用要求的自来水和地下水可以直接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用,而对于首次使用的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则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水质的pH值、氯化物、硫酸盐及硫化物等参数进行对比,之后所有对比参数在标准数值范围内,方可用于混凝土搅拌中。
2.2石子检测
在混凝土原材料中,石子是混凝土成型的粗骨料,石子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混凝土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制作混凝土的石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碎石子,一种是卵石子。前者主要是由天然岩石或者是卵石经过破碎处理、筛选分离之后组合而成,后者主要是指天然石头。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石子的检测时,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级配均匀程度、粒径大小是否合适两个主要方面。
2.3砂子检测
在混凝土中,砂子是细骨料,是混凝土拌合的主要材料。要求依照混凝土的等级、抗冻要求、抗渗能力进行针对性的砂子检测。检测期间,应该选用不同级配区的砂子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四个大方面,分别是泥块含量、砂子本身坚固性能、沙泥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方面进行严格检测。
2.4水泥检测
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水泥是以一种胶凝材料存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受不同水泥生产厂家生产工艺差异化的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在具体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水化反应也不尽相同,继而导致释放的热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应该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宜的水泥类型。当水泥材料的品种确定之后,应该针对水泥的强度、体积安定性能、细度及凝结的时间展开相应指标的检测。需要按照《水泥细度检验方法》、《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等规范进行严格检测。
2.5外加剂检测
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经常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用以确保混凝土的相关性能得到完善。自我国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外加剂主要包括防冻剂、减水剂以及膨胀剂等,无论是任何一种外加剂的添加,都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应用功能综合考量。在进行混凝土的外加剂检测时,需要提供外加剂与外加剂相关的所有资格证书,包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的检验报告等。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工程中所使用的外加剂一律在保质期时间内。
2.6掺合料指标标准的对比分析
混凝土掺合料又称矿物外加剂,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分。掺合料种类很多,其组成和性能有很大的差异性,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就会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优良特性,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无专门的掺合料行业标准,均参考GB/T1596-2005《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等标准。
3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检测分析
3.1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测
一般而言,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检测,主要检测的目标就是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强度检测的结果计算得出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具体开展混凝土强度检测时,主要应用的检测方法是回弹法与超声法,后装拔出法以及抗拔法等,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的选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决定检测工作的科学合理性,还会对于检测成本的控制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以混凝土试块劈裂强度检测为例,为了得出检测样本的配合比是否满足施工需求。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检测:①需要在拌合的混凝土中随机制作一块试块样本,针对样本进行标准养护,当样本成型能够使用运用时,将试块从模板中取出进行外观观察、测量试块尺寸大小,将试块中的劈裂线取出,保障劈裂线与试块的顶部之间相互垂直,做好测量精度的控制工作,保障误差在1mm范围内。②在试块中放入专用球座,保证中点位置对其,固定工作完成后,对于试块逐步施压荷载,使得试块在均匀的荷载作用下持续加荷,直至试块出现破坏。③当试块破损后,将试块破损瞬间的施加的荷载强度记录下,将破坏的荷载值带入力学公式中,计算试块劈裂强度参数值,继而反映出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状况,为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3.2工程混凝土配比检测方法
当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时,还需要保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的配合比,想要使原材料的配合比正确,得出最佳的配比,就需要针对原材料之间开展进一步的配合比检测工作,如此才能最终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和提升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检测时,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试块方法。将混凝土在长为10~15cm的立方体模板中制作出试验块,通过对试验块进行相应的检测,以此类比推测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比检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已经成为支撑真正工程建设的核心材料,随着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施工团队对于混凝土的检测标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提升。在具体原材料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检测和配比,绝不能生搬硬套一种配合比方法应用于所有的施工过程中。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检测工作,不仅能够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建伟,王强,阎培渝,唐爱民.水泥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2,(10):71-73
[2]张洪良,王成林,赵晓亮.集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21世纪建筑材料,2009,1(04):44-45.
[3]罗碧丹,林钢,刘文利,范志宏.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水运工程,2009,(03):31-35.
[4]刘邦.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节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4,40(14):127-128.
论文作者:常春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原材料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外加剂论文; 性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