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_高校学生论文

论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_高校学生论文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高校学生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使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至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上大学,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世界各国都普遍设有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在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需大批人才,对学生进行资助以使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的需要日显迫切。但市场经济中我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却明显落后,对其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现状

1.主要形式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由全员享受的人民助学金变为部分享受的奖学金,后又改为奖学金与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到1995年则主要是奖学金、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以及酝酿中的学杂费减免政策这五个方面。其中奖、贷学金是主要的。

2.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三等,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占学生总数的5%,全年金额在350元以内;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占10%,全年金额为250元;三等奖学金获得者占10%,全年金额为150元,而发放学生贷款,按最高限额每人每年300元计算,并严格控制在本专科学生人数的30%以内。而获得奖学金、贷学金的学生,这两项数额之和每年不得超过350元。近来勤工助学基金也日显重要,它是指政府或学校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利用其收入维持大学生活。通常是校园的工作或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

3.主要成效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实施,既激励了学生刻苦学习,又使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校期间生活有保障。而对师范及其它毕业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专业学生供给膳宿,免收大部分学费,保证了这些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另外对毕业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的学生免还贷学金的规定,鼓励了大批有志青年到祖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和重点部门去工作。总之,目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4.存在的问题

第一,奖、贷学金制度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奖、贷学金制度的内容一般只反映在国家教委或财政部有关文件中,而没有从法律上对奖、贷学金实施的原则、条件、对象等做出规定。

第二,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目前按规定除贷学金外,其它形式的资助经费均来自国家财政拨给高校的事业经费。然而,虽然按国务院国发(1986)72号文件规定学生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提供,低息,并列入国家信贷资金计划。学生偿还贷款,只还贷款原额,银行按低利率计算的利息,由学校从国家核定的高等学校事业经费预算中支付,但中国工商银行却在(86)工银发字第351号文件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将主管部门核拨经费划出一部分,存入中国工商银行学生奖、贷基金帐户,作为对学校学生贷款的资金来源,贷款不得不于存款,贷款利率由工商银行给以优惠,暂定为月息2.5%,按季计收;学校存在工商银行的奖、贷基金,银行不计利息。这样一来,中国工商银行不仅没有向学生提供贷款反而要学校向工商银行缴纳学生奖、贷学金的利息,因而不少高校的贷学金都未与工商银行发生联系,只由学校支出。这样,整个高校学生资助资金的来源就只有高校的事业费了。

第三,资助的额度不合理。按规定奖、贷学金两项之和不能超过350元,虽然有的学校依据自身财力调到400元,有的达到800元,但按每年十月计算,每月只有35—80元。我国高校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生活费用较高,每月35—80元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但近来有些高校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们缩小获奖面,大幅度提高奖学金金额,有的达6000元,有的甚至达10000元。这样一来,反而在学生中引起不良影响,获奖学生必须用它来请客,以平衡同学的心理。这无论对获奖学生还是未获奖学生,这样数额的奖学金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而成了一笔意外之财。

第四,资助的形式不科学。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中奖学金一直占最重要的比重。由于它是无偿的,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然就导致奖学金的数额长期低下,使我们的资助制度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五,贷学金的还贷方式不合理。按国家教委和财政部(87)教计字139号文件规定,学生贷款的偿还有五种方式:一是学生毕业前一次或分次还清;二是学生毕业后由用人部门将全部贷款一次垫还;三是见习期满后由所在单位从其工资中逐月扣还;四是毕业生的所在单位,可视其工作表现减免垫还的贷款;五是如学生被开除或自动退学,则由学生家长负责全部偿还。由于后四种方式目前没有法律的保障,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贷款一般不管,学校又无力追催,加上有的毕业生毕业后工作调动频繁使催还更加困难,因而目前许多实行贷款制度的学校明文规定,除按国家指令计划或到老、少、边、穷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的免还贷款以外,其他贷款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偿还完毕,否则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通知。这等于是把学生读书几年的花费更集中的交给了家庭,因而学生贷款热情大减。以上海一所高校为例,该校借贷学生的比例在1986年曾达37%,以后逐年下降到29%、22%、7%、6%,以至1993年的3.2%。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对高校学生资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不到3%的高校入学率,又由于高校巨大的投资报酬率,特别是由于我国就业渠道不畅,通过高校进入好的单位、机关是许多青年的唯一出路,这样对高校学生进行资助似乎有悖公平,意义不大。因此对高校学生资助的重视大都只停留在口头上,长期以来过于偏低的资助额度就是明证。

其次,缺乏新形势下对资助制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在计划体制下,我们的资助制度确实为当时急需的大批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开始收费,连续多年10%以上通货膨胀,原有的资助金额越来越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受国家包办一切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无偿的奖学金的迷恋,使本来就很紧张的高校事业费在资助学生时更是捉襟见肘。同时,无论是国家的决策者还是学生个人、家长都对谁受益谁交钱的观念认识不够,导致长期以来贷学金没有在我国高校中形成气候,没能形成自我循环的资助基金体系,使得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越来越显得无力。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一,尽快建立以贷学金为主体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考虑到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阶层收入的不平衡,勤工俭学基金和特殊困难补助还应该存在。同时由于奖学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应继续发挥作用。但它们在整个资助制度中只能是贷学金的补充。即我们应缩小这三类资助的获得面,而让贷学金成为学生获得资助的主要形式。因为前三类方式是无偿的,国家财力难以负担,导致长期以来额度过小,没有真正起到资助的作用。而学生自己贷款读书,符合谁受益谁交钱的原则,同时借贷学生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贷款,发奋读书。而只有通过贷款制,建立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基金体系,才会使该体系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贫困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费用。

那么,该如何建立以贷学金制为主体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呢?

首先,尽快形成多渠道助学的格局,我们要尽快改变高校学生资助完全由国家承担的做法,鼓励社会各企、事业团体、个人参与对高校学生的资助,近两年来社会资助高校学生已渐成风气。如电力部1994年自筹经费360万元,用于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铁道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天津、青海、甘肃等许多部门、省、市都拨出专款资助困难学生。温州电机厂给所资助的学生每人每年1千万的资助,直至该生毕业,……。我们应更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助学,以形成一个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新型高校学生资助来源格局。

其次,制订合理的贷学金额度并规定合理的贷款面。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制定适合各自情况的贷学金额度,但必须坚持对一个学生的贷款应保证该学生每年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的标准。

再次,健全贷学金的管理制度,对贷学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回收的贷款必须用于补充贷学金的规定,以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贷学金基金体系。同时让各种公立机构、商业银行参与对学生贷款的管理。由于这些机构遍布全国,可以避免由于毕业生工作调动造成的催还困难。另外,这些机构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也难于逃避。让贷款学生与学校的经济联系转化为贷款学生与这些机构的经济联系,利于管理和操作。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应采用新型的还贷方式。参照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采用“分期付款”与“按收入比例偿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偿还比较现实。

“分期付款”规定,学生毕业后可在一定年限内分次还清本金与利息。“按收入比例偿还”规定,学生毕业后按年收入或可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来偿还贷款,没有具体的偿还期限。但可规定雇主或用人单位参与偿还,并通过社会保险系统来实施。虽然目前我国财力比较紧张,社会保险系统也不发达,但实行的“分期偿还”和“按收入比例偿还”的方式能使贷款变得能够承受,自然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贷款热情。而且用人单位参与偿还,对于确保贷款的偿还和减轻贷款学生的压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制订有关法律保障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实施。

通过法律对高校学生资助制的原则、对象、资金的来源、管理、偿还及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确保国家对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到位。

第三,加强教育、宣传,改变观念。面对高校收费改革,许多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都有些不知所措,无财力上学读书者大多只知紧勒腰带,节衣缩食或辍学弃学,这在边远、落后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新闻单位、各级政府,尤其学校一方面要宣传高校收费的合理性,以使学生及其家长从心理上、观念上适应这个改革的方向,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宣传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新闻媒体应经常报道这类信息,学校也应在招生简章上宣传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作用。为帮助有才华的贫困学生,国家教委将在委属35所高校新生中试行学生贷款制度改革。我们相信,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建立为期不远。

标签:;  ;  ;  

论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