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白璐[1]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只有切实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抑制,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也是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经济的恒久力量。消费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消费结构是消费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够反映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研究的重要方面,合理的消费结构才能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改善消费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方面讲,研究居民消费结构来掌握居民消费变化规律,预测消费趋势,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与决策,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农村居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不断地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农村居民消费以及消费结构,尤其是能够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从而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以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十二五”时期正在开展,如何能够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是我们应该迫切需要做的事项。论文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横纵向的对比分析,首先与城镇居民、辽宁吉林和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其次从1992-2001年和2002-2011年两个十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进行趋势分析,客观地评价了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实力,强调了我省制定政策的指导方针应是大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辅之以适当的消费政策。论文以消费领域的两大基本问题—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按等级收入的消费结构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应用西方消费理论,建立了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并实证分析了影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如边际消费倾向、价格弹性等。论文的最终目的是指出造成我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及能够优化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意见及建议。论文采用数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系统分析,不仅为我省制定正确、完善的消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有效启动我省农村消费市场、提高消费总量,促进我省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晓慧[2]2009年在《新时期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省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着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重大改变。农村居民的各项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人们所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种、类型、功能等各方面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由以生存资料为主开始向享受和发展资料转变,农村居民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消费。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因素阻碍着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在居民消费中,绝大部分的消费是由城镇居民来实现的,农村消费规模过小、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这不仅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的严重不足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理论界已有一些研究农村消费结构问题的优秀成果,但对黑龙江省消费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关于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理论极少,有待深入考察。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消费理论为指导,采用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首先阐述作为分析单位,同时也作为本研究基础的“消费结构”,对消费结构理论的内涵、发展趋势、相关函数模型等进行较为充分地论述。其次以数据、图形、函数模型作说明和支撑,纵向分析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动趋势,进而发现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化特征。最后,探讨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ELES模型、消费函数假说等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在充分肯定我省农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前提下,发现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上存在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消费领域相对狭窄、消费预期严重影响储蓄与信贷、农村消费环境差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是优化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难点。

王兆国[3]2017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规模和水平。消费是驱动经济内生性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率持续走低,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更为明显,农村居民消费率不足10%,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是农业大省,农业特征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利用消费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和特征,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2000-2015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特点和变动趋势,并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综合比较。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4年以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对“叁农”实施各种补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下,开启了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双增长,即便如此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2004年以前属于轻度的消费滞后模式,2005年以后属于向同步性消费过渡的波动调整阶段。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GDP的增长对人均消费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开始有所显现。从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分析可以看出,高、低收入组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消费差距不大,而且有缩小的趋势,中、高收入组的消费倾向低,消费贡献率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消费水平。(2)分析了2000-2015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及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化特点,并与城镇居民进行对比分析。总体上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及各项消费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消费支出的占比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支出上升较快,而且高于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从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看,农村居民消费处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愈发的多元化,消费结构日趋优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有较大的提升,一部分居民已经开始向富裕水平过渡。从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来看,高收入组只在交通通讯支出项目上贡献率很高,在其他各项消费项目表现贡献明显与收入不相匹配。(3)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别利用6年的横截面数据和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基本消费需求以及收入和价格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储蓄和生产投资的倾向很高,食品和居住仍然是主要投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投向上升较快,仍然受到收入的绝对水平还不高的限制。从基本消费需求来看,人们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上还比较保守,满足于最基本的需要,即使收入增加也没有主观提高消费层次的愿望,生活消费支出对收入缺乏弹性。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对于促进其他各类消费项目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4)在多变量分析的框架下,应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依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最显着的影响,引致效应最大。平稳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拉动和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农村居民的生产费用提高,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下降。经济平稳时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成负相关,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农村居民消费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持续的引致效应,但一味的投资,经济增长出现瓶颈,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规模膨胀,物价上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下降。(5)通过问卷,实际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变化,分别是食物种类极大丰富、食品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发生较大改善,家庭耐用品种类增多、数量增加,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医疗保健保险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生活观念逐渐改变。同时梳理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六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收入、传统心理观念、市场环境、家庭结构、社会保障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以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许佳[4]2014年在《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解决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既是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论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居民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分析和归纳整理的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差异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最终为政府进行城乡统筹改革提出参考依据。首先,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城乡消费差异的因素即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受传统影响严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城镇、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影响消费、政府财政支出偏重城镇。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即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保体系、增加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

刘宇[5]2013年在《基于总量与结构角度的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发生改变,而一个坚持、叁个推进的重要战略布局充分的体现了政府对叁农问题的重视。经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在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低且不断降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占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如果农村居民消费能伴随农民收入增长而快速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将稳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必将具备更坚实的微观基础。消费的高低可以作为一个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十二五”规划的稳步落实。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统计年鉴以及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及在黑龙江省农村实地调研的具体结果,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作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进行描述。并且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全国农村居民和兄弟省份农村居民的消费进行横向比较,在对比中寻找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中存在的不足: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总量较低、黑龙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低衣着高。针对以上不足分析原因如下: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方面:第一:黑龙江省农村收入水平偏低且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二:未来支出的预期增长;第叁: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不力妨碍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方面:第一:城镇化程度低农村消费环境局限;第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守旧方式落后;第叁: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旧缺乏投资型消费理念。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的相关对策:首先:提高收入水平,奠定消费水平提高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再者: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最后:加强农村居民消费知识普及提高投资性消费意识。

朱会明[6]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其制约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叁驾马车,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作用较为薄弱,农村居民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意愿的提升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运用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对其涉及农村居民收支情况,生产经营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农村各收入阶层的消费状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运用肇州县百户居民访谈和统计数据的材料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状况、消费偏好、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进行数据分析和个案分析。本文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入手,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生产经营性和生活消费支出结构不协调,营养性食品支出波动较大,消费品更换意愿较低,家庭教育支出负担较重,人情消费的“变异”,“粗放型”居住环境,农村各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不断拉大等七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已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相对收入理论,消费预期理论,持久收入假说理论,经济增长方式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等,对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探讨。其制约因素为:(1)经济因素,即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粮食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2)制度因素,即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性,消费品市场的消费品流通供给和监管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制约性;(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平,农村居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等小城镇建设制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性;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因素,即过度节俭的“量入为出”消费观念,农村居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产生的落后消费观念对居民消费的制约性,以私营借贷为主和“当面”买卖为主的消费方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性。最后,在具体的讨论中,从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以政府、企业、农村居民叁者为主体,为解决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提出合理对策。

宗晓丹[7]2001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显着提高。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消费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在国际市场竞争乏力、外贸出口受挫、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焦点。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人口占相当比重,因而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等消费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对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推动富民强省建设意义重大。 论文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1978-1999年我省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客观评价了我省农村居民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强调了我省制定政策的指导方针应是大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辅之以适当的消费政策。论文以消费领域的两大基本问题——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1978-1999年间与消费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西方消费理论,建立了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并实证分析了影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外部因素,如利率、价格水平等;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指出消费结构内部各因素变动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影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因素,指出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是造成我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论文采用数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系统分析,不仅为我省制定正确、完善的消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有效启动我省农村消费市场、提高消费总量,促进我省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论文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不完善的制度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张恩英[8]2012年在《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叁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叁驾马车的拉动下快速增长。但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居民消费不振、消费率不断下降,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因此,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就特别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积极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因此,未来一段时期,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成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艰巨任务和重要目标。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一直重投资、轻消费,造成居民消费持续低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有利时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调结构、惠民生、启动居民消费,但是居民消费却始终启而不动,成为阻碍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为题,在系统梳理消费理论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提高居民的福祉相结合,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寻找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及消费结构优化的规律,发掘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症结,为黑龙江省以及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特征相近的地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运用理论分析、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法,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深入分析黑龙江省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演变历程;用协整方法研究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并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同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分位水平上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变动特征;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全文沿着理论准备、方法论准备、历史及现状考察、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消费增长的概念辨析,澄清消费研究中对消费增长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模糊认识,并对文中所使用的测度消费增长的指标进行统计界定,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和方法准备,包括第2章和第3章。第2章国内外消费理论研究述评。首先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对国外消费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是对卢卡斯批判以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理性预期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缓冲存货理论和λ假说,以及行为消费理论关于消费增长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评述。然后对国内有关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关于消费增长理论的研究做详细的评价,为后面的经验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居民消费增长研究的主要方法述评。详细评价计量分析方法中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法、分位数回归和均值结构分析等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而确定本文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做充分的方法论准备。第叁部分是消费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描述,包括第4章和第5章。第4章黑龙江省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历史与现实考察。重点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变化规律,并且分别与全国平均水平做对比。第5章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首先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然后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并同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比,分析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差距,确定黑龙江省在全国所处的位置。认清历史分析现状是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实证建模的基础。第四部分是建立消费增长模型并提出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包括第6章和第7章。第6章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增长模型的建立。首先,分别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居民收入、消费预期、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利率、价格、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变革、消费环境、消费心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影响消费增长的经济因素做实证分析检验,构建一个反映消费变动的综合模型,确定影响居民消费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分位水平上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最后,利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第7章基于福利视角的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分析。从提升社会福利的角度构建黑龙江省的宏观系统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减少税收,降低企业准入和加深市场化的角度提升社会福利,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即第8章结论与展望。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依据全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讨论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第一,对消费增长概念的辨析。虽然国内外有关消费增长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是在我所见的大量文献中,尽管有很多文献中都提到消费增长,甚至是以消费增长为题的研究,但是对消费增长的概念进行界定的文献却少之又少,关于消费增长的内涵及外延的概念很模糊,理论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清晰地界定消费增长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可操作的角度对消费增长的测度指标做了统计界定。第二,研究视角的独到性。由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叁驾马车之一,因此国内外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多是或为宏观研究,或强调微观基础。从一个多维视角,将其置于更大的区域宏观经济环境中,并从更具体的城乡子系统中,既研究本省的城乡差异,也研究黑龙江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并把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与宏观居民消费相联系,进行叁个层面的关联性研究,这是已有文献中没有的。第叁,研究理念的先进性。将系统的和谐及整个社会的福利提升作为参照系,构建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系统联立模型,把研究内容从人均消费支出拓展到宏观居民消费,从提升社会福利的角度,提出消费增长的对策,这与传统的以经济总量与速度的增长为参照目标相比,是一次系统理念上的进步,也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空白。第四,研究方法的新意。首先从单因素入手,分别研究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再综合分析,构建居民消费增长的多因素综合模型,通过分段引入虚拟变量分析制度变迁因素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由于可得数据的客观局限性,使论文研究内容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居民消费支出的个体数据,无法进行个体分层的差异分析。由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是从2007年以后才有按收入等级分组的数据,使得面板数据时间太短,虽然利用现有数据的研究结果通过了检验,但无疑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仅仅以全国的平均水平为参照,来研究黑龙江省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演变,如果能选取相近收入水平和相似发展阶段的地区进行比较,更进一步,如果能与发达国家在同等收入水平的消费阶段做比较,结论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具现实意义。第叁,主观上,受个人知识储备的限制,一些近年来兴起的研究消费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半参数回归模型和均值结构变化模型等,但由于Eviews软件尚无这些分析功能,而本人又不熟悉复杂编程,因此,没有把这两种方法用于实证研究,这也是我下一步要继续完成的研究。

刘佳[9]2010年在《黑龙江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公共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前行的“叁驾马车”,长期以来中国较多依靠投资和外贸来保持经济的高增长,而消费需求相对低迷。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有效选择,而开拓农村市场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偏低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因此,增加农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农村消费需求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公共政策,目的在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国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本文从界定农村居民消费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消费需求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反映出农村消费需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寻导致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根据国内现行扩大内需采取的如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相关公共政策,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加以采纳和应用,以此来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发展农村经济。

王征宇, 刘俊辰, 蔡德发[10]2018年在《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研究》文中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叁农"工作的总抓手,其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鉴于此,在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构造了由黑龙江省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生产总值叁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黑龙江省农村消费结构优化及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 白璐.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2]. 新时期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 刘晓慧.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09

[3].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消费行为研究[D]. 王兆国. 东北农业大学. 2017

[4].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比较研究[D]. 许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

[5]. 基于总量与结构角度的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 刘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6].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 朱会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D]. 宗晓丹.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8]. 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D]. 张恩英.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9]. 黑龙江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公共政策研究[D]. 刘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0

[10].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研究[J]. 王征宇, 刘俊辰, 蔡德发.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标签:;  ;  ;  ;  ;  ;  ;  ;  ;  ;  ;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