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新动向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零售业论文,发达国家论文,新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731/724·2
1998年以来,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全球500 强企业的营业收入仅比上一年增长了0.1%,而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却冲破重重阻力, 世界前十位的零售商(来自于美、日、法、德等国)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6%,其中,零售业巨头美国的沃尔—马特(Wal—Mart)以年营业收入1392.08亿美元,居全球500强的第四,这是史无前例的,日本的大荣公司(Dale)也以年营业收入增长8.9 %的成绩进入零售商排行榜的第六位。1999年,发达国家的零售业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淡季的2月,美国零售总额就达到创单月记录的2365亿美元。 发达国家零售业异军突起的原因在于零售业涌动着的创新思潮,在这股新思潮的指引下,新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出现了万向更新的零售业发展新动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1998年后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新动向进行研究,旨在开拓我国零售业的创新思路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零售业通过跨行业联合不断拓展新业务
9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零售业通过一体化增长战略拓展经营范围,发展最快的当属以供货方为线索向生产领域延伸,美国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日本的大荣和英国的马莎百货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1998年零售业打破了上述框架,出现了向新领域渗透的新业务模式。该模式的首创者澳大利亚的科勒( Coles ) 超级市场和澳大利亚美孚石油公司(Mobil Oil)。 它们联合在墨尔本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加油站超市“快而鲜”(Fast & Fresh),并大受顾客欢迎。
“快而鲜”之所以成为零售业开拓业务的新动向,它的价值在于:根据当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来解决零售业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为零售业跨行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对于现在的零售业而言,“满足消费需求”是动态化的。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门购物活动不断减少,购买行为的分散性和即兴性日趋增多,客观上要求零售业打破为消费者专门提供购物场所的传统模式,建立方便顾客随时随地购物的新业务方式。澳大利亚的“快而鲜”超市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预示着跨行业联合新增长点的到来。
二、大型折扣店和食品杂货类集团通过全球化战略高速成长
伴随着90年代中后期世界同行业兼并浪潮,零售业的少壮派大型折扣店、食品杂货类集团在1998年也加快了全球一体化增长的步伐。目前,它的全球化增长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同行业兼并来增强企业在全球零售业的实力,如,法国最大的食品杂货类集团家乐福(Carrefour)1998年兼并了本国另一零售业巨头普罗莫代斯集团。 扩充后的家乐福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800个营业网点,雇员24万人,年境外销售额530亿美元, 一跃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特的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团。 第二种是通过在国外市场新增营业网点来实现全球化增长,仅1998年沃尔—玛特在海外就增加了 114 家营业网点, 国外销售额从1995年的15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75亿美元,增长了五倍。第三种是以上两种模式的混合体,庞大的折扣店和食品杂货类集团全球化战略的运行往往采取同行业兼并和海外营业点扩展两条腿走路,以尽快的成为强势企业,家乐福在谋求同行业兼并的同时,也成功地进行了海外业务的开发,1998年仅在亚洲就开办了20家超大型超市,中国新增了7家。 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使大型折扣店和食杂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大型折扣店和食杂类集团在全球快速增长的事实,说明了这几类零售业业态呈规模效益增长的发展态势。由于它们广泛地使用了现代信息系统,即零售自动化管理的POS系统,POO系统、POR系统、POD系统,因而可以使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遍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最大限度地以信息流代替物流,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充分享有规模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能够在较低毛利率下获得较高净利润和规模效益。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大型折扣店和食品杂货类集团等业态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将来世界几大巨头将瓜分世界大部分日用品零售市场。在全球零售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百货业尝试变革以加固市场地位
与折扣店、超级市场和连锁店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百货业近年来出现了全球性的衰退趋势,但1998年发达国家百货业却出现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1998年,发达国家百货公司的年销售额增长普遍维持在0.5%,但有些公司的业绩却出人意料, 法国百年老店巴黎春天(PINAULT—PRINTEMPS)的年营业额上升了20.2%,利润率达3%,美国百货公司的后起之秀梅西(MAY—DEPT)的销售额上升了5.7%,利润率高达6%,居全球最大13家综合商业公司的第一位。通过研究它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1998年后发达国家百货业兴起的变革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百货业的下滑速度,加固了其市场地位,对百货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纵观1998年后发达国家百货业的变革轨迹,其最关键的变化莫过于百货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这些公司对当前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分析,消费者的习惯型和变化型购买行为讲求廉价和一次购齐,即为大卖场和大型超市构筑了市场基础;而复杂型与和谐型购买行为注重商品的特色、购买过程中的精神满足和心理享受,这就是百货公司生存的根基。因此,它们对百货店进行了重新解释,把它定义为展示现代生活的窗口,具有示范全新生活模式、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精神追求的购物新天地。观念的创新使发达国家百货业在1998年后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1.用集中营销战略代替了无差异战略
1998年以来,发达国家一改百货店卖“百货”服务“百姓”的市场战略,对原有的顾客群进行了重新筛选,缩小了目标市场,在经营结构、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做了适应性改造,以其优雅的购物环境,富有特色的商品,全方位的服务,综合性的娱乐设施,营造了融购物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和谐氛围。目前,日本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消费倾向:要服务、要体面、要享受就到大商场去;要便宜、要节约时间就自己出力去超市和卖场。
2.扩展服务内涵
发达国家百货业在服务上的创新突破了围绕产品提供服务的传统框架,实现了向为顾客创造和提供新价值的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化,形成了为消费者充分享受生活的复合型场所。许多大百货商厦不仅包括购物场所、酒吧、快餐店、健身房,而且设有画廊、计算机培训、文学赏析讲座等。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皇后大厦通过浓重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内部装饰,把旅游、参观、学习及购物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购物的同时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
发达国家百货业的变革和创新对我国在痛苦中徘徊的百货业是一个启发。启发之一是现阶段百货业仍有生命力但要实施变革和创新,因此既要坚定信心,又必须敢于创新;启发之二是要深入研究并实施与我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相适应的市场战略和策略,要勤于思变,善于创新。
四、网上零售发展迅猛前途光明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发达国家网上零售业以超长的速度迅猛发展。1998年全美经由互联网达到的个人销售额4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3%,到1999年已经完成了80亿美元,仅美国网络人口就达5500万, 上网购物的人口比1997年上涨了31%。现在网上零售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其发展前景良好。所以,从1998年开始,发达国家各大零售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相继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店。沃尔—玛特、凯玛特、西尔斯等分别利用自有品牌快速扩张网上业务,实现了网上销售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从1998年的情况看,网上零售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销售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
1998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主要为计算机软件、订票、信息服务等无形商品和服务;而今,网上零售的有形商品呈明显扩张态势,已经从以图书为主逐步扩展到服装、鞋类、家电、饮料、计算机、汽车等日用品和家庭耐用消费品。
2.零售送货系统不断壮大
由于有形商品网上零售的增长,与之相配套的商业送货系统日益壮大,并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运作体系,大有与传统的邮政服务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未来网上零售商的较量除了商品以外,送货系统是否合理、完善、有效,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网上零售将向一对一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零售商与消费者在网上的信息沟通已由单向演变为双向,消费者不再被动地接受零售商的信息,而且还能将自己的需求、对有关信息的感受和意见通过互联网告诉零售商;零售商则可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商品,建立一对一(One To One)的网上零售模式。
据美国有关部门预测,从2000年至2002年,网上销售将以年258.67%的速度递增。届时发达国家零售商在网上的竞争将十分激烈,颇具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