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1]2003年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及容错编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像压缩编码是图像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基础。数字图像含大量的数据需进行压缩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图像压缩技术在通信、介质存储、数据传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航空侦察、遥感、资源勘探及生物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直是信息技术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及容错编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中的经典算法(EZW,SPIHT)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多幅图像的仿真结果,证明较之于其他若干的图像编码方案,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算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图像经压缩编码后的码流在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误码、掉包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小波图像压缩编码的同时,将其与容错编码算法相结合,使得在以较小的比特量传输图像的同时,增加容错功能,提高了传输码流的精确度。
李飞鹏[2]2003年在《卫星遥感影像压缩》文中认为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技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各主要强国纷纷就这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庞大的研究计划。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十五”863高科技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开展高分辨力多维空间信息获取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多维高分辨力集成光学对地观测系统……。当前,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存在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除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重复观测时间短)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之外,立体成像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已经发射和计划中的一些遥感卫星都已具备立体观测功能。 海量数据压缩作为信息获取与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过,总体而言,数据压缩技术在航天遥感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的一些研究主要局限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并且所采用的技术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随着遥感卫星小型化的发展,空间数据的规模还将持续增大,信息获取和数据传输的矛盾将日益加剧,现有的压缩技术在效率和速度上无法满足应用要求,数据传输的困难将严重影响到影像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遥感立体像对和叁线阵CCD立体影像为研究对象,研究海量遥感影像的高保真压缩技术。根据研究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单幅——两幅——叁幅),本文研究分为叁个部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压缩部分主要解决单幅遥感影像的实时压缩问题;在单幅影像压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遥感立体像对的左、右片之间的相关性,设计相应的补偿算法以提高遥感立体像对的压缩效率;叁线阵CCD影像的压缩则可视为遥感立体像对压缩研究的进一步扩展。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压缩SBC算法;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压缩具有一般图像压缩所不具备的特点,压缩算法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限制条件:a)高分辨率推扫式光学CCD像机幅宽达到两万像素以上;b)压缩算法复杂度应尽可能地降低,以便硬件实现;c)星上缓存空间有限;d)数据传数系统的码率固定不变;e)压缩算法的效率必须比现有基于DCT变换的明显更高。整数小波变换的出现为上述条件的满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参考其他小波编码算法,本文提出了子带比特平面编码算法Sub-band Bit-plane Coding(SBC),该算法采用整数小波变换,最优比特平面编码和上下文相关熵编码,可用于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快速编码。SBC算法支持多分辨率、多信噪比的嵌入式码流结构,可实现从无损到有损任意码率或多种质量的图像压缩。和其他压缩算法相比,SBC算法简单高效,很容易移植到硬件,而且可以并行运算,非常适合于压缩高分辨率单色或彩色遥感影像。在压缩质量上,SBC算法在低码率压缩下重建图像的质量略逊于EBCOT算法,在高码率压缩下重建图像的质量则略优于EBCOT算法。 2)提出了基于虚拟分块的图像压缩容错编码算法;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误码率,在遭受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将迅速上升。在SBC编码算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容错编码方案一一虚拟分块。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对编码图像进行虚拟分块,给每个子块的码流加上一个同步头,使得压缩以后各个子块能够独立的解码,从而提高系统抗噪能力。虚拟分块并不对图像分块,而是对小波变换之后的系数分块,因此不会在重建图像上留下分块的痕迹。加入容错编码以后,sBc算法的抗误码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任何误码只对局部图像发生影响,对其他分块的图像毫无影响。 3)提出了基于视差补偿和辐射补偿的遥感立体像对压缩算法: 遥感立体像对应用于地形量测时总是左、右片联合地发生作用,但是在前人的研究当中,左、右片总是被当做孤立的图像分别处理,丝毫不考虑两幅影像之间的关系。针对遥感立体像对左右片之间存在的较大相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重迭块立体补偿的遥感立体像对压缩算法。该算法以左图为基准图像,采用自适应分块视差估计方法计算出右图的视差矢量,结合辐射校正和重迭块视差补偿技术得到平滑的右图的预测图像,以右图减去预测图像得到残差图像,然后采用小波压缩算法对残差图像进行压缩。与左、右片独立压缩相比,该算法的单图有损压缩效率可提高30一40%左右,无损压缩的性能提高5%左右, 4)提出了基于全局辐射补偿和双向视差补偿的叁线阵CCD立体影像压缩算法; 针对叁线阵CCD立体影像的特性,在遥感立体像对压缩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线阵ccD立体影像压缩算法。该算法以正视影像为基准,通过双向立体补偿和全局辐射补偿预测前视影像和后视影像的叁线阵CCD立体补偿算法。双向立体补偿是立体补偿技术的扩展,主要用于抵消前视、后视视差和分块辐射差对影像匹配及预测的影响;全局辐射补偿用于校正叁幅影像由于拍摄角度不同而形成的辐射差。实验中我们发现叁线阵CCD立体补偿算法的预测效率和两幅影像的立体补偿效率相比有所降低,导致预测效率降低的因素主要在于:l)叁线阵CcD影像的前
曾晟[3]2004年在《图像编码中容错性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通信中,信道容易发生突发差错,这将导致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误码率;而在有线通信中,由于网络带宽有限、拥塞等信道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丢包、超时、比特传输错误、分组比特差错等。图像编码后在信道中传输时,必将由于上述问题而导致重建图像质量严重下降,为了保证重建图像的质量,这就需要研究图像编码算法的容错性。具有容错性的编解码系统中,如果发生误码,只要错误不是致命的,一般不需要将错误纠止过来。尤其在图像编码中,少量系数的错误不会对图像的视觉效果造成太大影响。容错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使得图像的编解码系统不至于因为少量的误码而不能运行。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一些经典和现代的图像编码方法,然后讨论和分析了一些现今的容错算法,如: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描述图像编码、抗错锥形矢量量化图像压缩算法、打包的小波零树图像压缩编码算法、用于无线图像通信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级矢量量化码书设计算法以及JPEG2000编码标准等。 然后,本文提出了基于SBC(子带位平面)的虚拟块容错算法。该算法分两步实现,第一步搭建SBC算法框架:首先将图像的小波分解系数按所属的子带分为位平面,称为子带位平面(即每个子带位平面均只局限在某一个子带内),然后采用简单高效的率失真优化算法确定子带位平面的编码顺序,且这一顺序与图像无关,最后按照此顺序对系数比特进行上下文相关的处适应MQ算术编码。采用SBC算法后,对重建图像起关键作用的重要比特在全部的比特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也减小了其被“污染”的概率,而在全部比特中占大部分的是非重要比特,但它们对重建图像的质量影响很小,即使出错,也不会对重建图像的质量造成太大影响;第二步加入虚拟块容错算法。将图像划分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块,对整幅图像(分块以前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小波变换之后,按照图像的划分将小波系数分成相应的块,对每个分块的系数用SBC算法编码;同时给每个子块的码流加上一个同步头,使得压缩以后各个子块能够独立的解码,即便有误码发生,也将会被限制在各个子块内部,而下一个子块在同步头的作用下又会正常解码,不会影响到相邻的子块的解码,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容错能力。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BC的虚拟块容错系统。 最后,本文对多幅标准测试图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与PZW、ET-SPIHT、JPEG2000等性能较为不错的容错算法的比较,证明在不同压缩倍率下,本算法容错性整体上要更强(重建图像信噪比有1dB-2dB的提升),也更为稳定;在不同的误码率下,本算法的容错性能也更强(重建图像信噪比有2dB-4dB的提升),而且误码率越大,本算法的优势越明显。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本算法具备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杨柳[4]2004年在《面向Internet传输的图像容错编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图像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高压缩图像在不可靠的Internet上的健壮传输成为图像压缩编码研究的热点。 现有的图像编码算法和框架都基于理想的传输信道,侧重数据组织和量化,片面强调图像压缩效率,而忽略了实际信道Internet特性,缺乏面向传输的容错性,无法同时保证高压缩比和高复现度。本文正是针对低带宽、多丢包的传输环境,研究面向Internet传输的高效图像容错编码。 为了有效地保证图像压缩编码的高效压缩和高效还原,在深入分析Internet传输分组丢失特性和现有图像编码容错传输缺陷的基础上,论文从叁个方面总结了在错误多发和异构的Internet环境中图像容错通信的适用原则,提出全局性和无依赖性设计概念。 依据设计原则,针对Internet的丢包行为,论文为Internet图像传输提供了一个兼顾压缩效率和还原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高效稳定的信源/信宿联合图像编码框架J2SC(Joint Source-Sink Coding),结合源端容错编码方法和终端错误隐藏技术以改善图像传输对丢包的鲁棒性。其中,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统计特征的伪随机整体采样策略,克服了编码相关造成的丢包敏感性:构建了一个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的双向金字塔模型,提高了图像丢包后的还原质量。 论文还将J2SC和现有图像编码算法及JPEG2000压缩标准进行了计算比较。MATLAB仿真结果表明J2SC框架不权满足图像传输的高效压缩和灵活扩展要求,还具有出色的丢包容错性能,从而更好地支持Internet图像传输应用。
周璨虎[5]2006年在《低时延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研究及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概述了现阶段主流的视频压缩编码规范标准及其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应用目标并对各自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根据无线传输无人机视频图像的特点,选用主流视频压缩编码规范标准进行基于仿真的性能对比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现实情况,选定叁种系统方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软硬件原理试验,这叁种方案是:基于DSP实现的MPEG-2系统方案、基于FPGA实现的H.263系统方案和基于M-JPEG核实现的系统方案。通过硬件原理试验得到了系统的关键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方案进行挖潜论证和深入分析对比后,结合现阶段的技术储备和水平,选定以基于DSP实现的MPEG-2系统方案作为基本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适应性改造和新技术移植以达到最终的性能指标要求。该系统应用在无人机机载的基于衡定速率无线视距链路的实时图像传输领域,图像信息进入对无人机飞行姿态进行闭环控制的回路,所以对图像的实时性要求高,对图像时延特别敏感。根据以上特点,在基本方案基础上从硬件结构、编解码帧结构、显示同步、差错控制、容错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和优化,尤其是在编解码帧结构方面有独特改进,较MPEG-2标准有较大的改变,通过巧妙的安排帧结构达到了显着缩短时延和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针对在无线视距链路传输存在较高误码率的情况,将MPEG-4和H.264标准中的差错控制和容错机制应用于此系统,使得系统在较高的链路误码率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的视频图像质量。在该系统设计中对系统时延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但以前都没有一种精确测量系统时延的方案和相应的测试系统,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能够精确测量图像压缩编解码系统通过无线视距链路传输后整体时延的方案并研制了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低时延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丁学文[6]2007年在《视频通信错误检测及隐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像压缩编码理论的发展,视频通信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视频数据量非常大,所以在通过网络传输之前必须先进行压缩。但是,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对误码非常敏感。然而无论是在IP网络还是在无线移动网络中,误码、分组丢失和延迟等现象总是不可避免。为了提高解码图像的质量,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出现的传输错误进行处理。目前,错误控制与处理技术主要有容错编码、编解码端交互错误控制和基于后处理的错误隐藏叁种类型。本文基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MPEG-4,对解码端的错误检测技术和隐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检错和隐错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针对基于模式的错误检测(MED)方法检测类型单一且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MPEG-4视频码流的两步错误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预先设定的错误类型集判断视频包是否损坏,然后对损坏视频包中每一块的空域统计特征进行检测,确定第一个损坏宏块。实验结果表明,两步错误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错误检测率,可以准确地确定传输错误的起始位置,与错误隐藏方法配合能够显着提高重建视频的质量。同时该方法不需要在码流中嵌入多余数据位,因此不会增加码流位率。提出了基于纯二维小波变换的频域纹理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根据频域能量在不同频率子带分布的不同,对低频和高频子带小波系数采用不同隐藏策略。对于丢失或错误的低频子带小波系数,利用数据隐藏技术传输的正确数据进行修复。对于丢失或错误的高频子带小波系数,则利用小波系数的相关性,通过子带内或子带间线性内插方法重建。该算法在不增加码流位率的条件下,有效地改善了解码图像的质量。该算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基于SPIHT的嵌入式小波编解码器中处理错误。针对大部分运动补偿时域错误隐藏方法以宏块为单位进行错误处理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宏块编码模式的时域纹理自适应错误隐藏方法。首先,利用邻域信息估计错误宏块的帧间编码模式。然后,根据所估计的编码模式,分别以块为单位或以宏块为单位对错误宏块进行运动矢量恢复和运动补偿取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重建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峰值信噪比两方面都优于多种同类方法,而且算法简单,适合实时应用。综合考虑空域、频域和时域纹理错误隐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应范围,提出了针对MPEG-4的混合域纹理自适应错误隐藏方法。对于帧内编码帧中错误宏块,该算法以空域和时域相邻块的均方误差作为选择标准,分别使用空频域结合的隐错方法和时域隐错方法进行隐错处理。对于帧间编码帧中错误宏块,则先利用错误块邻域信息把错误块分成叁种类型,再从各类错误隐藏算法中选择较优的方法重建不同类型的错误块。该方法能够弥补单一错误隐藏方法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重建视频的质量和隐错算法的计算效率。对MPEG-4形状错误隐藏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空域和时域形状错误隐藏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性能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推广应用于检测和处理其它MEPG、H.26x及JPEG等标准压缩视频中出现的传输错误。
单佳佳[7]2008年在《基于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并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图像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由于一些图像信息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如果不对这些图像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网络传播时很容易被恶意攻击者浏览、传播与非法复制,由此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图像信息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图像加密还在保密通信、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图像加密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工作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现有基于小波的压缩域图像加密方法中,置乱小波系数引起高低频系数的迁移,从而造成对小波系数树形结构的破坏,严重影响编码过程并降低解密重构图像质量的实际情况,结合混沌映射的密码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置乱的JPEG2000压缩域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为了减少对小波系数树形结构的破坏,在高频子带部分先分块,再采用混沌映射对小波系数进行置乱加密。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能减小密钥开销和压缩时间开销,同时还能改善解密重构图像的质量。其次,研究了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重点分析了两种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图像加密方法,发现这两种算法具有不能抵抗统计分析攻击的缺陷。针对该缺陷,提出了改进思路,在原算法基础上增加对图像像素值的替代操作,目的是降低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增加图像的紊乱程度。给出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克服了原有算法的缺陷,可以有效地抵御统计分析攻击,增强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佘青山[8]2007年在《图像编码传输技术研究及其在工业监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论文从图像编码与无线传输实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从如下两个方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是突破现有图像编码标准的框架,将机器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图像压缩领域中来,并对其性能作了探讨;另一方面是从提高无线环境下图像的编码与传输性能入手,研究了目前主流块基编码方法存在的块效应问题以及图像的容错编码与传输技术,并实现了部分研究成果在环保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结合加权支持向量机和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根据变换域系数的能量分布特征和人类视觉系统模型对惩罚因子建立加权函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加权支持向量回归训练中。针对不同重要性的样本,采用不同的惩罚因子进行逼近,在训练错误率和模型复杂度之间进行权衡。该算法并不直接对样本数据进行低通滤波,而是在训练过程中从低频段到高频段自适应地选择支持向量,这样可以保留图像的部分细节和边缘信息,有助于重建图像质量的改善。已有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图像压缩方法对每个样本数据采用恒定的不敏感误差,实际上也可以通过调节不敏感误差大小来控制频域系数的拟合精度。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域描述的自适应加权支持向量回归图像压缩算法,将每个图像子块数据经过离散余弦变换后得到对应的频域系数,然后根据样本到高维特征空间最小包含超球球心的距离构建相应的加权函数模型,最后将确立的模型应用到基于加权支持向量回归的图像压缩方案中,以改善压缩性能。(2)针对主流离散余弦变换编码技术中,重建图像在低比特率下容易出现方块效应,提出了工作于变换域的块效应消除算法,以便提高重建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本论文直接在变换域对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首先在变换域系数块的分解和合并推导的基础上,计算出转移块的频域系数。然后,根据图像子块的活动性分类,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来减少块效应。与其他后处理技术相比,该算法在运算复杂度不高的前提下,取得了比较好的块效应消除效果,提高了图像的主客观质量。(3)针对在无线环境的传输过程中,压缩图像数据对传输错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几乎任何错误都能够给接收端的图像恢复造成不易接受的影响,在一种新颖的抗干扰算法和基于滑动窗模板扫描的图像数据打包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容错编码方法。首先采用抗干扰算法对图像数据的头信息实施不平等保护策略,再采用离散打包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压缩数据块进行离散化和打包,以降低相邻数据块同时丢失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图像数据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抗误码和抗丢包性能。(4)在基于无线移动网络的环保远程监控应用中,一方面需要减少传输数据量以适应无线网络相对较窄的带宽,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求保证图像传输的稳定可靠。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域的场景变化实时检测算法,在压缩域内快速检测图像序列场景的变化,同时向无线数字图像监控系统提供可靠的场景变化指示。该算法简单有效,非常适合普通嵌入式终端的实时处理。该变化检测算法和前面提出的抗干扰算法共同构成了一个高容错性的图像编码与无线传输方案,被成功应用于环保远程监控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黄维[9]2007年在《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图像应用范围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不仅要求实现高压缩率、高保真度和快速性,还应满足诸如渐进传输等网络应用的需要。因此,图像/视频的压缩技术成为国际上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图像压缩编码理论与实际应用技术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一定理论深度较为详细阐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重点探讨了编码器结构、编码步骤、小波基的选取以及影响压缩编码性能因素等几个关键问题。对基于图像压缩性能的小波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仿真,通过仿真比较了具有相似小波特性的正交与双正交小波的压缩性能。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案中,嵌入式零树小波(EZW)编码能够很好地利用小波系数的特性使得输出的码流具有嵌入特性。论文在深入分析了EZW算法的原理、步骤、实现过程和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EZW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缺陷,从探求算法中变换与编码同步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变换一融合的改进EZW算法。在上述理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VC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算法,解码图像保持了与EZW算法相似的客观性能,但通过使用变换阶段的副产品一带峰值,可以简化零树扫描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算法执行时间,同时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子图像编码。
林文斌[10]2004年在《实时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中视频压缩编码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频通信既是最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目前通信界仍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新兴课题。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视频压缩技术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视音频等这些大数据量的业务通过无线传播提供了契机。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是多媒体和无线通信这两个领域的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当今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课题所研究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其视频压缩编码部分结合小波变换理论,以AD公司的小波视频压缩芯片ADV611为核心,辅以TI公司的定点DSP-TMS320VC5416和ALTERA公司的CPLD-EPM3128,以及视频采集芯片OV7620等器件,制作了视频压缩模块,并将压缩后的视频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在无线信道上传输。 该论文先对无线多媒体的发展等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对图像压缩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小波压缩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再对作者所负责的系统编码部分的硬软件实现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描述通过调试、分析的结果。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不仅是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解压缩无线多媒体系统,证明小波理论在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领域的巨大潜力,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无线传输的相关技术(如信道编码),使视频数据更好的在无线信道上传输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系统还可以广泛应用在无线视频监控、信息家电、智能小区、远程抄表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及容错编码研究[D]. 马俊. 南京理工大学. 2003
[2]. 卫星遥感影像压缩[D]. 李飞鹏. 武汉大学. 2003
[3]. 图像编码中容错性的应用研究[D]. 曾晟. 武汉大学. 2004
[4]. 面向Internet传输的图像容错编码研究[D]. 杨柳. 湖南大学. 2004
[5]. 低时延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研究及系统设计[D]. 周璨虎.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6]. 视频通信错误检测及隐藏技术研究[D]. 丁学文. 天津大学. 2007
[7]. 基于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技术研究[D]. 单佳佳. 苏州大学. 2008
[8]. 图像编码传输技术研究及其在工业监控中的应用[D]. 佘青山. 浙江大学. 2007
[9]. 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研究[D]. 黄维. 中南大学. 2007
[10]. 实时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中视频压缩编码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林文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图像压缩论文; 小波变换论文; 图像编码论文; 图像融合论文; 容错机制论文; 无线模式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遥感影像论文; 数据压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