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村文化在方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_陈秀民

发挥农村文化在方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_陈秀民

浙江当代发展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方城农村文化是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阶段明显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民生文化比较兴旺发达,地域特色文化特征日益突出,但没有形成特征突出的文化系统;二是地方艺术文化作为地域特色文化正被现实日益消解;三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本文力图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继续保持、发展我们宝贵的地域农村文化,使其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打造中国新农村文化的精品,充分发挥其作用,创造优秀的新农村建设精品。

关键词:地域文化 农村文化 新农村建设 保护;利用;新农村文化精品 新农村建设精品

引言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北缘,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古至今,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故里、西汉外交家张骞封侯地、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遗址、刘邓大军中原指挥部旧址、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馆等等;还有其独特的农耕文化、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但优良的文化并没有被良好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将方城地域农村特色文化与新新农村建设相契和,这是急待探索的问题。

1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系统,是使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先决条件

由于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政地位等方面的原因,方城的地域文化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文化体系。历史文化、民间传统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新兴文化等联系不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推广与发扬地域特色文化。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系统。首先;需要对地域文化引起重视,加强开发与保护,把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出来,避免遗漏。其次;用一种方式将其联系起来,比如用时间要素从古至今将其串联,同时进行分类。最后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品牌。

在历史文化方面,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遗址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但并没有很好的开发与发展。这一点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作为一个方城人,我是最近才知道有这个遗址的。在饮食文化上,其中方城烩面以其面好、汤好、辣椒油好等特点征服了到方城的每一位客人。但我问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知道!农村文化更是与其他文化形式呈分离状态。这些优秀的文化并没有广为流传,好的文化竟然没有发扬出去,真是可惜。只有把自己的优秀文化形成系统,发扬光大,才能更加充分的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使其真正成为方城的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

2 深入广大农民,搭建农民公共文化活动平台,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现实途径

当一座座新房建成,当传播渠道、信息来源的日益趋同、地域概念在逐渐模糊,百姓娱乐生活过分依赖广播、电视的今天,我们的农村文化特色逐渐淡化,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农村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域文化的魅力度。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服务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既是民间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建设自下而上地进行比自上而下命令来得实在、有效,农民的主角地位不能动摇,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农村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才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比如,河西地区到处都有农民自发组织的剧团、戏社并常年活动在乡村,使传统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且充满着活力。临夏、甘南交界处的莲花山民间花儿会,由于政府的保护、激励,民间积极自发地组织,规模一年超过一年。有时会期长达一周,会场每天转移,但仍有四周的数万农民闻讯赶来参加。兰州市永登县苦水的“高高跷”社火也很走红,随着外界对这种独特社火的关注,当地农民已经拥有了一种文化自豪感,也激发了表演欲。近两年来当地青年农民每年都主动倡议、筹划、组织、表演“高高跷”社团。因此,政府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并让他们成为文化的主体,新农村新文化才能有生命和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方城,就可以借鉴以上成功的例子发展自己的特色民间文化。1、方城的各个乡镇的庙会各具特色,最初的形成是方便农民进行交易。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了集贸易、文化交流等一体的综合大型活动。期间,商品的种类繁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南阳的宛邦、方言连连串、陶瓷展、泥塑比赛、杂技表演、花灯展等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等逐渐发达,广大农民都坐公交去城里买卖东西,在电视机前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使本来很有意思的庙会文化逐渐淡化,许多地方甚至不再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举行的地方,庙会的内容也逐渐由原来的丰富多彩变为现在仅仅是买卖衣物的单一形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可以重新组织各个乡镇每年一度的庙会,加大广大农民的交流,同时有利于民间特色文化的传承。2、方城的方言也独具魅力:我(着)了--我知道了;(嗲)走--地下走;(过)笔--给我笔;(哟)人--一个人;(咋)了—怎么了;(薄)说--不要说;前(傍儿)--上午等等。使广大农民从语言中体会了无穷乐趣。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我们许多的方言也逐渐被淡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形成“方言继承与发展社团”来对我们的方言进行保护与发展。其他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就不多说了。只有我们的文化得到保护与继承,才有发挥其作用的机会。

3 将农村文化转化为特色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最终追求

方城可以兴办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可对这种特殊的农村民间特色文化资格证书制确立进行尝试。当然,由于农村民间特色文化的产生、获得、传播和传承的途径与形式具有特殊性,其资格证书确认制当与正规学校文凭和职称证书确认制有别。方城农村地区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一旦由体制化特色文化资本发生作用带动起来,其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推动方城农村特色文化品牌的形成,农民可以因此受益。这将使农村文化发展产生强大的内需动力。作为地域特色文化持有者的农民如果还能够意识到他们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本一旦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特色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时会产生收益增值效应,那么农民对获得社会资本就会产生渴望。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带来切实可靠的利益,使方城农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恰当的结合起来,这也是最终的追求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0)

[2] 周孝君.论巴蜀地域文化特色与四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契合(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系四川内江641112)

[3]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J]. 小城镇建设,2006(2):8-10.

[4]余小平. 论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村庄的精神文化建设[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61-65.

[5]陈 辉. 村庄行动能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从荆门官桥老年协会的运行看[J]. 文史博览,2006(4):58-59.

[6]贺雪峰. 文化建设再造农民福利[J]. 瞭望新闻周刊,2006(1):63.

[7]贺雪峰,谢丁. 乡村建设的中心是文化建设[J]. 文史博览,2005(12):42.

[8]谭同学. 村庄秩序文化重建与现代化类型[J]. 东岳论丛,2006(2):62-65.

[9]吴理财,夏国锋. 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落与复兴——以安徽省农村文化调查为例[J]. 学习月刊,2006(08 上):34-36.

[10]樊勇. 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陈秀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发挥农村文化在方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_陈秀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