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条件_经济论文

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条件_经济论文

创造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跨越式发展论文,条件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后起者优势”与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所谓“后起者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就可以选择使用国外在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的支撑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这样就可以跳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统计发现,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总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征使得发展中国家存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将会面临种种制约因素:一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并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创新成果被喻为一种“蓝本”,在实际的技术引进中复制蓝本通常是有偿的,且价格很高,发展中国家受财力的限制,常常得不到这一蓝本;二是被发达国家同意出口的技术创新蓝本可能并不是其最先进的技术,甚至可能是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有价值的,但它不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三是受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条件、技术基础、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在发达国家有效的“先进”技术可能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四是由于受制度、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引进的先进技术可能不被消化吸收,从而不能发挥预期的效能。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条件

上述描述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说就是制度条件,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恰恰抽象掉了制度因素。简单观察经济现象就可发现,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总是表现为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的扩散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投资与制度创新。当实行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时,个人的获利能力会既缺乏又不完善,其结果是技术进步变得缓慢,自然资源存量的收益呈递减趋势。

以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例,有的学者把它看成是一场纯粹的技术革命,而实际上它是一场制度创新。其实,在产业革命之前,英国就出现了大工厂,蒸汽机在瓦特蒸汽机之前已在煤矿使用了几十年,以瓦特命名的蒸汽机仅仅改进了以前的纽科曼蒸汽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瓦特蒸汽机之后发生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呢?答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发生了一场制度革命,新技术的发明引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在制度创新之后。例如,由于竞争制度的形成和产权的充分界定,市场更加完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导致了更高的专业化与劳动分工。而随之发生的制度创新(如专利制度、竞争制度、质量控制方法等)通过产权的充分界定不仅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收益率,而且降低了技术创新和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结果进一步刺激技术创新。正是这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交互作用引发了产业革命,才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制度创新之所以是一个国家实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制度创新可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一个社会的经济缺乏活力或停滞不前,一般总是与既定的制度因素窒息行为人的创新动机或行为人的创新活动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报偿有关。

深化改革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导向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制度基础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协调向产权规则协调转换,从而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性条件。

首先,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重构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新的刺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国有资本的进退并不只是从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确定,而是主要从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来区分。对于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应实施有效控制;对于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对于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以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通过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公司的出资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促使企业长期发展。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当前可选择的是及早引入以年薪制、奖金和股票期权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最优报酬计划,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试行吸收“新分享经济思想”的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第三,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掌握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对技术创新行为实施有效激励,如对科技人员实行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技术折价入股或股票期权计划等制度。

其次,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诸要素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所形成的联结系统和运转方式。市场机制的完善除了市场主体必须产权明晰、具有硬的预算约束等特征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和无歧视竞争是平等竞争的基本含义,垄断通过限制平等竞争损害市场效率。为此,既要尽可能减少通过行政干预设置进入壁垒的行政性垄断,又应通过规章制度的改革尽可能避免自然垄断对市场效率的损害,同时应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在充分竞争和放开价格的条件下,形成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体系,这里不仅包括一般商品价格,而且包括工资率、利率等要素价格。三是优化市场约束系统。市场经济是一个在法制基础上的讲道德、诚信的经济,而不是一个为了追逐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的经济。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惩罚损人利己的行为,并努力形成一个通过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机制。

再者,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政府体制。政府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一是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凡是市场能做的就由市场去做,政府只在市场做不好或做不了的领域发挥作用。二是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提高经济政策效率。政府在调控经济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三是通过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四是尽可能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从而引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监督。五是政府应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并努力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六是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外的厂商,都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

标签:;  ;  

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条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