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洪江市妇幼保健院 4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指出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能够对合并下肢深静脉患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妇科盆腔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21-02
引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作为参照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陈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32.7±3.2)岁。排除标准:①术前血管彩超显示患者双下肢已经形成静脉血栓者;②有血管外科手术史者;③曾经发生过血栓者。随机抽取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38-55岁,平均年龄(31.9±3.1)岁。
1.2 观察组临床表现
①症状:下肢胀痛;②体征:下肢周径比健肢粗;③肢体皮温下降;④下肢出现浅静脉曲张;⑤Honans检验呈阳性。
1.3 检查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PT、APTT、TT、FIB、D-dimer等指标进行各项指标分析,其中PT、APTT、TT采用凝固法,D-dimer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FIB则 采用 Clauss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做详细的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注:PT、APTT、TT、FIB、D-dimer分别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D-二聚体水平。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少见的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肿胀、淤血,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使血栓延伸到深静脉主干,给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1]:①静脉管腔无法压闭;②静脉血管腔内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表现;③血栓段静脉无血流信号产生,或只存在少量血流量信号;④脉冲多普勒检查证实无血流变化,或其频谱无法随患者呼吸产生变化。
权威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判断患者病情,进而为其治疗提供方向[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T 、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3]。说明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进而为合并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凝血功能变化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旦确诊后面,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并进行抗生素治疗,进一步预防感染。患者治疗后,要及时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复查。
【参考文献】
[1] 黄小红,管玉梅,吴泉玲等.压力带与抗栓泵联合使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07(11):472-474.
[2] 张海燕.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06(18):2049-2052.
[3] 张利芹,曹利萍.凝血功能变化对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预后价值[J].海南医学,2014,05(10):147-148.
论文作者:郭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盆腔论文; 妇科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凝血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