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政治参与思想及其启示

马克思的政治参与思想及其启示

摘 要:人民群众真实有效的政治参与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其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现政治参与的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基本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重要载体是建立廉价政府。我国扩大公民真实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为指导,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基本前提,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重要保障,进而实现公民真实、合法、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政治参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廉洁政府

政治参与也称为参与政治,是政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虽然一生中没有关于政治参与的专门著作,但在许多论述民主政治理论的文献中就包含着政治参与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深入挖掘马克思的政治参与思想,对于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政治参与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政治参与的政治前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夺取国家政权的思想。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统治、剥削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日益加剧,为了使无产阶级获得自身的解放,马克思主张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当然,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实现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也没有国家和阶级统治的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而这个过渡时期需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个过渡时期,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利用“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①无产阶级专政是为了消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对立,消除国家和阶级统治,最终实现全民自治。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量表总分0~100分,≥80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参与的基本目标指向

在《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马克思认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最广泛的同盟军——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内的所有社会阶层都是巴黎公社的“人民”的组成部分,而富有的资本家、金融贵族、高僧是排除在人民之外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团结其他阶级和阶层的有益尝试。“人民掌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巴黎公社革命胜利后,完全摆脱了资产阶级政治模式,进行最具无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选举,选举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增强。此外,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也是真实有效的,公社的选举应由人民监督,公社的行政开支应受人民监督,其目的是让权力回归于社会和人民。公社通过系列举措最大限度地让人民通过选举、监督与罢免参与政治生活,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建立廉价政府是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批判“廉价政府”最初是由资产阶级提出来的,但其实质却是统治阶级奴役和牟利的工具。作为工人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马克思提出了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的“廉价政府”。首先,廉价政府是无特权的政府。公社取消了公职人员的一切特殊权力,由普选出的人担任一切国家及政府职务,“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因为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②马克思主张的这些举措消除了等级特权制度。其次,廉价政府必须减轻民众负担。公社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政府运作的项目开支,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巴黎公社所采取的一系列廉价政府举措保障人民权利,真正体现了政权的人民性。

二、马克思的政治参与思想揭示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实质

通过组合签约,可为签约居民提供固定、连续、综合的诊疗服务模式,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健康得到全方位的管理。同时可以控制医保经费,患者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5]。

根据竖炉炉况及检测数据分析,导致竖炉炉体整体倾斜的主因:烘炉或熔化时,炉内温度场不均匀,炉体受热面受热不均匀;安装时水平度不合格;炉壳长期被氧化、腐蚀,易烧红、烧穿或变形,使其强度削弱;炉体偏离中心后,其自重重心与炉体中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炉体整体倾斜约5°。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学说重视群众,强调人民主权,他主张的民主原则为我国民众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公民如何真实、有序、有效地参与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学说为理论依据,让人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和优越性。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852年马克思在给约·魏德迈的一封信中写道:“(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③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阶段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阶级形式的现实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相结合,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包括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才能够维护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强调经济建设,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强大的政党才能够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真正实现。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历史进步作用。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等级关系以及人身依附无处不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封建专制君主的执政权力,摆脱宗教的束缚,实现了政治与宗教的分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解放了市民社会,社会成员从纯粹的政治人转变为经济人,资产阶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在思想领域,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传播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念。

三、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民主举措方面仅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是虚假的民主。资产阶级建立的代议制民主仅仅在形式上表现出自由、平等、人权,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无法真正涉入国家事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只不过是附带条件很多的“权利”,只是资本项下的自由、平等,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它的阶级性。资产阶级口头上宣称民主,但是从来没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并没有实现民主的真正目的——人民当家作主。

(一)必须立足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民主是人民民主的真正实现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实现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就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构建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无产阶级民主实现的是一般劳动群众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民主是充分体现自由个性的广泛的现实民主。在无产阶级掌权以后,会致力于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最终实现国家的消亡,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也将消亡,代替这种民主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民主的最终价值归宿是人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权,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公民能否充分行使政治参与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表达渠道的多少和畅通程度。首先,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完善沟通民意的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大代表是传达人民呼声的桥梁,人大代表要通过走访、通讯联系,接待日、互联网平台、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反映民意的真实性。其次,建立网络政治参与制度,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监督社会。首先要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可以解决由于经济差异导致的信息鸿沟问题。还要加快制定网络参与规章以及加大监管的力度,并对其内容、途径进行细化,为公民的合法进行公共协商确立程序和机制,依法严厉惩处网络非法犯罪,切实保护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

2.1 病理结果 经宫腔镜证实,122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粘连43例(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51例(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28例(重度粘连组)。

(三)加快社会主义廉洁服务型政府现代化转型

在现代代议制民主中,人民将权利授予政府,政府体现人民意志,因而政府理应为人民利益服务。首先,政府要加强服务型文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理念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坚持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管理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与轨道中运行;坚持责任政府的理念,强调政府和公务人员要执政为民,对社会和人民负责。其次,要加快回应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对公民回应。提升政府回应性应该建立以民为本的政府,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广泛的、充分的民主和协商,在制定政策时注意倾听民声,提高回应的及时性和主动性,建立多元化的回应渠道,从而建立互动型的决策体制。政府积极回应人民诉求,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治理,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治。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4][美]塞缪尔·P·亨廷顿.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王晓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务勇(1970-),男,山东单县人,博士,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和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杨静(1991-),女,甘肃武威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08-0094-02

标签:;  ;  ;  ;  

马克思的政治参与思想及其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