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渗透逻辑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渗透逻辑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渗透逻辑及其应对策略*

王 平

[关键词] 社会思潮;意识形态;渗透逻辑;应对策略

[摘 要] 意识形态冲突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在当前背景下,五种社会思潮形态具有广泛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新自由主义、保守复古主义、消费至上主义、虚无主义和新民粹主义。这些社会思潮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是因为这些社会思潮分有了以下渗透逻辑,即表象化逻辑、单向度逻辑、过滤性逻辑和唯美化逻辑。在新的时代,要有效防范负面思潮的影响,必须从三重维度发力:在认识论层面,颠倒被黑格尔主义所颠倒的世界观;在方法论层面,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判析要形成新的视域;在文明观层面,要树立与西方道路有别的新文明发展路径。

苏东剧变以来,伴随着各种“终结论”言论的沉渣泛起,“意识形态斗争终结论”的声音也不绝如缕。这种言论显然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不相吻合,因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意识形态斗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呈加剧趋势。针对思想领域中的“去意识形态”现象,拉克劳、墨菲、伊格尔顿、齐泽克、哈特、哈维等人都进行过深入反思和批判。伊格尔顿曾经就反问过:“为什么在一个为意识形态冲突所折磨的世界里,意识形态概念无声无息地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作品中蒸发了?”[注] Terry Eagleton,Ideology :An Introduction , Verso, 1991,pxi.意识形态终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认识当前社会思潮的发展动态及其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

全球化背景下,人们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所包围。除了传统的、为我们所熟知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继续有一定市场之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比如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复古主义、消费至上主义、低俗主义、精英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虚无主义、新民粹主义等。这些新的社会思潮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数码互动系统在形态实验考试中的优势:教师可以提前制作考试图片库,学生在考试时自动生成一定数量的题目,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做出解答诊断,实现了无纸化考试,节省了人力物力,计算机可以对考试答案结果进行自动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学生评价更加透明公平。

第一种形态: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曾经是小众化的思潮,仅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等人。随着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等人的上台,因他们将新自由主义奉行为英美的执政理念,因此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在全球蔓延。时至今日,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全球主流意识形态,不只是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大卫·哈维就指出,“从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诸如新西兰和瑞典),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注] [美]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第3页。 因此,新自由主义在非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乏代言人和追随者,在中国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代言人和追随者,这些人的言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显性症状呈以下特征:在政治制度上尊奉西方的民主制度,主张以西方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来设计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近年来鼓吹宪政民主的人群是其代表之一;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绝对的市场化,认为不受调控的市场最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自由开放的市场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万用良方;在产权制度上,主张资源的绝对的私有化,认为资源的私人拥有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等等。

从表1可知,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老师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达到了17篇,其中有2篇独立完成,15篇合作完成,研究的主题主要是体育课程、绩效评价等。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汪晓赞老师,发文10篇,全是合作完成,她研究的主题是体育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排名第3的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姚蕾老师发表7篇,独立完成4篇,研究的主题涉及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评价等。由此可知,这些核心作者发文通常是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研究的主题也涉及广泛,但同时涉及了体育教学评价这一研究主题。表1中排名前10的核心作者中有5位作者是属于体育类师范院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有3位作者,因此华东师范大学为体育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观察组中检出24例,诊断率为96.0%;对照组中检出19例,诊断率为76.0%,组间计算x2值为8.996,P值为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四,唯美化逻辑。唯美化逻辑或者可以叫做品位化逻辑、浪漫化逻辑或道德化逻辑。这种唯美化逻辑通常采用二元论的手法,即在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白与黑之间采取一种二元论的割裂。唯美化逻辑美化的是自己,与之相应,丑化的是对方。比如在消费领域,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商品,通常会将自己的商品与人的品位、修养、气质、能力甚至德性等联系起来。它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得人们形成一种以追求和拥有这种商品为荣的舆论氛围,最终使得人们在这种商品面前欲罢不能。尤其在消费主义进入符号化的时代,将某种消费品烙上某种象征和意义,是通行的做法,因此,“我们已经看到消费逻辑被定义为符号操纵。”[注] [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第120页。 所以,人们享用某种符号,就意味着处于某种等级,拥有某种品质。政治生活领域,这种唯美化逻辑有时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西方社会是大熔炉”“西方文明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文明”“东方社会是极权主义社会”等等,都是这种唯美化逻辑下二元对立手法的产物。这种二元论手法是西方政客惯常使用的手法,他们通过这种手法将自己美化成正义的化身、和平的使者、自由的象征,而将其他人和其他国家丑化成邪恶的他者。

第一,表象化逻辑。负面社会思潮通常将所有的说理停留在直观表象的层面上,将常识等同于知识,将意见上升为真理,用现象替代本质。直观表象生动形象,是可见、可感、可知的活生生的现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定势通常习惯于停留在感官层面的感受逻辑上,而不太容易进入反思推理的层面。人们非常容易将表象等同于实质,并往往以表象代替真实。这种表象化逻辑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经常使用,比如在涉及到社会制度优劣的问题上,这种逻辑屡见不鲜。它们会依据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贫穷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富裕这种二元对立现象,从而反证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也会依据社会主义国家环境的普遍恶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环境的普遍向好,从而反证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表象化逻辑从不追问甚至刻意掩盖现实世界之所以贫穷和环境恶化的根源,只以单纯的表象印证本质。其推理逻辑非常肤浅也经不起推敲,但它在认知水平非常有限的人群当中却能引起极大的共鸣。

上述新思潮的渗透性和普及性既强大又隐蔽,这些负面思潮之所以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和影响,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社会思潮有一套渗透逻辑,而这些渗透逻辑恰好应和了大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是说,恰恰是大学生们当前有限的思辨能力为负面社会思潮的弥漫提供了舞台。尽管上述社会思潮表现不一,但深入剖析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意识形态渗透策略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分享了以下逻辑。

第二种形态:保守复古主义。在当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当口,保守复古主义势力死灰复燃。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保守复古主义思潮来势汹汹。保守复古主义在英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逆全球化现象,英国的脱欧、美国在墨西哥边境建隔离墙、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等行为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在保守复古主义回潮的态势下,欧洲十个保守主义学者于2017年10月7日以九种语言同时发布一份保守主义宣言:《一个我们能够信靠的欧洲》。[注] 参见https://thetrueeurope.eu/ 该宣言堪称保守主义的新时代宣言,宣言明确提出逆全球化、反移民、反多元主义、反文化宽容等观点。保守复古主义具有以下显性特征:它们在发展心态上反对改革进取,主张保守封闭,认为改革是造成现实问题频发的罪魁祸首,因而主张回到前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保守复古主义则主张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更早的时代;在文明取向上主张返回前现代文明,甚至主张恢复等级制。中国的保守复古主义则主张尊孔复儒,认为孔子是千秋万世之师、儒教是匡时济世之学,只有尊孔复儒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不二良方;在日常行为上,保守复古主义将自己的抉择决断寄托在星相学、风水术等上面。

第二,单向度逻辑。单向度逻辑也就是洞穴逻辑,它与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洞穴假象”[注] 逻辑有某种亲缘性。培根的洞穴假象是指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总是不知不觉地带着某种偏见,这种偏见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洞穴”。[注] [英]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0页。 因此,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洞穴”认知世界,从而每个人的认知难免会陷入坐井观天、一管窥豹的境地。当然,培根所指出的“洞穴”是先天的,而我们所谓的单向度逻辑中的“洞穴”是后天人为植入的。这种洞穴逻辑的形成与柏拉图在《理想国》所揭示的“洞穴比喻”[注] [希]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72-273页。 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柏拉图洞穴中的囚徒被强行缚绑着,只能单向度地观看前方墙壁上被投射的影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影像当作真实的事物,而不认为影像背后还有更真实的世界。单向度逻辑或洞穴逻辑采用的恰恰是这种手法,它通常用某种手段将人们置于某种特定的语境(即洞穴)中,并让人们以单维的向度去接触某些事物。它利用人们视角的局限性,将某种视角或现象无限放大,试图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从而让人始终处于与真实世界绝缘的境况。将某种语境强行植入或代入,并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强化这种语境,从而营造或虚构出一个话语所建构的“现实”,最后将这种虚构的“现实”呈现给人们。通过反复的灌输,人们以为这种“现实”就是真实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却被人们遗忘了。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逐步缺失的年代,单向度逻辑特别有市场。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国外敌对势力刻意锁定并放大中国社会的矛盾、 不足、缺陷等等,就是这种单向度逻辑运用的典型表现。在这种单向度逻辑的包围下,人们有时候所认识到的是“颠倒的中国”形象。

二、当前社会思潮的渗透逻辑

人们在大脑中的任何想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反映。只有“师造化”没有“得心源”的艺术作品是不成功的。画家刘绍祖擅长写生,但只是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没有经过融入自己的想法的这个过程的转化,这样的作品是不成功的,所以人们对刘绍祖作品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因此,“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是成功的。

第四种形态:虚无主义。按照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的解释,虚无主义是西方文明的历史宿命,是西方形而上学命运的必然结果。“毋宁说,虚无主义作为西方历史的基本过程,同时首先是西方历史的法则。”[注] 在19世纪,马克思、尼采等人就首先揭示了西方文明的虚无主义归宿。20世纪的一战和二战之后,西方文明的虚无主义后果得到彻底暴露,以至于更多的思想家深入反思虚无主义的话题,胡塞尔、海德格尔、霍克海默等人是这种反思的集中代表。尽管虚无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本质特征,然而,随着西方文明的全球殖民和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蔓延,虚无主义也在全球扩散。所以,“从其本质上来看,虚无主义毋宁说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这种基本运动表明这样一种思想深度,即,它的展开只不过还能引起世界灾难。虚无主义乃是被拉入现代之权力范围中的全球诸民族的世界历史性运动。”[注]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229、225页。 因此,在虚无主义成为全球运动的态势下,中国也不乏虚无主义思潮,特别是中国社会经过文革时期理想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感觉主义的双重洗礼之后,虚无主义思潮逐步在中国社会弥漫。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学者们众说纷纭,但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解释或许最准确:虚无主义即对最高价值的废黜。用马克思的原话来讲就是,“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66页。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注] 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ranscribed by Zodiac and Brian Baggins,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marxists.org), p16.也就是说,虚无主义蔑视崇高价值的存在、蔑视伟大人性和人格的存在。这种虚无主义心理在日常民众中的生活伦理表现就是人情的冷漠、对物质的过度迷恋、对道德底线的肆意践踏等;在精英阶层中的政治伦理表现就是对伟大历史人物和伟大历史事件的污化、妖魔化等,比如近期在中国社会不断上演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表现之一。当然,虚无主义有多重表现向度,人们通常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关注较多,但对于生态领域中的虚无主义,即生态虚无主义关注得比较少。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如果任由生态虚无主义在生态领域横行,势必阻碍人们寻找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因此,我们要重视对生态虚无主义的研究。鉴于本人已经对生态虚无主义有过集中阐述,[注] 王平:《生态虚无主义的症候及其诊治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5期。 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种形态:新民粹主义。近些年新民粹主义来势汹汹,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这一波民粹主义是历史上的第三波民粹主义,也称为新民粹主义。新民粹主义首先发源于欧洲,然后扩散至世界各地。英国的脱欧、特朗普上台、法国大选、奥地利大选、西班牙分裂运动等背后都涌动着新民粹主义的势力。新民粹主义与历史上的前两波民粹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关于新民粹主义的显性特征,本人曾经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意识形态立场的异质性、政治性质的二律背反性、方法论的二元性、政治运作的简约性。[注] 王平:《欧洲新民粹主义多重面相背后的真实理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年第1期。 新民粹主义在政治立场上大致有左、中、右的区分,目前,新民粹主义的右翼势力在西方颇有市场,它们在反移民、反全球化、反多元主义、反文化宽容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指向。第三波民粹主义在中国也有不同的表现,但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网络等媒体上。它们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展现,在各种重大的事件场合中不断隐现自己的身影。中国的新民粹主义主要以一种“非实体化”的“虚拟的”形式存在,所有它们并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思想理念和组织形态,从而具有依附性、杂乱性和流动性等特征。

第三,过滤性逻辑。过滤性逻辑也可以说是“有色眼镜”逻辑。这种逻辑从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出发,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随意取舍事实,过滤掉它不想看到的事实,只留下它想要的材料。过滤性逻辑将简单化逻辑发挥到极致,充分利用群众心理,不断刺激与调动人们的胃口,刻意迎合人们的口味,进而达到自己的意图。比如在消费领域,商家通过设计某些朗朗上口和简洁扼要的宣传广告语,充分宣传和夸大自己商品的优越性和积极性方面的内容,掩盖或过滤掉它后面所有的负面性和消极性因素。在意识形态领域,这种过滤性逻辑更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很多政治观念,比如“保护私有制等于保护正义”“集体主义等于极权主义”“爱国主义等于狭隘民族主义”“西方社会等于自由民主社会”“社会主义是反生态的”等等,都是过滤性逻辑之后的扭曲性观念。这些扭曲性的观念在稍微有反思能力的人看来都是极其荒谬的,然而它们在普通群众那里却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简单化的逻辑和话语往往更有群众市场。

第三种形态:消费至上主义。随着西方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普及,消费至上主义在全球流行,人们在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上正逐步西方化,消费心态和消费方式不断扭曲和异化。消费至上主义在中国也不断流行,中国人崇尚节俭朴素的传统美德正被逐步销蚀。这种消费方式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维度:首先,在消费的时间维度上主张提前消费、透支消费、借贷消费。对此,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迈克·哈特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安东尼·内格里指出,“负债在今天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状况。不负债生活已几乎不可能——学生贷款上学,房贷,车贷,医贷,等等。社会保障网已经从福利体系转向债利(debtfare)体系,因为贷款已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手段。你的主体性建立在债务的基础上。你只有举债才能存活下去,因此你也生活在债务的重压之下。”[注]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Declaration ,Argo Navis Author Services,2012,p10.其次,在消费的空间维度上主张物质占有上的繁多(多多益善)、翻新(更新换代)、奇异(标新立异)。在消费的伦理维度上将消费与时尚、个性、品味等勾连。因此,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完全是一种价值体系,具备这个概念所必需的集团一体化及社会控制功能”。[注] [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3页。

三、应对负面社会思潮的策略机制

在全球化及网络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时代变化了,我们的意识形态斗争策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后真相的时代,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意识形态领域,更应该采取疏导开流的方式,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度、思辨力。“谣言止于智者”,只要公众的认知素质提高了,各种负面社会思潮的假面具也会无处遁形。我们认为,要让负面社会思潮无法在中国民众当中形成气候,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首先,在认识论层面,必须颠倒被黑格尔等人所颠倒的世界观。世界观的颠倒,即对西方社会的唯美化而对东方社会的丑化,从黑格尔时代就已经开始,而黑格尔是始作俑者。这种颠倒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黑格尔臆造出来的正题、反题、合题这一三段论结构,将历史的发展同样简单地划分为大致三个阶段:东方世界阶段、希腊罗马世界阶段、日耳曼世界阶段。他认为,历史像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在西方降落。历史在东方世界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世界,自由依然没有多少空间,而历史进展到西方,自由精神则全面展开。所以黑格尔说:“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耳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注]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06页。 因此,从黑格尔开始,西方思想家开始了对东方世界的祛魅化甚至污名化,东方社会与愚昧、落后、黑暗、专制等形象相勾连。与之相反,对西方世界的包装和颂扬的过程也随之开始,西方社会则成了开明、进步、光明、自由的代名词。针对黑格尔学说的荒谬性,反黑格尔主义者如叔本华等人对之进行了猛烈批判,叔本华就毫不掩饰地指出,他之所以要创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本书,“这是因为我不断看到那些虚伪的、恶劣的东西,甚至还有荒唐的、以及无意义的东西(指黑格尔哲学)反而普遍地被赞赏,被崇拜”。其实在黑格尔之前,卢梭和康德等伟大思想家对于自身文明的弊端进行过深入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出现,颠倒了卢梭和康德的批判路径。叔本华等人出于对黑格尔哲学的不满,将黑格尔颠倒的东西进行再次颠倒。叔本华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我要说这位黑格尔的所谓哲学是一种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将是后人嘲笑我们这个时代的取之不尽的话题,是一种麻痹所有精神力量,扼杀任何实际的思想……的伪哲学”。[注] [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任立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9页。 叔本华掠过黑格尔哲学,直接接续康德哲学精神,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入诊断,发现了这种文明的虚无主义本性及其悲观的宿命。进而从东方社会寻找出路,并认为东方的佛教文明可以为人类文明带来希望。[注]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9、513页。 叔本华之后的尼采同样对于西方文明不抱任何希望,转而也从东方的波斯文明中寻找人类文明的前途。[注] [德]尼采:《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7页。 20世纪的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依然延续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对于西方文明的弊病进行了深刻剖析。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弗兰西斯·福山等人再次颠倒由叔本华和尼采等人所颠倒的东西,人们在意识形态立场上又退回到黑格尔的观念上,对西方文明的美化和抬高的舆论再度甚嚣尘上。以福山为代表的一些人像当年的黑格尔一样宣称,西方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典范,因为这些国家“自由民主的理想则已尽善尽美”。[注] [美]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页。 所幸的是,对于福山等人的世界观的颠倒,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如吉登斯、伊格尔顿、大卫·哈维、安东尼·内格里、迈克·哈特、齐泽克等人又再次进行了颠倒,他们共同回归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再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西方世界。

其次,在方法论层面,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判析要有新的视野。古典资本主义的特征与本性,马克思进行过充分的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和本性,列宁也进行过深入分析。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的布展,对于资本主义负面因素的批判声音越来越少,舆论普遍偏向于维护资本主义的正面形象。资本主义从而成了自由、民主、正义、和平、繁荣等的化身。在这样一种舆论一边倒的氛围当中,批判资本主义及其所滋生的意识形态反而成了一种不正常现象。然而,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依然秉承“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批判精神,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入判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的变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重心、主题、话语形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换,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演变路径从不同维度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比如,丹尼尔·贝尔和吉登斯等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新战略、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凯瑟林·吉布森和朱莉·格雷汉姆的女性主义经济学、保罗·赫斯特超越教条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主张、法国调节学派、科尔布里奇的后马克思主义人文地理学、德勒兹的反俄狄浦斯理论、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安东尼·内格里和迈克·哈特的帝国理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朱迪·巴特勒的女性主义学说,以及高兹、威廉·莱斯、大卫·佩珀、詹姆斯·奥康纳、贝拉米·福斯特等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都是这种理论成果的具体体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致思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资本逻辑批判指向,并在研究路径上开辟了许多新的维度。其一,莱斯、佩珀、福斯特、高兹、奥康纳等人侧重从生态主义路径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福斯特主张恢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前提来拯救马克思的生态主义;莱斯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来阻断“虚假需求”与生态恶化之间的纽带;奥康纳主张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互补性来寻求未来生态之路;高兹主张通过抛弃工具理性的依赖路径来摆脱生态危机。其二,哈特、内格里、齐泽克等人侧重从极权主义路径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哈特、内格里认为,在全球化态势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极权统治已经演变成无中心、非同质的、流动的、非层级的帝国(Empire)统治;齐泽克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不仅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归宿,反而正在走向一种剥夺自由的“末世存在”,它通过生态危机、生物遗传学革命的后果、体系本身的不平衡、社会分化和排斥问题的爆炸性增长等所谓的“末世四乘客”表现出来。其三,拉克劳、墨菲等人侧重从激进民主的路径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民主并不是民主的真正形式,而主张恢复马克思的激进民主传统。第四,巴特勒、麦金龙、哈拉维等人侧重从女权主义的路径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在女性问题上的自然主义、还原主义、中心主义趋向。其四,除此之外,鲍德里亚等人从消费逻辑的路径、詹姆逊等人从图像经济的路径、吉登斯等人从时空脱域性的路径、伊格尔顿等人从意识形态与权力共谋的路径、哈维等人从空间地理学的路径等方面对资本逻辑衍变路径进行反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提供的反思路径有助于有效地诊断和洞察当代资本的逻辑与症结。上述思想家的理论思考共同指出资本文明的虚无主义归宿,从而或多或少地为我们有效建构中国道路提供了思想借鉴。

霍尼韦尔UOP的C3Oleflex技术可将丙烷脱氢转化生产丙烯,基于铂-氧化铝的催化剂体系,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完全可回收的特点,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负担。与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降低现金生产成本、提高投资回报。自2011年以来,霍尼韦尔UOP已经在中国成功授权了35套Oleflex技术。

再次,在文明观层面,对于未来社会的走向要有反西方中心论的展望。文明何去何从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显得尤其突出。特别是在全球治理出现问题的当代,对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规划和展望显得极其重要。受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范本。然而,从西方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西方一流思想家唱衰西方文明的声音不绝如缕。卢梭应该是自觉反思和深入批判西方文明的第一人。卢梭的《科学与艺术是否有助于淳风化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爱弥尔》等著作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反复指出西方的科学与艺术文明导致人类道德的不断败坏。受卢梭影响的康德继承了卢梭的批判精神,同样指出了西方文明发展与道德相背离的现象,“我们由于艺术和科学而有了高度的文化。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礼貌和礼仪方面,我们是文明得甚至于到了过分的地步。但是要认为我们已经是道德化了,则这里面还缺少很多的东西。”[注]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页。 康德之后的叔本华和尼采在批判西方文明方面比康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直接弃置了自身的文明传统,而不约而同地将希望的目光转向了东方社会。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大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依然不看好自身的文明。胡塞尔认为欧洲科学文明已然出现了严重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欧洲的科学文明始终漠视人的存在意义问题。“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唯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唯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唯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注]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页。 无独有偶,海德格尔更是从西方文明的根基处揭示了西方文明的虚无主义本性与归宿。[注] 海德格尔认为,虚无主义是西方历史的基本命运和运动,并随着西方文明的扩张而演变为世界性的运动或灾难。“从其本质上来看,虚无主义毋宁说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这种运动表明这样一种思想深度,即,它的展开只不过还能引起世界灾难。虚无主义乃是被拉入现代之权力范围中的全球诸民族的世界历史性的运动。”[注]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第229、225页。 当今在世的思想家如安东尼·内格里、迈克·哈特、大卫·哈维、齐泽克等人都从不同向度揭示了西方文明的虚无主义归宿。内格里和哈特认为西方文明在当代已经走向摧毁民主的帝国时代,哈维认为西方文明导致了时空崩溃的后果,齐泽克认为西方文明正走在一条通向深渊的穷途末路上。从这些一流思想家的判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文明并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反而是人类劫难的渊薮。世界各国如果亦步亦趋地照搬西方文明的发展范式,人类前途恐怕愈发晦暗不明。因此,在当前时代,中国人要勇于探索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这种发展形态的勾画必须建立在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之上。中华文明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描述的那样不堪,相反,我们始终坚信某些思想家认为世界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发展出文明的断言。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就认为,“尽管在20世纪中国就自称是民族国家,但它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在西方国家,最主要的认同来源是民族国家,中国则不同,其主要的认同来源是中华文明……决定中国人认同意识的所有关键特征——儒家价值观、国家的独特作用、家庭的本质、祖先崇拜等都可以追溯到过去2000年作为独特文明国家的历史”。[注] 因为中国有文明的支撑,所以,这个民族不仅不能够被摧毁,还能给困顿的世界带来曙光。因此,马丁·雅克指出,“西方社会的犯罪率比东亚社会高很多。有儒家传统的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强调责任、父母的权威、尊重、纪律和秩序。美国最不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就是高犯罪率,特别是凶杀案……毫无疑问,中国迟早会把它巨大的软实力,运用到不仅仅对我们西方社会的未来来说最基本的那些领域。”[注] 王瑾主编:《中国道路的审视与展望》,云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13页。 基于此,我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四个自信、中国梦等理论举措具有超越时空的划时代意义,它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希望空间和生存空间。

The Main Forms ,Infiltration Logic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Social Thought Trend

Wang Ping

(School of Marxism,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Key words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main forms; infiltration logic; coping strategies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deological conflict, various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emerge in endlessly.In the current context, the fiv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have a wide impact, namely, neo-liberalism, conservative retro-classicism, consumerism, nihilism and neo-populism.The reason why these social ideological forms have strong penetration is that thes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have the following penetration logic, that is, representation logic, one-way logic, filtering logic and aesthetic logic.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ard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ideological trends, efforts must be made from three dimensions: at the epistemological level, to reverse the world outlook reversed by Hegelism; at the methodological level, to form a new horizon for the analysis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at the civilized level, to establish a new path of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ern road.

[作者简介] 王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同济大学欧洲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上海 200092)。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大学生生态观教育研究”(项目号:15JDSZK015)和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孔 伟]

标签:;  ;  ;  ;  ;  ;  

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形态、渗透逻辑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